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强应战应急一体化国防工业动员准备,健全国防工业动员潜力统计调查评估制度,本文重点借鉴美国国防工业动员潜力调查评估经验,研究分析了我国国防工业动员潜力统计调查评估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建立健全应战应急一体化国防工业动员潜力统计调查评估制度的思路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羽 《国防》2015,(2):76-78
六、国防工业"备战增产"在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中,最早开展的是军工生产动员。当年,国防工业除正常的年度生产任务外,特别为紧急战备安排了两次"备战增产"任务。其中,1962年初下达第一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4~6月间完成;1962年6月下达第二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备战增产"的重点是滩头抗登陆作战的远射程压制火炮、大口径炮弹和适于滩头作战的轻便武器和弹药,以及海军和空军所需的弹药。1主要原因是军队  相似文献   

3.
南方某海域突发激战,作战部队急需一批战备物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命令,从北方某港紧急动员一艘万吨级集装箱货船将战备物资输送到南方某港。一声令下,一场紧急状态下的海上国防动员演练打响了。  相似文献   

4.
李光放  孙红林 《国防》2012,(12):48-49
随着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日益繁重,加强后勤动员建设、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动员能力,对于推动动员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应急应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权威高效的后勤动员指挥体制.多样化军事行动后勤动员,涉及军队和地方诸多单位和部门,必须通过建立权威高效的动员指挥机构,对后勤动员工作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一方面,在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架构内,落实经济动员、交通战备工作机构,重点抓好地市和县级动员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明确任务分工、理顺工作关系,确保动员工作层层落实,逐步建立任务部队提需求、省军区搞协调、地方政府抓落实的后勤动员格局.  相似文献   

5.
十、军需物资的供给与储备
  为满足参战部队对军需物资的需求,国家粮食部、商业部、轻工业部等应总后勤部的统一申请,予以物资动员保障。紧急战备期间,总后勤部申请的物资,“由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安排调拨,组织加工生产或布置地方筹供。对不便于统一筹措的肉、菜、烧柴、马草、日用品及部分装具等,由军区和部队向省或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就地筹措”1。  相似文献   

6.
南方某海域突发激战,作战部队急需一批战备物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命令,从北方某港紧急动员一艘万吨级集装箱货船将战备物资输送到南方某港。一声令下,一场紧急状态下的海上国防动员演练打响了。  相似文献   

7.
蔡斌  丁舸 《国防》2007,(9):14-15
加强国防动员训练演练,是推进动员潜力向现实应急应战能力和支援保障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作战对社会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和实质性动员准备的逐步深化,加强国防动员系统的训练演练,实现组织指挥顺畅、潜力转化快速,已成为应急应战准备对当前国防动员工作提出的现实而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防》2009,(11)
前不久,陕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全省国防动员系统进行了应急应战一体化综合演练,依托省军区三网合一系统,采取网上动员、网上指挥、网上检查、网上观摩等方法,重点演练了紧急征召、保交护路、专家支前、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应战应急行  相似文献   

9.
刘卫华  周建文 《国防》2014,(10):26-28
应急应战是国家法律明确的国防动员体系的两大任务。我国《国防动员法》又规定: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我们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拓展国防动员平时应急与战时应战功能,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集应急应战功能于一体的国防动员指挥体制。  相似文献   

10.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是国防动员协调处理平时、战时的各种紧急事件的规律性运作方式。新时期,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联动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必须深刻理解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的深刻内涵与构建的重要意义,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建民 《国防》2010,(1):36-36
提高应战应急一体化动员能力,是国防动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首要环节和必备手段。笔者认为,加强应战应急动员一体化建设,必须形成以社会全民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军民融合为主导的互联、互通、互动、互用的国防动员综合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透过世界主要国家国防动员应急应战的动员实践,认真分析了我国国防动员系统在历次抗灾救灾中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从应急应战领导指挥体制、应急应战力量体系、物资装备保障体系、应急应战法规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应急应战一体化体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加强海上行动信息动员建设是适应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海上行动对信息动员建设的基本要求,突出抓好海上行动信息动员建设的关键环节,努力提升海上行动信息动员建设的质量效益,全面提高海上行动信息动员保障"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赞军  曾宇 《国防》2012,(12):54-54
考验交通动员领导体制.能否有力组织交通动员力量保障军队进行大规模、远距离、长时间的战略投送,是检验交通动员领导体制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近几次,不同战略方向成建制的师级部队跨越大半个中国进行战略机动,涉及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领域,这是对我国现有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的交通战备办公室负责辖区交通战备工作这种领导体制,能否在市场经济大背景的新形势下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整合交通领域各部门的利益宴现统一领导,能否在信息化条件下战略机动中建立联动协同保障机制,实现交通系统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权威高效的组织指挥的最有效的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5.
工业动员准备的对象,主体是民用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动员准备将产生深远影响。民用工业企业应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动员准备体系;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动员企业运营方式;建立新的工业动员准备组织管理模式和动员资产管理框架结构。工业动员准备应注意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结合,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动员准备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装备动员是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深化拓展的重要领域,是全面提高应急应战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全力救援,犹如应对一场现代局部战争.许多省、市交通战备部门临危受命紧急调用社会车辆,运输各种活动板房、彩钢板及工程机械设备,圆满地完成了救灾物资运输任务.分析总结此次应急运输保障实践,给国防交通应急应战建设带来诸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经济动员准备,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以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军事目的还是非军事目的,区分经济动员是为了应战还是为了应急.在经济动员准备中将应急与应战融合起来,是国防建设贯彻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方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动员需求与一般企业需求的特点,结合动员生产需求及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员快速响应的信息化动员生产指挥系统,并介绍了布署和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国防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石晓 《国防》2009,(11):10-11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领域面临的一项紧要课题,其主要内涵是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大局出发,把军地分散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提高国防动员应战核心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平时应对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