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战略威慑体系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把握大国之间战略博弈主动权的基本依托.围绕战略威慑体系建设及运用的方法问题,扩展了新形势下战略威慑内涵,分析了可信战略威慑的五个基本要素,提出了战略威慑体系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建了“威慑能级—威慑强度—行动样式—运用时机”的战略威慑体系运用总体框架,并在明确战略威慑效用评估涵义基础上,建立了战略威慑军事概念模型的逻辑框架,给出了战略威慑有效性评估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2.
姬亚夫 《国防》2003,(2):25-25
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的特定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须臾不可忽视的基本教育,国防教育的实质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雪石 《国防科技》2004,(11):19-22
本文对信息网络时代国家"信息疆域"和“信息主权”产生的背景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认为"信息疆域"和“信息主权”是国家疆域和国家主权的扩展和延伸。分析了信息网络时代国家安全主要面临的威胁,提出了国家安全的概念不再只是维护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国家安全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因此“信息疆域”和“信息主权”不受威胁,是信息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4.
江跃军  谢绍华  刘永强 《国防》2002,(11):17-18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纪、道德等方面,对全体国民施以长期影响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活动。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领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而这种经济上的开放,又必将对我国的行政、立法、文化、科教及军事领域产生影响,国防教育也必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国防教育功能的拓展。加入WTO以后,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家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成为人们进一步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不同的国际秩序有不同的安全环境的内容。当前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为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继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经济战略,是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下,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出的综合性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有经济开发战略,而且要树立综合性开发战略意识,加强政治、军事、科技、生态等现代安全因素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战略文化论、建构主义论、软权力论和文明冲突论与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内在联系。阐释了四理论在时代、现实和理论背景方面的共性,以及四理论在涉及的文化内涵、文化作用程度和文化作用方式方面的差异,指出了文化视角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经济安全及其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江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课题。文章围绕这一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探讨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涵;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剖析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际、国内因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嘉宝 《中国军转民》2023,(22):127-129
民主即为人民主权,更准确地说是全体人民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国家管理,但西式民主似乎与民主的原始含义貌合神离,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式民主在内涵理解、实践路径和制度有效性这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这些差异也进一步导致了西方民主危机不断而中国治理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可 《中国军转民》2014,(10):22-24
<正>国家发展离不开国家安全的维护,需要辩证地处理国家安全与发展经济二者的关系,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也成为了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而军民融合式发展正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重要的环节和措施。国内学者基本认同,在国家安全战略三方面要素中,国家政治安全是核心,国家经济安全是基础,国家文化安全是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互联的桥梁。1992年4月28日邓小平同身边人员谈中国发展问题时讲:"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秉持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战区这一概念,在军事学术上是指武装力量的战略集团,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战略管辖或军事行动能够展开的范围和空间。国际法在论述国家领土的基本概念时指出,国家领土不单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面积概念,而是一个体积的概念,是由处于国家主权之内的,包括陆地、水域、陆地及水域的底地、陆地及水域的上空等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刘帅  刘华 《国防》2014,(5):13-16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些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海洋安全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岛屿及其附带海域具有重大战略利益,岛屿维权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中之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理性应对当前岛屿争端愈演愈烈的现实,依法组织开展岛屿维权行动,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钱进 《国防》2013,(11):59-61
海防事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事关沿海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发展利益向海洋空间的不断拓展,维护我海洋国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复杂激烈,海防面临多种安全威胁的严峻挑战。海防部队是海防一线防卫作战的主体力量,担负着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外敌入侵,参与海防管理,维护沿海地区安全稳定的神圣使命,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强国强军目标为引领,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海防作战和管控能力,为海防建设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6月17日.法国总统萨科奇颁布了《法国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这是法国14年来首次发布新的国家战略政策。白皮书全面分析了法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系统介绍了法国未来15年的国防和国家安全战略.反应了法国在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队能力建设,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等方面将发生的重大变化。下面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黄爱民 《国防》2000,(1):15-16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要认真落实江主席的讲话精神,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一、旗帜鲜明地批判“人权高于主权”以及李登辉的“两国论”,强化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何明远 《国防》2016,(3):15-17
贯彻落实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是边海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新形势下,要认清边海防问题的特征、把握边海防安全的本质、搞清边海防综合安全的内涵要求、构架新的边海防安全布局、加强边海防战略管理能力、建立结构科学的力量体系、加强运用国际法维权和主导舆论的能力等,以有效破解制约边海防工作的瓶颈,提升维护边海防综合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由于贫富差别的扩大而存在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潜在威胁,进而提出国家主权观念、军队职能作用、军事革命面临的挑战和新变化及我国国防安全战略的措施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并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是党和国家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此您怎么理解?  相似文献   

18.
蒋建军 《国防》2011,(11):53-54
海防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事关国家主权,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发展。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海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海防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战争行为诞生的安全战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全战略选择与运筹的底蕴,它虽然不能根本决定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但它却可以在安全实践中限制一个国家战略行动的选择。中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属于典型的合作型安全战略文化,具有崇尚和平、注重防御、文武并用、讲求义战、互利合作的行为特征,这从深层次决定了中国追求和平、谋求互利共赢的安全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20.
边境安全在我国国家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必须了解其内涵.本文对我国边境安全战略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对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