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2002年3月19日纽约消息,由于美军无人驾驶侦察机在阿富汗反恐怖行动中连战皆捷,美国军方正加快研发“无人驾驶潜艇”。这项研发中的无人驾驶潜艇内部装满感应器,主要用于在敌方海岸附近进行搜索,摧毁对方布下的水雷阵,摸清海岸线的地形,为后续进攻行动铺路,必要时这种潜艇还能发射鱼雷,以对抗敌军舰艇。第一批专门负责扫雷的无人驾驶潜艇,预计最快于2004年上战场。至于更精密、可执行各种任务的无人驾驶潜艇,在国防部将研究经费加倍投入情况下,可望于2007年问世。这种“精密版”的无人驾驶潜艇可因应不同需要,装配雷达、武器和窃听装备,而深海电缆窃听则是它最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迎击弹道导弹的新型导弹系统方案,推导了导引方法。该导弹系统由一部可以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导弹发射机(MLV)和两枚反弹道导弹(ABM)组成。MLV用助推火箭发射,并根据地面或空中预警雷达及控制系统的信息计算出的飞行轨道引导至ABM的发射区。ABM为二级动力式导弹。第一级火箭用来从MLV上发射和加速ABM;第二级火箭用来修正末段弹道。由仿真证明该导弹系统与现有ABM系统相比可以扩大迎击弹道导弹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08,(3):61-61
外电报道,韩国官方的一个航天机构于2007年11月29日称,韩国成功试飞了一架无人驾驶倾转旋翼飞机。试飞地点在全罗南道的高兴。试飞机是计划于2009年建造的一款无人驾驶飞机的缩小版。体积大约是最终要建造的标准尺寸飞机的40%,此外均与标准尺寸飞机相同。  相似文献   

4.
大团过滤、捕获和跟踪系统是初选与识别工程计划的一部分,它使用TRADEX雷达开展贮箱碎块的大团过滤试验。初选与识别工程计划研究反弹道导弹雷达系统的功能,这对于设计未来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以便对付日益增长的威胁是十分重要的。初选与识别计划的主要任务拟在开展雷达目标初选与识别的模拟和实时开机试验。该计划是由先进弹道导弹防御局(ABMDA)支持和发起的。由基尔南再入测量站雷达收集的数据是开展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军大力提高防空压制能力白秀云,刘义学最近,美国空军拟定了一项新计划,综合运用卫星、有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假目标等,组成一体化系统,力求先发制人地摧毁敌方雷达阵地及目标区中产生热能或其他电磁信号的任何设施。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在大力加强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宣称,制造一种能减少雷达散射截面的试验飞机的工作是1977年开始的。从那时以来,已经对许多不同类型的有人驾驶的或无人驾驶的飞行器进行了试飞。“隐身”技术能使美国制造出一种现有的或计划中的防空系统所不能成功拦截的新型飞机。这篇声明认为,苏联目前还不知道“隐身”飞机计划。  相似文献   

7.
张楠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4):65-65
最近,越南同白俄罗斯签署协议,计划从自俄罗斯引进雷达,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这种雷达具有反隐形能力。大家不禁要问,越南为什么要引进这种雷达,这种雷达的性能如何,它的部署和使用又会对相关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自行研制冲激雷达实验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多路相干合成脉冲源、正交解调采样接收机、信息处理机和收发天线阵列等。并用该系统在外场开展了隐身目标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冲激雷达有较强的反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低空威胁与弹炮结合防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供了固定翼飞机、武装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低空攻击的主要参数。介绍了攻击飞机的几种低空攻击的飞行方式和编队形式。最后综合介绍了国外用于低空野战防空的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包括单车式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分置式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及弹箭结合防空系统以及它们所用的导弹和雷达。  相似文献   

10.
机载反辐射导弹在攻击移动目标时容易受雷达关机影响而丢失目标,和常规主动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协同攻击可以有效对抗目标雷达关机。为了达到协同作战目的,载机起飞前已知目标信息情况下,通过计划协同算法确定协同作战方案,方案包括载机和导弹各个航路点位置和到达该位置的时间点,然后按照在机场起飞前就制定好的方案实施具体作战行动。对计划协同算法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德国海军研制了一种供“HL352”级扫雷艇上的无人驾驶遥控艇使用的具有反水雷指控系统的系统。该计算机辅助指控系统能够在一个控制平台上遥控四艘无人驾驶艇,且该过程是安全有效的。下面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反水雷指控系统以及在使用该系统时所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雷达反隐身技术是克服目标隐身的核心技术。结合雷达方程、电磁散射原理及隐身目标RCS分布具体分析了雷达反隐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雷达反隐身的基本特性从空域、频域、极化域等角度详细介绍了雷达反隐身常用技术。最后,提出了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一种新的雷达组网反隐身模式。  相似文献   

13.
雷达反隐身技术是克服目标隐身的核心技术。结合雷达方程、电磁散射原理及隐身目标RCS分布具体分析了雷达反隐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雷达反隐身的基本特性从空域、频域、极化域等角度详细介绍了雷达反隐身常用技术。最后,提出了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一种新的雷达组网反隐身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雷达空域反隐身是对抗隐身目标威胁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要充分发挥雷达空域反隐身的效能,就需要合理部署雷达站。基于雷达空域反隐身原理,分析雷达布站问题,给出布站距离的计算模型,为雷达空域反隐身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中旬,北京市某预备役高炮师反空袭作战演练在渤海滩头展开。黎明时分,随着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近千名官兵跑步冲向战位,数百门火炮被迅速脱去炮衣;各类预警雷达快速开机,荧光屏上不时显示出偷袭“敌”机瞬息万变的信息。“敌”机被预警雷达牢牢捕住后,师指挥员果断下达对空袭“敌”机实施火力拦截的命令。瞬间,隐藏于绵延几公里地域的数百门防空火炮从容瞄准“敌”机,  相似文献   

16.
据2002年3月19日纽约消息,由于美军无人驾驶侦察机在阿富汗反恐怖行动中连战皆捷,美国军方正加快研发“无人驾驶潜艇”。这项研发中的无人驾驶潜艇内部装满感应器,主要用于在敌方海岸附近进行搜索,摧毁对方布下的水雷阵,摸清海岸线的地形,为后续进攻行动铺路,必要时这种潜艇还能发射鱼雷,以对抗敌军舰艇。第—批专门负责扫雷的无人驾驶潜艇,预计最快于2004年上战场。至于更精密、可执行各种任务的无人驾驶潜艇,在国防部将研究经费加倍投入情况下,可望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美国国防部对无人驾驶战斗机的兴趣日益增长,研究无人战斗机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进入了实质性的计划研究阶段。美国海军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启动了一项被称为“高机动致命飞行器”(HMLV)的无人驾驶战斗机的研制计划。  相似文献   

18.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并摧毁目标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由雷达、地空导弹和高炮组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对航空兵突防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反辐射导弹的问世正是为了反制敌防空系统。反辐射导弹不是使敌方雷达暂时致盲的“软杀伤”武器,而是对敌方雷达予以摧毁的“硬杀伤”武器。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努力发展反辐射导弹,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因此,系统地分析美国发展反辐射导弹的轨迹与思路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将三部火控雷达进行无线组网的一种方法。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形结构,各子站由单片微型计算机、雷达数据采集模块、调制解调器和调频无线电台等组成,信息处理中心由通用PC机实现。雷达无线组网后,即可通过该系统的坐标转换功能实现雷达间的资源共享,也可实现实时的无源交叉跟踪和定位,还具有一定的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综合抗干扰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反辐射导弹与雷达的攻防对抗形势,详尽阐释了目前反辐射导弹(ARM)抗雷达关机的主要手段及其核心原理,仔细分析了脉冲体制雷达的跟踪扫描机制、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工作特点以及反辐射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工作原理,由此归结出反辐射导弹在应对低截获概率雷达时制导信息的特性,然后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被动定位方法,并在考虑雷达跟踪扫描模型和被动雷达导引头检测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数学仿真验证它具有较好的抗低截获概率雷达关机能力,落地点的圆概率误差仅在6.40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