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的思想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之后,在战争观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他主张唤醒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用民族战争去消灭帝国主义,用革命战争去推翻专制统治。从而使民族得解放、民权得到保障、民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杰出的军事学家蒋百里(1882—1938)是民国时期国防学说的奠基者。蒋百里的国防思想,代表了我国国防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时代,是二十世记初以后的三十多年中,中外军事思想互相交汇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中国的爱国主义者为民族自卫、抗敌御侮而设计的国防军事方略。他的国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与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斗争的进程息息相关;立足于民族的现实,为了民族的将来,是他研究国防问题的根本方向。他对国防问题的理论和观点,融会中外军事与国防学说中许多精华,凝结着精辟、独到的见解。关  相似文献   

3.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推行三民主义,一生呕心呖血,矢志不移,创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的一生与澳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孕育缘于澳门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以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县)翠亨村。翠亨村与澳门同属香山县,距澳门仅35公里,船行半天就可以到达。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孙达成,青年时期就在澳门学习裁缝,以后又在板樟堂街一间外国人开办的鞋店当工人。孙中山从小就跟随父亲和哥哥,来往于翠亨村和澳门之间。因此,他与澳门早就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4.
国防的功能,既有为战的一面,又有“为看”的一面: “看”,就是通过恰当地利用“天时、地理、人和”等诸方面的条件,巧妙地显示军事实力,以形成威慑力,达到“不战而屈”、“不战而止”或小战而取大胜的目的。为战与“为看”二者是互相联系的,国防建设的立足点,是既要“中看”又要“中战”。“中看”而不“中战”的国防是脆弱的国防,而脆弱的国防是经不起严峻战  相似文献   

5.
杨杰(1889—1949)字耿光,云南大理人。他是民国时期继蒋百里之后,以国防理论研究获得重大成就而闻名于世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九一八”事变后,杨杰目睹日军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加紧国防方面的理论研究,发表《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重要著作,力图变革国防现状,以拯救民族的危亡。杨杰的国防思想,在继承中外国防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使现代国防思想更加系统完善。其基本思想是强调积极地独立自主地建设适应总体作战的现代国防。  相似文献   

6.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军事思想,主要包含于他的变法理论和实践中。他对北宋国情的分析和对兵农关系的认识,对富国强兵、力争实现民族统一所提出的战略和策略,为加强军政国防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为变革北宋兵制所作的长远考虑等等,都不但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改革家的本色,而且表现出一位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和气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军事后勤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位坚定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在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他经历了长期曲折而艰苦的探索。尤其在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外后勤建设和后勤保障的理论精华,概括总结了在与南北军阀斗争中后勤保障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军事后勤思想。对我国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就其军事后勤思想理论作一初步探讨。一、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防实力孙中山在革命战争长期的实践中,深知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近代既是传统士气思想集大成之时,又蕴含着现代士气思想的萌芽,诞生了“良心血性”说、“国魂”说和“主义”说三种士气理论。军人仁爱忠勇坚毅之道德品质是士气的基本内涵;爱国尚武安民保国的民族精神是士气的文化根源;为民族民权民生而战的政治理想信念为近代士气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辛荣国 《国防》2004,(11):10-10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军地各级的共同职责,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军地配合,通力合作,加强指导,确保国防动员建设健康稳步发展。具体说,应做到以下四个坚持: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揽新世纪党的建设和一切工作的纲领。国防动员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位任务就是必须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从整体上准确把握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能否在加速经济建设的同时,加紧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确保一旦有事,党中央一声令下能够实施快速动员、保障战…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孙中山国防军事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国防建设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振兴的必要手段;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国防现代化;制定正确的国防战略,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发展国防经济,增强国防实力;学习外国科学,加强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孙中山创立的军事思想体系中,他的军事教育思想焰烟生辉,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认真地剖析这一思想,无论对于近代军事教育思想的研究,抑或对于现代军事教育思想的实践,都无疑是有帮助的。一、“立学校以育人材”创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材,是孙中山军事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派从事“战争事业”的始作源者。1894年冬,当他摒弃上书、请愿方式,从改良之路转入革命轨道时,就把“物色”、培育军事人材的问题作为革命团体的宗旨加以倡导。在《兴中会章程》宗旨一项里,孙中山提…  相似文献   

13.
蒋百里(1882—1938),是中国近代享誉中外的军事理论家。他一生爱国情笃,致力研究军事,筹谋建立中国近代国防。他的抗日国防思想及其实践,为激励民族斗志,增强抗战信心,动员民众御侮保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综观孙中山的一生,其主要活动和贡献,是他始终不懈地运用军事手段,打击清王朝和军阀势力,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形成颇有特色而又影响广泛的军事思想。本文仅就辛亥前孙中山的北伐军事策略作一论述,以纪念国共合作北伐70周年,并望引起大家对孙中山军事思想研究的关注。 (一) 早在香港求学时期,孙中山与朋友经常聚谈的内容,就是抨击清王朝的暴虐统治,谈起他的同乡前辈洪秀全,孙中山称之为反清第一英雄,很为之没有成功而叹惜,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许,畅言反清。可见,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初始,与太平天国的反清斗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研究孙中山军事思想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为革命开展外交、通过外交而发展革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外交思想。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包括:研判国际战略格局以确立军事外交策略;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军事援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注重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但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还存在着倚重外援而丧失主权,仰仗领袖威望而忽略政党力量的明显局限。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军事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防观念,是人们头脑中御敌卫国的自觉信念。全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乎国家安危和民族兴亡。我国古代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重视对国民进行“武备”教育。战国时军事家吴起对魏武侯说:“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意思是说,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的方法,首先贵在提高警惕,无忽无怠。兵书《司马法》中提出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名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了一篇《教战守》,专门论述了“天下虽安,不可忘战”的道理。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明,朝野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是导致军事失败,国家危亡的重要原因。唐朝在“贞观之治”、“开  相似文献   

17.
如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冯玉祥通过对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比较 ,认为中国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 ,加强物质国防固是重要。但是 ,就近代中国而言 ,中华民族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处境 ,振奋民族精神尤为紧要。因此 ,他提出了建设国防精神的思想。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必将有赖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国民精神、科学精神的发扬  相似文献   

18.
习主席关于“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建军治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向性,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能打仗、打胜仗”重要思想,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武警部队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相似文献   

19.
黄兴军事思想的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活动家、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思想和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一样,是中国军事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季云飞在《黄兴军事思想述论》一文中提出,“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战略思想是黄兴军事思想的精华部分。黄兴在1903年11月筹组华兴会时,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领导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军队政治工作理论。他坚持用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军,提出“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绝对领导”的科学论断,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提出军队要跟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步伐的要求,倡导新型的军事人才观,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加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研究,强化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着眼履行“两个提供”历史使命,增强了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