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孙家栋、王希季等老同志们:你们好,来信收悉。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  相似文献   

2.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4):5
十二年的陪伴三十四团读者郑春桥2001年,我从团工会调到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次阅读《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就被她那鲜明生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后来每新到一期杂志,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12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读"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屯垦史话"等新老栏目时,感动都会在我的心中涌动。这  相似文献   

3.
正看了新年第一期《兵团建设》杂志,发现栏目有了许多新变化,给了我一个新年的惊喜。我觉得《兵团建设》现在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最喜欢的是《特别观察》这个栏目,回顾了2011年兵团的十件大事,并且分为"见证"和"亲历"两个板块,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这十件大事,感觉很新颖。"亲历"  相似文献   

4.
晒照片     
"孩子你的家在哪儿?你的爸爸妈妈呢?你还有亲人吗?……"这是我在2009年10月参加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拍摄中的台词。当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剧组,在唐山市的南湖公园建立拍摄基地,我原来的部队接到了上级支援配合  相似文献   

5.
小孩出生后,家长最挠头的事情之一就是取名,引经据典,搜肠刮肚是常有的事,但也有举重若轻的,比如大学问家胡适的名字,就是到正式上学时才由他的二哥取的,二哥起名时"只想了一刻,就说,‘适者生存’中的‘适’字怎么样"。当时的中国《天演论》流传甚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两句更是深入人心,以进化名词取名的比比皆是,连革命家陈炯明都以"竞存"为字。从这点看,名字往往还能反映社会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的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如约而至,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又处处展现着新颖与创意。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孙家栋、王希季等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深情回顾当年他在梁家河听到这一喜讯的激动心情,充分肯定老一代航天人的非凡成就和功勋,希望新时代航天工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每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我都细细品读。在"辉煌60年"栏目中看到《同在一片蓝天下》这篇文章,细细读来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第一批进疆解放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平定匪患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兵团人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流血牺牲;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建设边疆"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无限豪情。如今兵团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兵团建设》2012,(12):47
读者:我是一名在兵团生活工作了近40年的"五七工"。2007年,老伴退休,由于我没有生活来源,就回到了内地投靠女儿,户口也随迁了。2010年,我已61岁,兵团开始执行"五七工"缴费参保政策,我能否享受这一政策?编辑部:根据《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精神,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了《兵团建设》。那时,工作不是很忙,单位订的《兵团建设》就放在办公桌上,我经常翻看。有的同事对我说:"这是本党刊!你喜欢看?"我对他说:"你细细品读,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信息和知识,有些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作品《霍爷》刊登在《兵团建设》2012年2月下半月刊。《霍爷》源于我创作的话剧剧本《我的军垦爹娘》。霍爷是父辈们的缩影,他们不同籍贯不同方言不同性格不同文化因子,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叫"兵团"的特殊群体。为了创作,我读懂了父辈们饥餐渴饮碱水  相似文献   

12.
"在班长的教导下,他把我展开,又仔细地折叠。拿小板凳来回用力压我,弄得我很疼。可是听说我变成豆腐块之后,我会很漂亮,为了美我就忍忍吧。"这是《我是被子》中的一句话,作者喻盛杰是2008年北京  相似文献   

13.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14.
《兵团百科全书》是兵团征战新世纪的"新名片"2012年6月26日,当我再次翻开《兵团百科全书》,往昔参与编纂工作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兵团成立50周年前夕,由兵团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部记载兵团50年屯垦戍边的光辉历程,概数兵团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基本资料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百科全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兵团成立50年来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决策"布阵高效前行2002年9月,兵团党委作出编纂《新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民兵工作13年了,《中国民兵》创刊至今,我是每期必读,并一期不漏地装订成册,珍贵收藏。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民兵》给我的帮助很大。它对我干民兵预备役工作能做到胸中有数,心里有谱。《中国民兵》刊物刊载的"基层新曲"、"国防教育"等栏目,使我读后吸取里面的营养,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指导我搞好基层工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20年9月16日旅居法国的蔡和森在与国内的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之重要讨论》的通信里。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答复来信时说:"你这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1920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半秘密性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问世,他们鲜明地举起"共产党"的大旗。1957年苏共中央把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我党。在这些档案中,有一份1920年11月制定的供党员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是张太雷  相似文献   

17.
连线蔡国庆     
正空降兵某司训大队陈建明(上尉):你特招入伍的事在当时还是一个大新闻,你是在事业的高峰期选择入伍的吗?蔡国庆:我是1993年8月1日入伍的,应该说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全国,《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我入伍的消息。20世纪90年代初,的确是我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期。从1991年到1995年,我连续5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独唱,《去远方》《北京的桥》《三百六十五个祝福》《我心中的故事》首首都非常流行。那时电视频道也少,中央电视台有3个频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宣传这条道路上,《当代兵团》是我的启蒙老师。刚刚从事基层新闻宣传工作时,我还是一个"门外汉"。翻看《当代兵团》时,杂志每一期都有主题、有策划地进行宣传报道,丰富的栏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经济日报》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动力"整版报道:银光集团在军民融合中提升竞争力,并用图表形式展示企业发展成就。同时,在《说说"我的获得感"》栏目中,刊登银光集团聚银公司员工马瑞进喜迎党的十九大体会文章《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兵工科研》。这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继《工人日报》头版刊登文章《西北有个"工字号"塞罕坝》,专题报道银光集团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之后,中央媒体再度关注银光集团。  相似文献   

20.
刘洋 《华北民兵》2013,(4):64-64
每当闲暇之余,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的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华北民兵》这份历史悠久而又厚重的刊物、是《华北民兵》那些可佩可敬的编辑老师们引着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门外汉",逐渐走上新闻写作这条阳光大道,使我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2005年3月,基层连队司务长由干部改为士官,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的预备役团队,这对我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