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贯于我国北部地区气势磅礴的古长城,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范围内,中原农业社区与北方游牧社区两大经济结构相互撞击的产物,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人为分水岭,是多数中原正朝为维护自身统治而凭借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古长城几乎与我国的封建制度同时诞生。春秋战国之交,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总结长期的战争经验,为了争霸和自保的需要,纷纷揭开了大规模筑城的史页。以楚国为先,魏、齐、中山和秦等国继后,开始在邻近敌国的边境地带修筑绵亘数百里的长城筑垒线。与此同时,崛起于蒙古高原尚处于奴隶制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2.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世界军事筑城史上的伟大奇迹。但是,近年来有的作者在其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中,却把长城说成是中华民族闭塞保守的象征。《军事历史》1987第5期刊载的《古长城反思》一文中,作者虽然说“古长城的存在,不仅为历代中原统治者大大节约了戍边守备的兵力,而且在保护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障中西交通等方面,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反思其“阴影”时,却说“长城几乎没有起到过中原统治者和军事家们所期望起到的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战略防御思想的形成,根源于中国相对封闭的大陆地理环境及由此生成的农耕经济形态,以保卫农业文明和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在历代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不断发展充实。长期坚持以防御为核心的军事战略,利于确保长城以内广大农耕区域的长治久安,以低烈度的形式逐步确立起中华民族辽阔的版图。但是,这种主要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模式,也使整个国家的关注点和利益拓展呈现重北轻南、重陆轻海的倾向,使中华民族多次失去向广阔海洋发展的良机。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在秦朝暴政和秦末战乱所造成的经济凋敝的残破局面下,西汉王朝诞生了,这是继秦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与唐并称的盛世王朝。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止,西汉王朝经历了20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原王朝与北面匈奴的关系,随着各个历史阶段双方实力消长的变化,既有玉帛互报,亦有干戈相见,反映在边防建设与斗争上,就是战略防  相似文献   

5.
古长城反思     
雄伟壮观的万里古长城,是世界瞩目的古代建筑。据说,在人造卫星上从遥远的太空腑瞰地球,最清晰可见的是横贯我国北部地区的古长城。从这条蜿蜒万里的巨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和不屈精神,也可以得到信心、力量和唤起对历史的深沉的思考。古长城几乎是与我国的封建制度同时诞生的,这很难断定是历史的巧合。据史料称,长城的修筑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期。《左传·僖公四年》中的“楚国  相似文献   

6.
孙承宗(1563—1638)是明末著名将领和军事家。在后金(清)夺占辽东、进图中原,与明王朝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相对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进行民族征服的战争中,他受明廷之命,两次督师蓟辽,建有重要业绩。他一生忠于大明王朝,维护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7.
从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冲突的视角 ,对“长城文化”现象进行了历史的思考 ,以此为基础 ,又从农业文化同工商文化的冲突的角度 ,对中国一百多年来中西文化的冲突作了反思 ,提出了对于中国人文精神重塑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军事战略自古就有“贵胜不贵久”的特点。这大概是因为在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通常是在军事实力与军事潜力都占优势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更由于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不允许其耗时费力,常年累月地与敌人相持。所以,尽管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提出敌众而武,必以为久的思想,唐代《卫公兵法》又提出“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①的观点,中国古典兵学的主导思想仍是主张速战速决。以致明代军事家俞大猷为了说明“持重”思想不得不对《孙子兵法》中的说法表示异议,说“速而果拙,何贵于速;迟而果巧,何嫌于迟”②。迄至…  相似文献   

9.
王中明 《华北民兵》2004,(12):56-57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宫殿”。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与黄土高原相连。  相似文献   

10.
福建、台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海上距离平均100海里左右,最近70海里。由于这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是一个战事多发地区。据史料记载,闽台战争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秦王朝为达到控制遥远属地的目的,挑动南、北越人互相攻击,时间长达数年。此后,闽中郡王无诸响应农民起义,北上参加了灭秦战争。之后,无诸又帮刘邦灭楚,并建立了地方政权,历史上称之为闽越国,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由此拉开了闽台战史的序幕。在此后长达2190余年的历史中,除西晋、唐朝初期至…  相似文献   

11.
古长城的国防价值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象征,是世界军事筑城史的伟大奇迹,这一评价,举世公认,绝无异议。但是,关于古长城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响及其国防价值的评估,多少年来却众说纷法,莫衷一是。我们认为,评估长城在军事上的功过是非,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立足点上,有一个恢宏宽阔的思维空间,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辨原则。也就是说,不仅要站在中原看长城,而且要站在长城之上、甚至要换个位置──站在蒙古草原上看长城,把长城放到一个如何维系中华民族统一与发展的大战略的范畴去考察,才能对长城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国防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昆明大观楼诗联、下联开头讲:"数千年往事,注上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这诗联中讲的"宋挥玉斧"一词,就是讲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在平定四川后,王全斌将军欲取云南,以地图进献宋太祖,赵匡胤展开地图,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这一挥便将云南这片红土高原划出了大宋王朝的版图外.云南从此成为大宋天朝的划外之邦,"宋王朝的罪犯流放地".笔者文献史料有限,用不成熟的个人见解,来论述云南大理国与中原王朝(大宋),一百多年间艰难而漫长的政治、军事交往史.  相似文献   

13.
五代、北宋时期,中原战乱纷起时,居于我国三北地区的契丹、羌、女真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先后建立起区域性政权,出现了辽、西夏、金三个王朝。辽是契丹贵族建立的国家。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居住内蒙古拉木伦 ??河流域,以渔猎畜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五代初,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乘中原战乱,向外扩张,于公元916年称帝,在我国北方广大疆域建立起幅员万里的辽国,国都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1004年,辽军侵入北宋腹地,迫使宋真宗在澶渊(河南濮阳)与辽订盟,辽、宋有  相似文献   

14.
上古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区域整合发生在传说中的大禹时期,即三代文明的开端,其结果是"禹迹"天下观的形成。商周时期对异族邦伯的征服与诰诫形成了区域整合的第二阶段。商周以来不少土著邦伯逐渐被归置到以王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之中,与中心族邦相结合组成一种天下国家。处于边缘区的"淮夷"等族群,在西周后期日益受到中心王朝的关注,最后被整合进统一的王朝国家之内。区域与族群的整合,虽然最终要依靠长时期的人群交流以及文化的浸润,但其中的关键节点及基本格局则往往由若干战争底定,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郑军 《华北民兵》2008,(3):36-36
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和谐社区,共建美好家园"时代主题,创造性地开展民兵政治工作,通过搞好"三个结合",即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结合、与创建"平安型"社区结合、与创建"文明型"社区结合,激发了广大民兵自觉参与创建和谐社区的积极性,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和田玉     
据《史记》、《文物学》、《古代史》记载。新疆和田玉大约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进入中原。到黄帝时代。中原地区的制玉业已达到空前繁盛的程度。和田玉得到普遍使用后。取代较次的玉种。被中原王朝视为“玉王”。黄帝为治理天下,将他制定的法令刻在玉器上,《越绝书·宝剑篇》中说:“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相似文献   

17.
近日召开的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兵团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进一步唱响兵团精神、打造能够完成屯垦戍边重任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对于进一步促进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社区)建设,都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城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军事筑城工程,在频繁而激烈的战争实践中,不仅是中原历代王朝组织进攻的前进基地,更是实施防御的坚实支撑。中国古代长城戍防体系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形成于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于南北朝至辽宋夏金时期,成熟于明代,由此完成了由军事功能单一的长城戍防体系向体系完备、功能多样化的长城戍防体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正地处西北一隅,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的北山,也是世界的北山。说起北山,就不能不提到河西走廊。面积与浙江省相近的北山,位于河西走廊的北部,也因此而得名。它与南边的祁连山脉隔"廊"相对,构成高山、绿洲、戈壁杂陈的雄奇景色。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代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相连接的唯一纽带。与河西走廊的地理渊源,让杳无人迹的北山多了些人文色彩。在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实验室新址,一条条沟壑纵横交错其间。  相似文献   

20.
位于豫东平原东部的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州街道办事处解放社区,因经济发展迅猛、群众生活殷实被誉为“豫东第一社区”。近年来,该社区民兵连积极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努力弘扬先进文化,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