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彧 《军事历史》2016,(3):17-21
历史上成功攻占台湾的战例不多,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平台等。其中,郑成功一役海陆较量更为全面,影响更为深远。虽然这场战争已相隔350多年,但当时郑成功的大战略、军事战略运用都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在他的军队中,有一支由黑人组成的部队。原来这些黑人是荷兰殖民者窃踞台湾时贩得非洲黑人作无偿耕作的奴隶。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起兵海上时,招募从荷兰殖民者奴役下逃跑出来的黑人,把他们编成自己的卫队。郑芝龙降清后,这支黑人卫队归附了活跃在金门、厦门的郑成功。当郑成功进攻台湾时,这支黑人部队也立下了战功。  相似文献   

3.
“貔貅十万竟摇鞭,饮马鲲身七岛前…… 壮士不愁银汉挽,天教飞雨洗兵还。” “捷报甘泉堠火微,三军歌舞卷红旗。 桐城夜静潮鸡合,竹堑春迟战鷁归。” 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一战攻取台湾之后,诗人陈寿棋写的庆贺诗。它形象生动地记述了当时欢庆祖国统一的历史胜事。 “若论平台功第一,黄金只会铸施琅。”尽管时间已经流逝了318年,然而今天除“台独”分子外,所有台湾同胞及大陆人民、全  相似文献   

4.
清人施德馨撰写的《襄壮公传》(见《靖海纪事》)载:清军水师将领施琅(1621~1696)用兵的特点是:“用兵务持重,计出万全,不株守摹古人兵法,而出奇功与之合。至临  相似文献   

5.
1683年,康熙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东征台湾。施琅统率水师,经7天惨烈海战,击溃据守澎湖的郑军水师,逼使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降清,从而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这个历史业绩的获得,是历经了20年艰难、反复的较量,清朝付出重大代价夺得闽海的制海权之后才取得的。一、明末清初水师装备和海战战术概述明朝水师的装备状况,可以从茅元仪的《武备志》中看出个大概。该书第11册,第116、117卷的“战船”篇,分列出各类战船,并附有图示。战船中的主力舰为福建所造的海船,统称为“福船”。它们按大中小分为六种。一、二号名福船,高大体重,为主将的座舰。三…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东征台湾之役 ,在其战略战术的诸多方面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兵学 ,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博大精深。郑成功东征战役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 ,首先在于他所亮出的“反清复明”、“驱荷复台”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正义性特点 ;也在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制胜原则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同时 ,郑成功还能够依靠海峡两岸人民 ,造成了民众参战的作战态势。由于上述因素 ,使郑成功稳操胜券。东征台湾之役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4 0周年之际 ,笔者特以此文作纪念。  相似文献   

7.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原名森,字大木,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卒于南明永历十六年(1962年),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关于郑成功军事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初步涉及到了郑成功的治军、练兵、用人、军饷的解决、军事才能以及对某些战役战斗的分析等等。本文拟就郑成功的军事制度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郑成功生长于明末清初,目睹了明末军队军纪废弛,武备不修,兵无节制,将不知兵,不堪战守的弊端,又根据自身以海为家,以东南沿海岛屿、山地为抗清根据地的特点,建立了一整套完全不同于明代卫所制度的新的军事制度,用以抗击战斗力很强的清朝军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情报工作边向国清朝初年,在金门、厦门一带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为改变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毅然决定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建立理想的抗清基地。此战始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终于康熙元年(1662年),前后历时9个多月。荷兰当时...  相似文献   

9.
郑明 《当代海军》2002,(4):38-39
今年2月1日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纪念日。郑成功在驱荷斗争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明清之交闭关锁国的历史条件下开拓海洋经济的创新精神,在厦金漳泉根据地和台湾的开发中,所表现出的深谋远虑科学态度和才华,永远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学习。并“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0.
丁涛 《军事史林》2023,(4):47-55
<正>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是明清鼎革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戎马一生,在短暂的38年生命中最重要的功绩便是“驱荷复台”,使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与海域重归大陆版图。郑成功以“春秋大义”为引领,凝聚民心士气,采取边战边治的方式,大大节省了征战成本。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一部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两岸统一的《宝岛归清记——清廷降伏台湾郑氏政权》,近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描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全部历史过程。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从此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孙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妄图以台湾为“国”,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中国分裂。清廷与台湾郑氏政权和谈十次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世界海军发展的视角出发以郑成功水师的台海之战为案例,对中荷双方的武器装备和海战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郑成功由于海上的巨大商业利益,因此非常注重舰船、武器装备提升,用以抗衡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战船。由于内战的消耗,郑氏集团新船建造较少,战炮较小。虽然使用了炮击的作战方式,但还是以近身战、登船战等古代海战方式为主,没有发展出帆船时代的线性战术。  相似文献   

13.
琅威理与中国近代海军琅威理,1843年1月19日生于英国。14岁入皇家海军学校学习,16岁入海军实习,后一直在英国海军服役。1863年,随“李泰国──阿思本舰队”首次来华,后多次护送炮舰来华,得郭篙焘、丁日昌等人的赞赏。曾纪泽以“诚实和平,堪以留用”...  相似文献   

14.
以圆孔夫琅和弗衍射图样的光电探测为例,介绍了对光学图样的光电探测进行动态仿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最后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郑成功。  相似文献   

16.
16 6 1年 4月至 1 6 6 2年 2月 ,郑成功经过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 ,击败了荷兰殖民者 ,收复了祖国神圣领土台湾。在郑成功驱荷复台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台湾民众在物资准备、军粮供给、情报搜集和武力配合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援助。台湾民众的热情支援 ,鼓舞了郑军士气 ,增强了郑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 ,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合力抵抗外侮、要求收复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意志 ,使得荷兰殖民者分裂中国的图谋在这种决心和意志面前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毛元佑 《国防》2008,(2):78-79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最后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郑成功.  相似文献   

18.
郑成功的巨型雕像(见封底),高高地竖立在美丽的鼓浪屿岛。这里北依厦门,东傍大小金门,遥对澎湖和台湾。这座雕像是福建人民,为永久纪念这位三百多年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而修建的。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军事史林》2014,(12):36-39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惨败而结束.总结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许多人都认为首先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其次是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再是中国军队经费不足,装备落后,指挥不当.事实上,北洋水师完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纪松弛.而北洋水师军纪松弛,就是从洋顾问琅威理离职以后出现的.说起北洋水师的军纪,公认以琅威理愤而辞职为分水岭.正是这位洋教头,在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分析此役的战役实施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统一斗争史的研究,而且对现时代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有裨益.笔者以为,此次战役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