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谋求外层空间作战的绝对战略优势,2002年6月美国正式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加快部署NMD系统。综述了俄罗斯应对美国部署NMD系统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9年初以来,伴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美国民主党控制的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一呼一应,相互配合,掀起了加紧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的浪潮。1999年1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对NMD计划进行新的重大调整,大幅度增加NMD计划经费,并提出与俄罗斯磋商修改"反弹道导弹"(ABM)条约,以便为美国在2005年部署NMD系统扫除政治障碍;1999年3月,美国国会众参两院相继通过  相似文献   

3.
1999年12月1日,第54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维护与遵守《反导条约》”决议。这表明了国际社会维护《反导条约》与维持战略稳定的强烈愿望,而美国发展反导系统与谋求修改《反导条约》则是不得人心的。美国的上述举措显然违反历史潮流,势将损害国际社会推动军控与裁军的努力,并且可能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对下个世纪的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义风 《防化学报》2000,9(2):73-77
根据近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俄罗斯重新将美国定为“头号假想敌人”,修改军事学说,提出新军事理论,对战略核力量结构作出规划,组建战略遏制力量总司令部,部署新型远程导弹和战术核武器,继续进行亚临界核试验。军方呼吁恢复核试验,进行世纪末的大演习。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同时研制反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5.
6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对美国试图放弃1972年双方签署的反导条约的任何作法,可以通过增加其核导弹的多弹头数量来作出反应(因为根据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禁止发展多弹头导弹)。这将是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NMD)作出的最有效也是最廉价的回应,从而确保俄罗斯能够在50年或许是100年内打破美国的NMD。6月27日,俄成功发射了RS-18(西方称为SS-19)洲际弹道导弹,可以说就是这种回应的一部分。事实上,在布什入主白宫决定继续斥巨资构建和部署NMD后,俄罗斯就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全力对抗美国的NMD。  相似文献   

6.
彭君  史渭玮 《防化学报》2000,9(3):67-71
当今美国核军控政策正在发生重大逆转,不仅否决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又谋求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形成当今美国核军控政策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美国的举动必将对国际核军控、裁军形势及世界安全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出人意料的是,当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签署却开启了苏联核力量最为雄心勃勃的扩张时代。而时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一普京在我们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时的表态无疑给了军备竞赛神话一记“穿心箭”。普京表示,他很清楚,美国退出该条约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危险,并且俄罗斯希望大规模削减核力量。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大大推进了“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研制与部署的进程——成功进行了第四次拦截飞行试验、调整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进一步增加预算、拟在阿拉斯加建造新的洲际导弹拦截试验基地。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派出数十个代表团到世界各地为 NMD 系统游说;布什等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反弹道导弹条约》(ABM 条约)已不适时宜,甚至  相似文献   

9.
6月13日,正当美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的《削减战略性进攻性力量条约》余温未退、“蜜月”期未满之际,大洋彼岸便传来不祥之声,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当天晚上,美国又成功进行了海基反弹道导弹试验,此后又大兴土木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兴建6个拦截导弹的地下发射井和相应的通讯设施。美一番动作,标志着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构建正式拉开了帷幕。这又成为国际社会今后一个时期关注的一个焦点,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投下了令人不安的阴影。美国此举意欲何为?美国能圆“天网”之梦吗?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宣布美国决定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根据这个条约规定,布什的这项决定将在6个月后正式生效。这是现代史上美国第一次退出一项重要的国际条约。那么,《反导条约》真像美国一些政要宣称的那样“不认识今天,也不面向未来,它代表过去”,是早该抛弃的冷战产物吗? 《反导条约》是美苏两国于1972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的。该条约是为了维护美苏战略平衡、确保“相互摧毁”的双边核军控条约,目的是防止核军备竞赛的升级。而就此点来看,它目前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任总统布什就职后 ,布什总统及政府高层官员就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相继发表了强硬讲话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1 布什政府在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上态度强硬   2 0 0 1 0 1 2 6 ,布什总统向记者明确表示 ,他将履行其竞选诺言 ,推行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副总统则于 2 0 0 1 0 1 2 8声称 ,尽管受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坚决反对 ,但是美国为了保护美国的人民和军队 ,以及盟国不受导弹的威胁 ,美国仍打算继续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如果 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不能修改 ,美国将保留退出该条约的权力。紧…  相似文献   

12.
早 在克林顿执政期间 ,美国就提出了发展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计划 ,但由于NMD计划遭到了美国的西方盟友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反对 ,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坚决反对 ,因此 ,在克林顿执政后期 ,美国这一意在挑起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危险步骤不得不暂时搁浅。可是 ,小布什一上台 ,就不顾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 ,在各种场合 ,多次提出发展NMD ,并且要求同俄罗斯方面就《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进行谈判 ,在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后 ,说什么《反弹道导弹条约》是前苏联和美国签署的 ,现在 ,苏联已不复存在 ,该条约…  相似文献   

13.
4月8日,美国与俄罗斯领导人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根据这项新条约,美国和俄罗斯将在7年内将各自部署的战略核武器削减到不超过1550件,并把各自战略核武器运载工具削减到不超过700件,另允许双方再保留100件备用,协议有效期为10年.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美国的NMD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美国新总统一上台,就宣布着手部署NMD,立即遭到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强烈反对。按计划,从1996年至2015年,美将耗资600亿美元完成NMD的部署。该计划的鼓吹者说,如果将外来导弹比作雨点,NMD就像一把伞,将把美国罩得严严实实。  相似文献   

15.
由于美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中国和俄罗斯,甚至远远超过了两国的总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冷战时代推动三角关系演变的主导力量在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 “9·11”事件结束了美国建国以来本土从未受到严重的直接打击的历史,迫使美国史无前例地将本土安全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首位,从而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出现双重目标——既要维护单极霸权,又要维护本土安全 美国在NMD问题、北约东扩问题、车臣问题、在亚太地区加强前沿部署和台湾问题上会收敛其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美国的NMD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美国新总统一上台,就宣布着手部署NMD,立即遭到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强烈反对。按计划,从1996年至2015年,美将耗资600亿美元完成NMD的部署。该计划的鼓吹者说,如果将外来导弹比作雨点,NMD就像一把伞,将把美国罩得严严实实。但有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中旬,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总司令尼克莱·索罗托佐夫上将宣布:俄将对总数达144枚的SS-18和SS-24洲际弹道导弹进行翻修和升级,使它们至少服役到2014年。这是自2001年12月13日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以来,俄罗斯对其核武库进行改造的第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步骤。 2002年5月24日,美俄首脑在莫斯科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  相似文献   

18.
贺秋刚 《国防》2000,(7):21-22
1999年9月,俄罗斯在车臣境内展开了大规模打击恐怖分裂主义的行动(人称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国出动军队镇压车臣分裂恐怖主义分子完全是俄的内部事务,也是一个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正常举措,别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无权干涉。但是,出于政治上扼制和削弱俄罗斯的战略需要,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  相似文献   

19.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主要是美国一手操纵和利用的结果 ,它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志。当前 ,我国理论界一般都认为 ,其战略意图主要是为了打击南联盟 ,压制俄罗斯 ,牵制其欧洲盟国 ,实施其欧洲战略。同时 ,美国还想以此为契机 ,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推进其全球战略部署 ,完成其全球霸权体系 ,防止中、俄等国在未来对其霸权统治形成挑战。其根本目的是就是要维护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 ,为建立 2 1世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地作准备。但是 ,这些文章和专著对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最深层次的一个战略目的 ,即利用科索沃战争来修改传统的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20.
2002年5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关于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等文件。其中尤以新条约令世人所关注。《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的内容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只有短短的5款。条约规定在2012年12月31日前,各方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