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防务     
4月21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宣布已成功完成新型"安塔瑞斯"运载火箭的第一次试验发射,并宣称该次飞行验证了"安塔瑞斯"火箭的总体运行性能,包括进入目标轨道。轨道科学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大卫·汤普森表示,将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安塔瑞斯’火箭和‘天鹅座’飞船的整体ISS货运补给验证任务。(美联社)日本出台新防卫大纲草案防御重点锁定中朝  相似文献   

2.
在嫦娥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中.测控系统至关重要。我国的航天测控网不仅轨道测算精度高,而且具备天地话音、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传输等能力.可对火箭、各种轨道卫星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提供高精度测控支持服务,实现了“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点、一网多星、国际兼容、飞船回收”六大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3.
“也许,这是我作为火箭总设计师打的最后一仗,今后,我希望有年轻同志接替我的工作,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当火箭把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的喜讯传出后,头发灰白的刘竹生,一位66岁的宽厚长者透露出他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它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有明确的0.97可靠性和0.997安全性指标要求的运载火箭,它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它被誉为——"神箭"。6月16日18时37分,长征二F遥九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拔地而起。随着火箭的上升,一道壮美的弧线划过蓝色天际。不到10分钟,船箭分离。长征二F遥九火箭将神舟九号飞船准确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220公里的初始轨道。这是长征二F火箭第10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5次飞行。  相似文献   

5.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一种可以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的可重复多次使用的大型航天器。其主体部分靠火箭助推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在轨道中象飞船一样运行,返回时象飞机一样在大气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是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和飞机的综合产物,技术复杂,是目前已投入实用的较为先进的航天运载器。以美国航天飞机为例,它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①轨道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供载人、装货和从事太空活动,可重复使用上百次。②外挂贮箱。为轨道器主发动机携带推进剂,是航天飞机唯一使用一次即报废的部分。④固体助推器。提供80%以上的起飞总推力,可重复使用20次。航天飞机用途十分广泛,其载荷量大,在轨道上停留时间长,具有轨道机动能力,可用作短期的空间试验平台,在民用和军事上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走向太空,是人类永远的梦想。火箭飞船若比作登天之梯的话,那么“逃逸塔”就是开启宇宙之门的“金钥匙”。 3月25日晚,满载着航天人希冀的神舟三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进展。江泽民总书记亲临现场观看飞船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航天四院院长周为民作为参试人员代表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13,(6):19-21
6月11日17时38分,托举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飞向茫茫太空。17时58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十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拉开了序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现场观看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  相似文献   

9.
航天飞机具有在地球和轨道间重复往返、穿梭行动的功能,所以也称之为“太空梭”。航天飞机以其特有的重复使用性、多用途和经济性为人类的航天活动开辟了更宽广的前景。飞行“三剑客”的完美结合航天飞机是火箭、载人飞船和飞机的综合产物,技术上比较先进,也十分复杂。航天飞机的外形比火箭、返回式卫星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只见捆绑式新型大推力“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神舟”号。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5股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火箭系统也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这次发射试验是我国试验飞船的第一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3,(6):18-21
6月11日17时38分,托举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飞向茫茫太空。17时58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十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2.
飞行器六自由度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飞行器的轨道仿真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必须构造基于实际环境的六自由度仿真框架。文中给出了仿真中各种周期的关系 ,并对右函数计算中的各种变量关系进行了描述 ,最后还介绍了两种常用的仿真实验设计方法及对应的结果处理方法。文章中的仿真方法在导弹、火箭、飞船轨道的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首次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当巨大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的那一瞬间,人们欢呼跳跃、激动不已,而这仅仅是“神舟”邀游太空的开端。长征二号F火箭把“神舟号”送上太空后,它能否安全返回还要听从地面测控人员的调遣。指挥控制大厅里指挥决策者、科技专家和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收集着从各测控站发来的数据,紧张地进行飞船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船箭的飞行状态,适时对飞船注入控制指令。如果把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5.
圆梦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是全体炎黄子孙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上午9时整,中国长征-2F火箭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五号飞船和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急速飞向太空。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于10月16日6时许顺利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2005,(11):10-11
1、为什么飞船发射时有碎片掉落?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箭体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火箭保温的一个措施。为了不让火箭推进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箭体一些部分贴了一些隔热泡沫保温材料,火箭发射升空,速度一快、风一大,有些泡沫材料掉了下来,这对火箭成功发射没有影响。2、为什么发射时画面出现马赛克?这是火箭跨越“黑障区”时产生的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当高速运动的物体在从亚音速跨越到超音速时,就会出现无线信号受到干扰甚至消失的现象,主要是在飞船返回时表现比较明显,能让地面接收不到返回舱的信号。火…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10-10
3日凌晨1时36分,在轨运行30圈的神舟八号飞船和在轨运行541圈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离地面高度343公里的轨道上成功实施了交会对接,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相似文献   

18.
航天仿真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仿真已从最初的导弹飞行仿真逐渐扩展到卫星飞行仿真、航天飞机仿真、载人飞船仿真、火箭飞行仿真等。根据航天装备论证、研发、应用的过程,重点评述了航天装备体系仿真、航天工程仿真、运行仿真及航天训练器仿真。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器     
迄今为止,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使用的载人航天器一共有3种:载人飞船、太空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简称“飞船”,是一种乘载人员较少(3人以下),在太空作短期(十几天以内)运行,然局返回地面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太空站是一种体积较大、可接纳多名(3-6人)航天员在其中长期工作或作短期巡访的航天器。太空站在轨道上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既可在有人照料下工作,也能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新特点、新突破?李聃: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二期要完成的是落月,"嫦娥二号"的任务就是为后期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着陆进行先期的关键技术验证。对运载火箭来讲,关键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以往我国的火箭运行轨道是近地轨道,"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已经发射了32次,都是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嫦娥一号"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