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闻,液体发射药技术已具雏型。近几年来,这项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美国陆军目前已研制出采用该技术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这种火炮为暗炮塔结构,底盘有6个负重轮。与现使用固体发射药的同口径自行榴炮相比,有4大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考虑固体点火药燃烧过程的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RLPG)膛内再生喷射燃烧过程的零维数学模型,研究了点火具参数对RLPGG点火过程的影响,分析并揭示了点火具参数对点火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RLPG的液体发射药自动加注,设计了其电液定量伺服加注系统。通过控制阀控定量缸中活塞位移实时调整无杆腔中发射药量,实际应用过程中,定量过程与复位过程、火炮发射过程无冲,可并行工作。针对电液伺服系统模型不确定性、非线性的特点,建立了其状态空间模型。为了改善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现象,设计了该系统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搭建了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不同装药量下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定量过程所需时间比RLPG发射时间与变装药活塞复位时间之和小得多,加注0.628 3 L液体发射药共需0.95 s;随着装药量增加,系统定量精度有所下降,但均保持在99.85%以上。  相似文献   

4.
发射装药号是影响火炮身管寿命的重要因素,为自动识别火炮发射药的装药号,避免人工记录失误和完善火炮射弹履历,分析了装药号自动识别原理,运用火炮动力学分析理论和ADAMS虚拟样机技术,建立火炮发射动力学虚拟样机.通过仿真试验获取样本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建立装药号和测试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对火炮发射装药号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5.
近期多次局部战争经验表明,火箭和导弹不可能代替常规火炮,火炮将来仍是陆军的火力骨干。新技术给火炮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今后火炮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增大射程有三种方法能增大射程:1.增大炮口初速度:有加长身管,扩大药室容积,采用高能发射药,改进装药结构等措施。目  相似文献   

6.
刘焕松 《环球军事》2005,(12):50-51
电热化学炮电热化学炮为更高的发射装药密度、更稳定的发射药点火和更迅速的发射药燃烧提供了可能,从而,可以给予弹丸更大的能量,提高弹丸的初速和炮口动能。举例来说,根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说法,如果将Rh105SB火炮改装为电热化学炮,其发射装药量可进一步提高到10公斤。这可使其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初速达到大约1.8公里/秒,炮口动能差不多达到11兆焦,高于Rh120型120毫米火炮所发射的弹丸。但如前所述,较多的发射装药和较高的炮口速度会产生较大的后坐力。实际上,105毫米电热化学炮不仅炮口动能及由此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大口径火炮输弹过程中弹丸卡膛行程不一致会导致火炮发射药室容积、弹丸起动压力差异,影响火炮射击初速和射击精度。为了提高某臂式自动输弹机的弹丸定位精度,首先通过高速摄影发现弹丸在入膛后会产生在重力方向的振动,消耗弹丸动能造成卡弹力不一致。通过分析臂式输弹机工作机理,明确输弹过程中各个部件的运动关系,对输弹机构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确定造成弹丸振动激励源的位置,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试了该点振动的幅值及频率。最后提出了输弹机的改进方案以消除振动对输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发射药研制现状和主要特点,重点从发射药的“四性”,即可靠性、安全性、长贮性和使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目前发射药研制过程中存在的标准化问题,并就研制过程中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和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模块装药自由装填造成可燃药盒无效空间多、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提出将现有自由装填方式变为序列装填,采用2种不同粒径大小的发射药组合装填,通过优化序列装填布局方式提升装药量,从而达到提升火炮内弹道性能的设计方法。建立基于模块装药序列装填的数学模型,考虑可燃药盒尺寸约束,结合内弹道计算模型,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最佳序列装填方式,实现内弹道性能的优化。以45倍口径155 mm火炮为算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发射药的分解机理及其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发射药中硝酸酯的分解机理及其与发射药安定性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分解,水解和自动催化作用对发射药安定性的影响,以色谱法和粘度法等实验手段探索发射药安定性的变化规律,通过不同温度下发射药老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出了确定发射药安全使用寿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火炮初速量测是火炮进行弹道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灰色理论探讨火炮初速预测问题,既有利于提高火炮射击精度的修正,又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火炮初速测量雷达的使用操作和改进设计。针对火炮初速随机变化的特点,基于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构建火炮初速灰预测模型,确定预测结果精度检验方法。最后通过一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火炮随动系统射击试验中射击时机和射弹数难于人工控制的特点 ,讨论了利用火炮随动测试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可行性 ,分析了射弹数自动控制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舰载雷达保障火炮射击任务的要求,结合火炮自身使用特点,提出舰载雷达发现目标的效能概率计算问题。应用概率分析方法,对多种距离上舰载雷达发现目标保障火炮系统有效射击的概率进行了推导,得出舰载雷达保障火炮系统有效射击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实际作战运用中,可以应用此算法对火炮系统的射击概率计算,可以较好地保障火炮系统的射击准备时间,但影响实际火炮射击的因素很多,表征雷达发现目标的效能指标也很多,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装备故障诊断是保证系统可靠性,提高维修效率和作战效能的关键因素,针对火炮系统故障诊断的技术特点,以专家系统诊断的基本理论和专家系统方法为基础,设计了一个集监测诊断、在线检测诊断、脱机咨询诊断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某型火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推动火炮系统故障诊断理论的研究、扩大火炮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运动载体上火炮运动的特点,建立了火炮稳定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叙述了直接稳定系统及间接稳定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系统在补偿载体摇摆时的稳定精度,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卜杰 《国防科技》2004,(6):27-31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形势和战略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对付低强度的局部战争世界出现了快速反应部队,为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许多国家以轻型部队为基础又组建了快速部署部队。这些部队对火力支援武器有着特殊的要求:重量轻、机动性好、火力强。而各国竞相研制和发展的轻型火炮正具备这些特点。因此,炮兵轻型火炮跃升为这些部队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从长远发展看轻型火炮有其远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当前世界一些国家发展的炮兵轻型火炮展现给读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些被称为“火炮小精灵”的轻型火炮在未来的战场上将大显身手。战功显赫…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新型弹药弹道性能检测的需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发射药中钝感剂含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建立了考虑钝感剂含量分布的该新型火炮的内弹道模型。模型中钝感剂对弹道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对火药燃速和火药力的影响来体现的。应用该模型对2个批次的弹药进行了内弹道计算,并对一定樟脑含量的火药内弹道性能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樟脑含量对最大膛压影响较大,但对初速的影响则不如膛压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火炮反后坐装置的技术特点和电流变液的力学性能,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流变液技术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可行性,设计了简易电流变液驻退装置的结构和控制策略,并对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新型火炮武器系统的作战特点,运用数学理论探索其技术阵地的优选问题。提出并利用信息熵和物元理论相结合的优选方法,依据该型火炮技术阵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该型火炮技术阵地优选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结合具体实例,对该型火炮的预选技术阵地进行了优选。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计算简便、收敛快,而且考虑技术阵地选择的不确定因素充分,为辅助指挥员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美陆军的21世纪火炮-“十字军战士”火炮系统的研制、开发状况、性能、结构、使用特点,以及今后的装备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