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渗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卫星应用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技术水平、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国在轨稳定运行的卫星达20余颗,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空间探测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等多种类型,形成了对地观测卫星系列、导航卫星系列、通信卫星系列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基本构成了我国应用卫星体系,为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卫星应用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4月起,至2000年12月止,中国已研制发射实践系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等各种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的研制发射,中国不仅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在几个重要的卫星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正人造地球卫星是目前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用途最广、效益最高的航天器。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升空到现在,我国现已先后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了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取得巨大成果。一马当先的试验卫星我国航天初期发射过多颗"实践"系列试验卫星。2012年发射的实践-9A、9B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批星,主要用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卫星研制的关键阶段,钱学森慧眼识才,选拔37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东方红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史上的老三星都出自他的手笔。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合作资源卫星,这三颗第二代卫星,他担任五大系统的“大总师”。如今,74岁的他又担任了中国探月工程筹备阶段总设计师。他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5.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军转民》2014,(6):5-5
本刊讯我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并于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7.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 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 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 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 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转民》2014,(9):4-4
日前从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获悉,我国将于今年发射“高分二号”卫星。高分专项系列卫星陆续发射、在轨运行后产生的海量动态数据,及其推动的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将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智能化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9.
畅波 《中国军转民》2010,(11):14-23
自1999年10月"资源"1号卫星01星成功发射升空以来,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地球资源系列01/02/02B星(CBERS-01/02/02B)、环境减灾系列1A/1B星(HJ-1A/1B)。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4,(10):63-65
随着高分一号、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遥感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遥感应用步入黄金期。遥感已无处不在,遥感将大有作为",栾恩杰院士如此表达他对中国遥感事业的信心。遥感卫星30多年前就已发射,但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并取得效益还主要在近十多年,这主要缘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遥感数据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5,(6):62-6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格林威治时间4月15日17点27分发射的“自主交会技术验证”(DART)卫星,在发射11小时后.在轨道上与目标卫星——“多波束超视距通信卫星”(MUBLCOM,1999年5月发射,几年前该卫星就已完成原来赋予的试验任务)实施接近机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进而导致试验半途而废。NASA已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以确认卫星出现异常的确切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各类侦察卫星中,照相侦察卫星发展最早,发射数量最多,是空间侦察、监视的主要力量。照相侦察卫星原本只为美国和前苏联所拥有,在冷战铁幕下,通过它互相窥探军事机密。时至今日,照相侦察卫星又有了新的发展:实时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已经成为照相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10点55分,春风拂面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轰鸣声起,久经战阵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飞向茫茫太空。中国遥感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八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将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副部长李安东、张建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及用户方领导亲临发射现场.精心决策、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精心指挥,指导此次发射。参加这次发射活动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胡亚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冬成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20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空军设计生产的改进型 GPS IIR 卫星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颗卫星被命名为 GPS IIR-18M,是8颗 BlockIIR-M 卫星系列中的第5颗。此次发射是两月内 GPS IIR-M 任务的第2次成功发射。GPS IIR-18M 卫星入轨后,现有 GPS 卫星星群中将包含5颗 IIR-M 系列卫星和12颗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中国航天业将实施空间技术育种工程和卫星减灾工程。充分利用航天科技成果,通过空间技术育种,使粮食和蔬菜增产,是解决我国“粮袋子”和“菜篮子”的有效途径。建设我国的卫星减灾系统(该系统包括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卫星减灾地面应用系统、资料广播与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三个部分),利用它减少我国的台风、洪涝、旱灾、火灾、地震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被顺利送入近地点高度170公里,远地点高度510公里,倾角为65度的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间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应用领域的试验,卫星将在轨运行27天后返回,其获取的信息和试验结果,将对我国科  相似文献   

17.
卫星系统在C4ISR系统这样一个综合性大系统中的应用无庸置疑,首先介绍了C4ISR系统中卫星系统的分类,然后分析了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在战场信息传输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卫星定位技术、与地面网络互联技术、抗干扰技术和卫星终端技术等,最后指出了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2002年10月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我国的“航天清华一号”卫星和“开拓者”运载火箭系列闪亮登场,引起了海内外参展客商的关注,成为“高交会”的亮点。“航天清华一号”:我国微小卫星的重要代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米、纳米技术迅速发展,星上探测器、数据处理和传输等设备日趋小型化,出现了重量100~1000千克的小卫星、熏量10~100千克的微卫星,甚至更轻的纳卫星、皮卫星和  相似文献   

19.
4月18日23时59分在西昌发射基地,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升空。此后,卫星运行正常并开始了太空试验。 它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西安测绘研究所共  相似文献   

20.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