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0年前,在北国冰城哈尔滨诞生了新中国最高军事工程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正是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国防教育科研的坚实基础;50年后,由这座著名院校分建而成的南京理工大学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在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续写着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研究有很大的进展,既突破了“无兵文化”的观念,也突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行的“西方中心论”模式。对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研究,既要从历史观和方法论层面进行反思,又要考察中国军事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揭示中国军事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陈勇 《军事历史》2008,(5):47-51
一、中国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事高等工程教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50年前,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洗雪了日本法西斯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种种耻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而且使中华民族开始了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为我国国防建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数训。在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不断的今天,我们着眼高技术条件下局邵战争军事经济保障,对历史进行总结并加以借鉴,干促进我国国防现陡化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组织了“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军事经济学专家学者笔会”。专家学者们分别就抗战时期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抗日战争军事经济保障与新时期我军军事经济建设,从不同的视角作了深刻的阐述。他们独到的见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新时期我军军事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以这次笔会的文章领衔,偕一组纪念抗日战争的文章编成一个专栏,以飨读音(排名以内容为序)。  相似文献   

5.
伴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我国军事经济建设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经济学科体系,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经济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我国军事经济建设正面临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世界军事革命的新发展和国内各项改革的新形势。为了适应新形势和迎接新世纪,军事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创新意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强军事经济运行机制研究;面向高技术局部战争,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研究;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强军事经济资源配置理论研究;坚持“质量建军”,加强军事经济规模、结构、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6年4月,美日首脑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0月美韩举行代号为“雏鹰”的军事联合演习,11月美日又在朝鲜东部和日本周围海域举行代号为“利剑”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还加紧对蒙古进行渗透;继续突出美国作为东南亚地区保护人的作用;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与印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等,都反映了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特别是3月间,美国派遣“独立号”、“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开赴台湾海峡,公然对中国炫耀武力,实行军事恫吓,形成了50年代以来台湾海峡地区最大的军事集结和中美军事对抗。面对  相似文献   

7.
50年前的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在中国,太平洋战争从军事上和政治上改变了已坚持四年半之久的抗日战争的局面,使它终于同世界各国反法西斯的斗争直接汇合起来。日本对中国公开的军事侵略,实际上早在1931年9月18日沈阳事变就已开始;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9年9月德国  相似文献   

8.
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思想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脉络、国防发展战略、军事斗争准备等战略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思想在革命战争中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军事交通运输线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20世纪60~70年代,加快构筑中国国防交通网络体系;20世纪8 0年代,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20世纪90年代至今,军事交通运输建设着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本文在回顾与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思想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国家安全环境的特点及人民解放军担负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强军事交通运输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事业创立以来各个阶段代表作的规模、结构和内容,分析了军事百科全书在创新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等诸方面活动中的独特功能、价值与意义。在归纳《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特点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事业发展3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立 ,标志着具有崭新形态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理论的确立 ,在我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提供了我们党在军事上的根本指导思想 ,不仅是我们党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锐利思想武器 ,而且也奠定了新中国军事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 ,是新中国军事实践发展的科学指南和军事理论发展的奠基石。新中国成立后 ,我党我军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 ,在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 ,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指导作用。在跨入 2 1世纪的新形势下 ,我们要在新的军事实践中始终不渝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坚持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新的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 ,努力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把我国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建国后人民军队建设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军为适应战略环境和世界军事发展的变化,适时进行了军队精简整编。历史进入2l世纪,正当我军推进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关键时刻,军委江泽民主席向世界宣告,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我军再裁减员额2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与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军事历史》2004,(3):13-17
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军事经济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崭新课题。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着发展军事经济实力这一主题,创立了科学的中国军事经济理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中,对中国军事经济和国防经济建设的战略性思考,是毛泽东思想在军事经济和国防经济建设领域的生动体现。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军事经济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经济思想。同时,又吸收了中华民族军事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部研究中国上古军事的力作——读《中国上古军事史》有感熊德骐中国上古时期的军事,在我国军事历史的长河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烽火四起,兵家辈出,战争连绵不绝,军事实践、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都有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中国古...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军事经济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围绕着发展军事经济力这一主题,创立了科学的中国军事经济理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确立了军事经济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军事经济的发展道路;制定科学、民主的军事经济政策,体现了人民军队军事经济的新特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培育了军事经济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着眼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特殊性,科学分析了军事经济诸矛盾的相关性,准确地把握了军事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出军事辩证法的勃勃生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理论创新的科学成果,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指南。  相似文献   

15.
1988年6月1日至3日,美国纽约州府奥巴尼西埃纳学院举行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50周年学术讨论会。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傅吉庆应邀参加会议,并在会议专门设立的“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讨论会上做中心发言,宣谈了论文《中国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日本《宝岛》月刊刊出了一个“世界前50大军力排行榜”。该刊自称询问了日本和美国的众多军事专家,对全球各国的军事力量情况进行了“完全摸底”,然后以国防经费、正规军人数、武器输出、武器输入、电脑普及率、介入国际纷争为6大参评元素,排出了世界前50名军事大国,赫然把中国列为世界第4大军事强国,而日本则谦虚地名列第22位。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决定军事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在军事实践中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各个时代军事主体的“军事文化自觉”。“百家谈兵”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萌芽,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冷兵器形态军事变革的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战国中晚期至明清之际,儒学对兵学进行整合进而将兵学完全纳入儒学的思想体系之中,这一方面为兵学的发展取得了官方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逐渐迷失,导致中国没有率先完成热兵器形态的军事变革;在“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召唤下,中国近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逐渐复苏,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开始向近代军事文化进行“历史性转型”;20世纪,是中国追求独立富强的世纪,也是中国催生和培育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世纪。进入21世纪,适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创新发展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中国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是一个关于军事实践的完整体系,包含战争观、建军论、武装斗争学说以及军事方法论等丰富内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成功地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体系,引领着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迅猛发展,引发了世界军事领域波澜壮阔的深刻革命;世界军事革命的风起云涌又催生了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全方位、多领域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国防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国防经济必须重构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为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引进的西方军事技术,主要有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技术和军事理论等。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对中国军事建设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改善了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使中国的兵工建设得以起步和有所发展,使中国出现人器并重的军事思想,使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发生近代化转变。但是,西方技术引进也有多方面的局限性,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军事技术引进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