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防生"3.5+0.5"当兵锻炼活动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国防生能力素质培养与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是对国防生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完善。加强"3.5+0.5"当兵锻炼的研究思考,对于全面打牢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帮助国防生实现知识优势向能力优势的转化,加强任职能力培养,缩短到部队的适应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立群 《国防》2012,(6):51
新兵为部队输送新鲜血液,为部队战斗力的持续生成提供人力基础.新兵质量至关重要,新兵强,则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新兵弱,则给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客观认识“当兵冷”、“征兵难”问题.近些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当兵冷”、“征兵难”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做好为部队选送优质兵员的前提.一是“当兵冷”、“征兵难”问题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我跑到边防线上想当兵的故事传遍了左邻右舍,街道的同志又讲给人武部的领导听。是不是他们被感动了? 授衔那天,眼泪不知不觉打湿了我的衣襟……班长见了,逗我说:“别激动,离将军还远着呢!”可是,我想说:“班长,你可知道,我只想当一个兵!”想当兵,梦难圆。1996年高考,我第一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结果差5分落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数万名毕业国防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多数能够适应岗位需要,胜任本职工作,涌现出不少先进代表。但从部队反映的情况看,还有少数国防生干部对军人职业缺少认同,不能安心国防事业和本职岗位;相当一部分国防生干部进入角色较慢,与基层岗位要求差距较大,素质结构中存在明显的“短板”。准确定位国防生干部素质“短板”,全面把握产生“短板”问题的原因,是推进国防生培养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牛鹏飞  华斌 《国防》2014,(9):52-53
士兵是实现“强军梦”的基础,而士兵素质高低又多取决于征兵。近年来,受复杂因素影响,适龄青年应征积极性持续走低,出现“当兵冷、征兵难”问题。为改变这一局面,军地各级出台许多措施,调整了征兵时间,修订了征集标准,提高了优抚金额,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少措施属治标之举,问题并没从根本上解决。为此,要进一步寻求破解“当兵冷、征兵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文哲 《国防》2012,(6):46-48
一、当前征兵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造成“当兵冷”、“征兵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征兵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当兵冷”、“征兵难”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积累叠加、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分析当前征兵工作的不利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民国防观念和依法服役意识弱化问题短期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国防生树立社会责任,让他们深怀感恩之心,从2001年年初到现在,吉林大学选培办在国防生中广泛开展.“雷锋精神与我同行”活动。10年来,一届届闰防生以雷锋为榜样,走雷锋成长道路,接力帮扶靖宇县第一中学“双特生”(特优生、特困生),取得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8.
韩永发  王敏  郭入堂 《国防》2016,(4):61-63
破解“当兵冷、征兵难”问题,既需要持之以恒发力,也需要综合施策应对。本文从问题存在的根源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化解矛盾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北省任丘市人武部针对"当兵冷,郑兵难"实际,认真抓好征兵工作。他们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出台政策激励、优化拥军优属、宣传鼓动造势、政策理论讲解等活动开展,在全社会营造了"当兵光荣、军属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圆满完成征兵人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红 《国防》2012,(9):77
夏秋之季,骄阳似火.作为一名新近特招的国防生,我参加了由军事交通学院承办的暑期国防生基地化训练. 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国防生"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只有训练从严从难,历经风雨考验、砥砺意志品格,才能铸就国防生作为基层军官特有的坚强意志和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11.
赖志伟 《国防》2004,(7):38-39
依法征兵是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优秀青年当兵、高质量做好征兵工作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依法征兵存有许多“难”处,想当兵与不想当兵的都在找“关系”,从而严重影响了新兵质量,并给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因而亟待研究解决。对于当兵,当前多数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把它看作是个人的意愿,很少有人真正从“法”的角度去认识,依法征兵的社会氛围远未形成,依法征兵尚缺乏应有的思想基础。从客观上讲,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兵员数量充足,因为没有兵役任务造成不履行兵役义务的…  相似文献   

12.
产生参军“热” 降温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四多、三难的问题。四多:外出打工经商的多,独生子女多,讲求自身价值的多,不想去当兵吃亏,挑选兵种和去向的多。三难:优待金兑现难,安置推荐难,征集政审难。 保持参军“热”的办法。当前应把精力放在五个方面:一是要注重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二是完善兵役登记制度。应当结合兵役登记工作,对确定当年度征集的对象,要明确其返回报名的时间期限,让他们  相似文献   

13.
“国防生”这个词汇的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在2000年以前,这个词汇还不为人知,在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校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以后,国防生这个词汇才出现在军队、院校,除偶尔被一些报刊杂志的特别文章引用外,大概还鲜为人知。那国防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词汇的表面理解,可谓国防建设的生力军,也可理解为为国防建设的学生。但这些解释都涵盖不了它的具体含义。国防生是我军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专门依托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的大学生。他们既不同于军校部队生也不同于军校地方生,他们是完全在地方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他们和地方大学生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校享受的待遇和毕业后的分配去向不同。国防生在校的一些费用由部队支出,毕业后需要到军队任职。任何一个新的事物的出现都隐含着它的时代变革和社会背景,而国防生的出现也是我国的一个军事变革和发展方略。既然是一个新的变革,那国防生作为一支新的建设力量,他们到底在部队的表现怎么样?目前,我们对部分已在部队各种岗位任职的国防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作了一些了解和观察。  相似文献   

14.
郭学权  沙喜君 《国防》2004,(3):29-2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征兵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多年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一直是“当兵热”的广大农村地区,去年也出现了“兵难征”的现象。鉴于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  相似文献   

15.
8月22日,驻滇某英雄团八连一班,十几天前还是"士兵"的张然,上周当上了一班"副班长",今天又成为一班"班长"。在该团三营像张然这样,3周内从"士兵"干到"副班长"、"班长"还不只他一个,而是一群。这是军区驻昆明理工大学选培办组织在校国防生到部队当兵锻炼试点的缩影。依托高校培养国防生,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军事为辅的培训模式,为增强校内军政训练的针对性,加强国防生军政素质  相似文献   

16.
努力提高国防生管理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  谢成钢 《国防》2005,(11):22-23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国防生(人称“地方高校的军校生”),将成为未来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国防生管理,提高国防生管理效能,保证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实现,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国防生管理是指国防生管理者通过有效履行领导、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充分调动国防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正规的国防生军政教学训练和活动秩序,创造有利于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从国防生“寓军于地”的特点看,…  相似文献   

17.
在国防生毕业前的强化培训过程中,要以“引路导向”为主线,扎实开展接轨教育,塑造国防生的军人道德品格;以“合格加特长”为目标,积极开展基础强化训练,提升国防生的第一任职能力;以“赢在未来”为方向,超前开展科技培训,增强国防生的信息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国防生走出校门踏入军营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阵痛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心理兴奋期、困惑期、郁闷期和平稳期。引导国防生顺利度过这四个心理阶段,对于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增强他们在部队的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赣州市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当地群众有着较强的爱军习武传统,一度曾呈现出了“当兵热”的景象。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军队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兵员征集出现了由“热”到“降温”的趋势,“征集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中秋节这天,四川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16名国防生,怀着元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代表成都军区全体国防生,来到四川省军区温江干休所,慰问了该所的30多位离休老红军、老首长。 当年,老首长们爬雪山、过草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赫赫战功、他们的传奇经历使国防生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慰问活动中,国防生为老红军、老首长献上美丽的鲜花和自己精心创作的文艺节目。看到朝气蓬勃的未来军官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