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1,(4):17-18
在兵团精神的感召、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在祖国的边疆建起了一片片绿洲、一座座新城。虽然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但当兵团精神在他们心中唱响的时候,每一个兵团人都会感到自己与兵团的神圣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各级干部职工表示,兵团精神就是我们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忠实继承、不断丰富、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疆,区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在新疆的崇山峻岭和大漠戈壁之间,有一片片绿洲。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每一片绿洲的诞生,都浸透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辛劳和汗水。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星发现,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边缘有一片绿色,联合国为此派出一支17人的考察团来寻访这片绿洲。这片绿洲位于农八师一五○团,兵团人用20多年的时间,以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劳动,迫使沙漠后退了60公里。这是一个奇迹。新疆,史称"西域",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许多著名的绿洲,如楼兰、高昌、交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渐次被风沙湮没。单纯的农耕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又十分脆弱。自然条件的恶劣,资源的过分开掘,居民的流失,或许还要加上战乱,于是,绿洲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兵团让亘古荒原包括一些废弃的绿洲重新苏醒,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开发荒原的战斗中,兵团人已立下赫赫战功。50年过去了,兵团人开垦出来的绿洲正经受着时间的检验,经受着风沙的洗礼。新中国的绿洲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新中国屯垦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那就是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兵团人立志要在祖国西陲将已经开拓出的绿洲,变成一片片永恒的绿洲。  相似文献   

3.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雷锋的故事可能显得有些遥远、陌生。有人担心,近50年,在许多新的"感动中国人物"涌现之后,雷锋还能感动中国吗?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雷锋当年所做的事,50年来已被不断重复。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是兵团不同行业的代表,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以自己的行动,默默  相似文献   

4.
姜蒙 《兵团建设》2013,(16):12-13
房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画中。行走在兵团各师、团场的大街小巷,举目满眼如画,移步处处新景。现代整洁的城镇环境、绿意盎然的居民小区,不息的人流、车流无不折射出兵团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喜人成就。一座座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现代城镇正在天山南北的一片片绿洲上精彩崛起。如今的美好生活建立在老一辈军垦战士的艰苦奋斗之上,了解兵团历史的人肯定也会知道兵团最初的房屋——地窝子。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王震在西域屯垦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为灿烂辉煌的一章是:戈壁惊开新世界,屯垦盛世在兵团。兵团60年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樊篱;一座座新城镇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业园区展现出戈壁荒漠从来没有过的风景;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引领全国……兵团屯垦戍边走过了一个艰难与辉煌的甲子,又迎来一个崭新与灿烂的新甲子。从安营扎寨到设市建镇  相似文献   

6.
军垦新城遍天山,璀璨明珠缀边陲,风雨沧桑五十载,历史功勋耀千秋。蓦然回首,在困境中成长起来的兵团已悄然走过了近五十个春秋,开拓出了千万亩绿洲,建成了数百座新型小城镇。秀丽迷人的座座小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为塞外边疆增添了勃勃生机,独具特色的军垦小城镇已成为荒凉的大西北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记载着代代兵团人艰苦创业的光荣历史,也一点点地积淀着坚韧不拔的"兵团精神"一部艰难的创业史,一条艰辛的探索路,一支辉煌的奋斗歌。五十年前,第一代兵团人在这亘古荒漠中开始了向大自然宣战的漫  相似文献   

7.
黑山,辽沈战役的主战场。 50年弹指一挥间,黑山阻击战的硝烟已散尽,但101高地还在巍然屹立;50年风雨沧桑,在这洒过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50年潮起潮落,一代代黑山人在这片热上上辛勤地耕耘。1997年11月,常风军怀着国防深情踏上了这块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土地,担任县委书记,他的无私奉献,使这里的沃土更美、战地黄花更香。  相似文献   

8.
王玉林 《兵团建设》2001,(11):40-41
几十年来,优秀的兵团儿女在天山南北,在亘古荒原、戈壁沙滩上建起了一座座绿洲新城,兴办了一个个工矿企业,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对此,兵团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兵团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兵团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兵团成立伊始,就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充实到科教文卫战  相似文献   

9.
春暖花开的南疆,阳光明媚,苗木泛绿。我们自和田出发沿315国道西行,大约行至70多公里处,一座绿树环抱的新型城镇映入眼帘。这就是被和田人誉为“兵团人在新世纪绘就的新蓝图、新杰作;兵团在新世纪新建的第一个新型国营农牧团场”——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大手笔绘就新蓝图2001年,  相似文献   

10.
兵团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兵团精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兵团要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这一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兵团精神在其中应起的作用。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作过重要的贡献,有过辉煌的历史。兵团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奉献的历史,更是一部思想史、精神文明史,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核心内容的兵团精神就形成在兵团创建的过程中,这已成为兵团人引以自豪的光荣传统。兵团精神在兵团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去人们常说的智力保证、思想支撑、方向引导外,还有以下作用:1.兵团精神对于提高兵团人的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兵团精神作为一种亚文化,与社会主义的主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同时又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对于造就新时代的兵团产生了重要作用。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以及顾大局、重科技教育、重完善自我等是兵团人的典型特征。不管兵团人的构成有何变化,这些特征依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兵团勘测设计绘制的新疆地图上,有170多个红色的小圆点,每一个小红点就是一大片绿洲。在这些绿洲上,跳动着270万兵团人的心,那心中装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渴望。他们将这一切都寄托在了对教育的珍视与期盼上。60年来,兵团人在战天斗地、稳边固疆的同时,即以其远见卓识和扶犁扛枪的手,自己动手办学校、兴教育,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天山南北、戈壁大漠。地窝子里办学校兵团的教育与屯垦戍边伟业相生相伴,从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的那一刻便开  相似文献   

12.
正在7.0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兵团人用血汗筑起七座城市。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铁门关、双河,这七座城市都曾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七座年轻的城市如北斗七星闪烁在祖国灿若星汉的版图中。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从零到30%经历了好几百年,而兵团达到62%的城镇化率只用了60年,这是一个人间奇迹。建设石河子城时有一个经典故事:王震,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很早前就熟悉《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从事宣传工作后,翻阅《当代兵团》就更加频繁了。今年杂志新开了"最美兵团人"栏目,以展示兵团各条战线上的模范人物们的先进事迹为主,张利莉、石书江、仇立春等模范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进我的视线之中,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继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10,(12):1-1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和兵团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中国西部1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成为一片名副其实的热土。大发展的号角声声催人,兵团美好的明天正在向我们召唤,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当以怎样的姿态和形象,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50多年来,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已成为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事业的灵魂,成为推动兵团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成为兵团人奋斗的目标。新时期,兵团人再一次将兵团精神唱响,兵团精神正指引着兵团人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神形兼备的军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定历史、一定地域、一定人类种群生存状态的反应,反过来又对人的生存、发展给予能动的影响。文化和人互为创造对象。经过50余年几代兵团人的共同努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兵团特有的军旅文化基础上,来自五湖四海、各具特色的内地文化与新疆的地域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军垦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兵团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着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激励斗志、鼓舞士气的巨大作用,已成为兵团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几十年来,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兵团各族儿女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新疆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与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在这条漫长的边防线上,兵团建立起数十个边境团场,戍守着漫长的边防线。60年来,兵团这支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的戍边队伍,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屯垦戍边,守土保疆,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为祖国母亲奉献了赤子的一片忠诚。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兵团人成为前赴后继、永不  相似文献   

18.
悦桦 《兵团建设》2004,(6):12-12
历经50年稼穑耕耘,现在.兵团人已跨越垄亩,开始实现历史性创新,从经营农业转向建设城市,由经营城市到注重城市特色.以历史文化、军垦文化等作为旅游品牌塑造城市文明。今年1月19日,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3座城市同时挂牌宣布建市。这是党中央加强兵团工作的重大举措,是赋予兵团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12,(20):6
正主持人语:十年,3650天,这期间,可以改变什么?十年,可以让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十年,可以让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十年,可以让一个个工业园区在天山南北星罗棋布;十年,可以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十年,兵团发展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滞。十年间,兵团的"三化"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三化"建设为路径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兵团经济实力和维稳戍边实力,是兵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十五"到"十一五"再到"十二五",兵团的改变有目共睹,职工不仅搬进了新楼房,生活方  相似文献   

20.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这样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从井冈山、从抗日战场、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来,征尘未洗,便铸剑为犁,投入到茫茫戈壁荒滩的又一硝烟中。有这样一批批热血青年,他们听从于一声神圣的召唤,用崇高的理想、闪光的年华、满腔的热血、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着中国西部亘古荒原的英雄史诗,用生命铸造起一座座永恒的界碑。有这样一拨拨弄潮儿,他们在西部大开发号角下,投身于充满机遇的事业,在欧亚大陆桥上建立了又一个希望的驿站。他们就是共和国伟大的公民——兵团人。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全国每个省、每个市的人都有,恢恢宏宏、浩浩荡荡驼铃悠远的古道上西行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伴随着两道金光命令:屯垦戍边,诞生了共和国西部边陲的第一批兵团人——军垦战士。自此,在中国西部历史上出现了一支前所未有的特种部队。17万名从硝烟烈火中走出来的英勇善战的队伍就地集体转业为垦荒大军,向着前无古人的亘古荒原开始了创世纪的宣战!踏着前人的踪迹,陆陆续续又有十几万名复员转业军人踏入了这块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