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的时候,杨伟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不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得最好。凭着对这一信念的坚持,他一直保持着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对每件事都非常投入地用心去学、去做。如今,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的他,还担任了某重点型号双座飞机和我国新一代外贸军机“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成为我国青年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连续第5年上会的记者,这几年跟很多代表委员都混了个"脸熟"。好处就是,不用在会场过道里堵住他们,才能得到他们"惜字如金"的几句回答,也在不知不觉中,能听懂他们心里的"潜台词",多了一种惺惺相惜的默契。3月4号,是政协委员小组讨论开始的第一天,我和几个媒体小伙伴有幸抓到全国政协委员、枭龙总设计师杨伟一个小时的"空档期",也有了更多机会,跟这个平时看起来严肃深沉的总师,聊聊科学家的浪漫。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04,(1):24-25
新型歼击机枭龙首飞成功 2003年9月2日,我国研制的新型歼击机枭龙/FC-1型飞机在成都举行的首飞仪式上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28日上午,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枭龙”04架,在成都温江机场腾空而起,飞机在空中飞行了16分钟,首飞获得圆满成功。“枭龙”04架是第一架配装了全状态肮电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枭龙”飞机。04架机的首飞成功,为该机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25日13时02分,我国研制的新型战斗机——“枭龙”/FC-1型飞机在四川成都温江机场进行了首次飞行,共飞行了17分钟,于13时19分安全返回机场;9月2日下午,又进行了8分钟的表演性首飞,取得了圆满成功。 “枭龙”/FC-1型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战斗机。 中国航空发展史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更是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重要研制基地,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型号、一批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等科研发展工作,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新的领域,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枭龙飞机研制创奇迹枭龙飞机是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自行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白勺先进多用途轻型战斗机。它是中国一航根据国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28日,枭龙04架在成都首飞成功。这是我国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研制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实现了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研发的新跨越。作为全状态飞机,枭龙04架这次飞行,是对飞机的整个飞行状态、航电系统、控制系统和武器攻击能力进行全方位测试。它的成功首飞,为飞机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近几年内我国将向国外用户交付一批枭龙飞机,从而实现我国军用飞机首次整机技术出口。枭龙飞机,写着一连串的中国“第一”:第一个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牵引,自筹资金进行研发的先进战机;第一个提出并采…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歼击机日前在成都首飞成功,研制者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目前正式对外公布其名称为“枭龙/FC-1型”。 在这种新型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广大国内外新闻媒体和航空爱好者都很关注,外界在报道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一航成飞),是我国研制生产现代歼击机的重要基地。创建48年来,一航成飞先后研制生产了歼五、歼七、枭龙等10多个机型的飞机数千架,代表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先进战机歼十飞机就是在这里研制  相似文献   

10.
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相抗衡“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飞机平台,能够满足未来空战需要,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巴基斯坦空军成都专家组组长阿谢德·库德阳准将,10日出席中巴在成都温江机场联合举行的“枭龙飞机全状态飞行仪式”上说。当天13时42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和巴基斯坦空军共同投资研制的先进轻型战斗机枭龙全状态04架飞机,在空中进行多项动作飞行10分钟后平稳降落地面。枭龙飞机是针对21世纪作战环境特点,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由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一航成都飞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28日,枭龙04架在成都某机场首飞成功。作为全状态飞机,枭龙04架这次飞行,是对飞机的整个飞行状态、航电系统、控制系统和武器攻击能力进行的全方位测试。首飞成功后,枭龙飞机开始转入批量生产阶段。预计最近几年内我国将向国外用户交付一批枭龙飞机,实现整机技术出口和飞机生产线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05,(1):67-68
严成忠,曾任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现任型号总设计师.参加了我国多种型号发动机的自行设计和试验.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工程研制方面的技术领头人。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副所长、型号总设计师王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王中带领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多项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尤其是在我国第一型某重点装备的研制中,他作为总设计师,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大胆探索,先后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样机生产、总装总调以及定型试验等多项工作,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填补了国内空白。王中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两项、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正>军人出身的董事长周垂远,1992年在武汉创建了北斗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集团已形成集汽车制造、新能源开发、地产运营、建筑工程、高档酒店、侨讯网等多元化产业集群。出于对军队的深厚情结,2006年初投资枭龙汽车项目,对枭龙汽车进行系列开发、产品试验、生产准备和市场开拓,建厂十年来投嵛10亿多资金大部分用于研发。枭龙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枭龙汽车),主要研发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25日,一种新型中国超音速战斗机“枭龙”进行了首次试飞。今年4月9日,“枭龙”03号飞机也实现成功首飞,意味着我国已经具备了可以连续批量生产“枭龙”战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歼-10群英国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06年度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一批军工项目获得了重要奖项,其中,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歼-10飞机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10飞机研制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协作面最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数十万人参与了整个工程的研制工作,涌现出了歼-10飞机行政总指挥刘高倬、总设计师宋文骢、总工程师薛炽寿、试飞总师周自全、成飞公司董事长罗荣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杨伟等一批领军人物,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群英图”,本刊只能选取其中几位呈献给读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创新团队,以“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这一成果,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本期同时将这个创新团队的风采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歼-10群英图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06年度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一批军工项目获得了重要奖项,其中,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歼-10飞机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10飞机研制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协作面最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数十万人参与了整个工程的研制工作,涌现出了歼-10飞机行政总指挥刘高倬、总设计师宋文骢、总工程师薛炽寿、试飞总师周自全、成飞公司董事长罗荣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杨伟等一批领军人物,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群英图”,本刊只能选取其中几位呈献给读者。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创新团队,以“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这一成果,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本期同时将这个创新团队的风采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4月9日17时30分,伴随着发动机强劲有力的轰鸣声,涂装浅灰色迷彩的枭龙03架飞机,在成都温江机场直刺苍穹,空中飞行7分钟后,安稳地降落在地面。03架飞机的首飞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连续批量生产枭龙战机的能力。 枭龙03架造型结构与01架基本相同,03架在内部测试装置及进气道系统上进行了一些局部改进;两架飞机承担试飞任务的重点不同,03架主要考验飞机承受规定  相似文献   

19.
标准化工作在新型号产品研制或引进技术产品国产化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已被实践所证明。《武器装备研制的标准化工作规定》、《新产品研制的标准化工作规定》中也都提出在新型产品研制项目中建立总设计师系统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标准化工作系统。明确该系统如何建立,它的任务、职责以及工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谢群先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最早的舰炮总设计师之一,他是我国小口径舰炮的第一位总设计师。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谢群先生就开始担任我国自行研制小口径舰炮的总师级负责人。他还肩负主持我国多种口径舰炮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作为舰炮的总设计师,他善于思考,积极进取,使舰炮的设计与研制工作得以不断发展。从8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水面舰艇防御反舰导弹攻击的难题,谢总带领设计与研制人员在小口径舰炮反导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试验,并陆续在国外和国内发表了有关双重命中体制的论文。从50年代末至今,我国的舰炮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人工手动操作到全自动遥控操作,从敞开式传统炮座到全封闭式隐身炮塔,从单一杀伤机理的射击命中体制到双重命中体制,在我国舰炮发展的历程中部有谢总的辛勤汗水。他为我国的舰炮发展,特别是小口径舰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近期我刊记者针对小口径舰炮双重命中体制的有关问题对谢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