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线作战是交战双方主要参战国都遇到过的临战或战争的现象。而且 ,两线作战事关参战国乃至整个二次大战战局胜败之关键。躲避两线作战是二次大战中各国普遍采取的战略抉择 ,同时 ,二次大战中也呈现了主动驾双两线作战战略的一幕。其结果 ,反法西斯联盟在两线作战的战略角逐中赢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2.
孙永继 《军事史林》2008,(10):46-4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战争。参战的国家和地区多达61个,人口超过20多亿,交战双方的兵力为1.1亿人,战争历时之久,波及范围之大,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四大洋。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惨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空中力量自始至终大规模地参加了战争(美、英、苏、德、日等主要参战国先后动用飞机近70万架,投弹约500万吨),并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空中作战与陆上、海上作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组成的轴心国与英国、美国、法国和苏联等国家组成的同盟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斗争,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惨烈战争。各国海军基本上都把攻击敌方的舰艇和运输船只作为其潜艇的主要任务,而把从事侦察和监视、输送人员和作战物资、隐蔽渗透等作为潜艇的特种任务。主要参战国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动员了大约2300多艘潜艇投入战争,共击沉了4800多艘运输船和500多艘舰艇,而这些国家也有1300多艘潜艇在战争中被击毁或沉没。  相似文献   

5.
苏现宗 《国防》2001,(2):14-15
运用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实施非接触性中、远程打击,是科索沃战争的基本特点之一。这场战争,从参战国的数量看,可谓是一场世界大战。但是,交战双方投人的人数  相似文献   

6.
《国防》1996,(3)
兵员动员是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征集或招募适龄公民到军队服现役所采取的措施,是武装力量动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征召预备役和适龄公民入伍,保障军队迅速扩编和伤亡补充所需的兵员。 (一)兵员动员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战争初期的兵员动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大影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兵员动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参战国在动员开始后的4-5天内,陆军的数量增长  相似文献   

7.
刀剑与金钱     
经济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在冷兵器时代,战争双方使用的冷兵器非常简陋,又可反复使用。因此,在战争的物资消耗中,冷兵器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人员、牲畜赖以生存的粮草则占相当大的比重。粮草对战争的胜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后,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则明显增大。19世纪的战争不过耗费参战国国民收入的8—13%。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战争费用为2080亿美元,占参战国国民收入的5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军事费用为11700亿美元,占参战国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性现代局部战争。这场战争参战国较多,战争规模较大,激烈程度较高,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以其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和军事家的高超指挥艺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自始至终以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这场战争,促使这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达成了局部战争的目的,其军事思想对战后局部战争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有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与经济建设环境为基本点筹划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最强的6…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波及地区最广、席卷三大洲四大洋61个国家参加的全球性的世界战争。拉丁美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远离王要战场,但大多数拉美国家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在军事学院举行学术讨论会,着重研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初期的一些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军内外院校等十八个单位的四十多名同志。大家就苏德战争初期阶段的划分,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主客观原因及失利后的战略转变、二次大战初期各战场空军海军的使用等问题,认真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军事学院的张海麟等同志认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时间划分,以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战争爆发到七月中旬,比较符合战争的客观实际。有的同志认为应该从战争爆发之日到十二月中旬,比较适宜大家认为,对这个问题有必要作深入探讨,以利于正确总结和借鉴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首次大规模参加作战。交战各国参战飞机多达数万架,一次出动上百架乃至上千架,空中作战活动范围之广阔,斗争之激烈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空中斗争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空中力量的强弱和能否正确使用,对战争进程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其特点,总结经验教训,仍具有现实意义。一、实施大规模首次空中突袭,是侵略国家用闪击战发动战争的一个主要手段,缺乏抗击准备的被侵略国家,在战争初期将遭受严重损失,以至失败。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涉及国家之多,战役、战斗规模之大,军事科学技术之广泛应用,为历史战争所无法比拟。战后世界各国竞相研究,我国学者也非常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这一领域。但限于我国的研究,要出版一部词典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巨廉、复旦大学教授金重远,为了普及和深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主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汇集了上海地区研究二战的学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  相似文献   

13.
战争中,消灭一个士兵的花费有多大呢?统计资料表明,消灭一个士兵在十九世纪时,大约要耗费3000美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约要耗费21000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达到20万美元;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则高达50万美元。而战争的“消费”则更大,在十九世纪,战争的直接费用一般占参战国国民收入的8—13%,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个数字上升为50%,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则达到了70%。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和平是阶级社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与冷兵器时代相比,现代战争中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器装备的消耗跃居主导地位,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和平时期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战时经济的动员深度,成为决定现代战争结局的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场空前规模的现代化战争中,战争消耗是空前的,英、美、苏、德、日等主要参战国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战时经济体制,其中英国最具典  相似文献   

15.
曹世新 《国防》2003,(4):60-6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下简称二战),各参战国都先后分别进行了战时经济动员。二战后进入冷战时期,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在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都显示出了经济动员对战争进程和结局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美国经济动员的几点情况 美国的经济体制,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实行的是“新古典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通常称谓“自由市场经济”,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政府部门按职能承担各自的经济动员责任。二战后美国专职经济动员的机构曾多次变动,起初由国家安全资源委员会和国  相似文献   

1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祸害最大的一次战争,而且是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具有阶段性的历史事件。正确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包含着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对当前严防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徐向前同志曾指示我们:“研究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可以从过去的战争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史中找出一些规律来。”他还要求我们的各级指挥员“特别要读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问题的书。”为此,我们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专栏,希望同志们交流这方面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国防后备力量应当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进行准备和积蓄,脱离未来战争实际,就会产生盲目性,战时也不能发挥其效益,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未来可能打什么样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多年间,世界上共发生的150多起战争和双边武装冲突,波及到40多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有关的不下10次之多。这些战争和军事冲突,绝大多数都是围绕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三,在高科技战场上较量的“非对称战争” 布什总统最近曾形象地比喻说,对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是高科技(军队)与马背上的人战争。一方面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军事力量的唯一“超级大国”,而对手却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亚洲山地小国。但是,交战双方对于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利用却是有目共睹的。 (一)高科技装备武装到牙齿的美英军队 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基本策略是:打垮塔利班、孤立本·拉  相似文献   

20.
值世纪之交,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四卷(大战的最后较量、结局与总结),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五卷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篇幅最大的一卷,着重阐述1944年1月至1945年9月期间所发生的重要军事政治事件,各主要参战国的武装力量建设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各主要同盟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贡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划时代影响和留给后人的启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富有新意,颇具特色:(一)科学地表达了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基本观点,端正了国际视听。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