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采访时间:2014年11月27日至11月29日在兵团"三化"建设的道路上,一八一团正奏响一部蓬勃发展的"交响乐",职工"耕作在绿色田野,生活在现代城镇"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采访手记整齐划一的工业厂房,干净明亮的生产车间,排列有序的四层小楼……这些都是十师一八一团一年来的新变化。就在一个月前,团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也竣工了。茶余饭后,三三两两的职工走出家门,来到这里健身娱乐。年关将近,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晴"三民"活动开展以来,兵团广播电视台"三民"工作组入驻三师四十四团后迅速展开了走访调研工作。近日,工作组在十一连走访时了解到,近几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职工的收入难以保证。春播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对这个以种植棉花和红枣为主的连队来说,今年该种什么成了职工们最关心的事。"我们已经种了好几年的棉花,枯萎病比较多,产量少了,我们的收入也少了……"连队职工艾海提·买买提一脸失落地对我们说。职工着急,连队领导更是急得火烧眉毛一般!为了增加职工  相似文献   

3.
正4月23日,经过30多个小时的行驶,记者终于走进了全兵团距离乌鲁木齐最远的团场之一——十四师一牧场,走进一牧场,第一感觉是这里的人很少,有些"冷清"。等到太阳落山后,团部广场上忽然聚集了很多人,不时还有音乐响起。走近一看,原来是职工们在跳舞。"别看白天团部有点‘冷清’,等到傍晚,团部广场上会聚集很多人的,职工们会到广场跳舞健身。"仿佛看穿了记者想法,一牧场政工办副主任符兵告诉记者。"娱乐活动是职工自发组织的吗?"记者问道。  相似文献   

4.
4月9日,室外春暖花开,在六师一〇一团二连的育苗大棚里,却已是盛夏。职工们穿着衬衣正在有条不紊地将穴盘里的一株株葡萄苗往地里移栽。职工郭仕春高兴地说:"这1万多株葡萄苗都有订单,销路不愁……"该团依托乌鲁木齐市蔬菜市场,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打造绿色、天然、无公害蔬菜,已种植各类蔬菜1.8万亩,户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26日,是湖南江雁机械厂职工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好厂长葛敏君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噩耗传来,江雁厂里弥漫着悲痛的气氛,职工们失声痛哭,纷纷涌进厂俱乐部设的灵堂,向他告别,为他守灵,叙说着他的点点滴滴…… “增压创一流,务实求完美”,这是他为江雁厂制定的厂训,也是他治厂的追求和写照。他的业绩上级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作出了学习优秀厂长葛敏君的决定。并派出宣讲团到各厂宣传。近半年来,职工们连连念叨着:葛厂长啊,您没有辜负职工们的期望:没有辜负党组织的信任:您使企业改革脱困、增光添彩,您安息吧!  相似文献   

6.
正3月5日,笔者从八师一四八团劳动力管理站获悉,截至目前,该团冬闲外出务工的职工达到了1241人,实现创收1485.4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近几年,该团在职工增收方面,实施结构调整转移一批、工业园区就业一批、城镇化带动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创业技能培训一批、劳务经纪输出一批,职工创收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政策对路,引燃职工增收热情3月4日,正在喂猪的该团八连职工徐茂禹,笑呵呵地告诉笔者:"团里这几年  相似文献   

7.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11月27日,记者行走在冬日的农六师、五家渠市,熙来攘往的人群让五家渠市显得热闹非凡。在农六师一○一团六连副连长晁毅的带领下,记者很快见到了此次采访对象——该团六连职工谢志刚。一年一个变化即将过去的2012年,对于谢志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就在一个多月前,他的儿子出生了。新生命的降临让他更加充满希望,回想三年来的生活,谢志刚感叹道:"真是一年一个变化。"  相似文献   

8.
二师二二三团园二连有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多年来与各民族职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他的影响下,这个连队各民族职工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他就是吐洪·吾守。1980年参加工作的吐洪·吾守,30多年来目睹了连队发生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的他,越来越感觉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说:"正是有了民族团结的好局面,才有了我们各族职工的幸福生活。"2011年,在二二三团鼓励少数民族职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9.
从祖国的"心脏"北京到地处新疆和田地区的兵团十四师,这两个在地图上都要用尺丈量的地方,如今因为对口援疆而连在了一起。千山万水的距离挡不住援疆干部们的热情,"北京人"来了,为在深山放牧的职工们盖起了新楼房,也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日子,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十四师职工面前。民生,是北京援建十四师的重中之重,"安居工程"不仅仅是盖房子,北京的援疆干部们将安居工程与改变十四师职工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与致富职工相结  相似文献   

10.
1月16日,普通、忙碌、充实的一天。跟往常一样,18:45分一过,天业热电厂上白班的职工们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头,准备下班,而另一部分人几乎同时走进了职工食堂匆匆吃了几口饭,就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了,开始了"夜幕下的坚守"。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的4年间,党中央、兵团党委、十二师党委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团场经济社会、职工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一农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18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5.2亿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也从2010年的9853.24元增加到2013年的17958元,职工们陆续从连队平房区搬入明亮、整洁、设施齐全的保障房,过上了"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在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字:十四师二二四团种植红枣18.3万亩,生产的"和田玉枣"远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并且出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品牌战略带来团场职工收入的增加,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167万元,人均生产总值6084元;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3万元。故事:2002年9月建团的十四师二二四团,开发建设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团场面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只有生活在这片热土的职工感触最深,他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变的变化,二二四团四连职工陈玉英,就是这其中的一员。陈玉英是个"80后"的川妹子,2004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兵团完成通营连公路建设项目34个,总投资6.99万元1月17日,笔者在农八师石总场4分场7连采访时,天空正在飘雪,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显得十分安静。走进该连职工范宝东经营的"帅宝商店",只见几个职工正围坐在火炉旁聊天。提起去年10月间动工兴建的通连公路,职工邹春子快人快语地说道:"7连是4分场最  相似文献   

14.
杨波  邓路 《兵团建设》2013,(16):18-19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电报业鼎盛的时期,电报是兵团职工与外界联系最为快捷的通信工具,但发电报很贵,按字收费,人们只有在有红白喜事、亲友来访或货物到达等急事时,才会发电报。"八师一四八团职工黄胜利清晰地记得,那个时候,团场职工与远在内地的亲戚们联系的通讯方式只有两种:一是写信,二是发电报。  相似文献   

15.
我叫龚正江,是十三师黄田农场园六连党支部书记、连长。从2002年1月调入园六连,一转眼11年过去了。去年职均收入达到3万元,在全团名列前茅。看到职工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刚来六连时,这里是个典型的"两多连队——贫困职工多、老弱病残职工多加上土地贫瘠,职工们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下定了决心,让这个老大难单位换个样子。六连是由3个连队合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多云3月23日起,三师伽师总场七连进入春耕春播生产大忙时期,连队干部、职工都在春耕生产第一线。"三民"工作组积极与连队沟通,掌握每户春播完成情况,先走访退休职工,在职职工完成春播一户走访一户,做到春播走访两不误,对部分两次入户还不在家的集中在中午和晚上进行走访。截至4月16日,"三民"工作组已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6日,十二师头屯河农场第二届桃花节、三坪农场首届桃花节如期举行,由于刚经受了一场低温雨雪灾害,桃花开得并不如以往那般妩媚娇艳,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桃园内仍显得生机勃勃。"这次的雨雪灾害恰好发生在桃树花期,桃园受灾严重,职工们都有些没信心办桃花节了,但团场却一直鼓励大家办,一来是给职工鼓鼓劲、增强大家信心;二来是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团场观光农业的发展,为受灾职工寻找多元增收的出路。"三坪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刘玉龙信心满满地说。  相似文献   

18.
"连队成立的‘党群致富联合体’特别好,党员干部在资金、技术、销售方面给予帮助,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1月5日,六师奇台农场一○九社区五连职工胡文轩高兴地对笔者说。近年,奇台农场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主体,以职工为基础,在一○九社  相似文献   

19.
正我叫李才文,是九师一六七团八连党支部书记。自2005年以来,我先后在一连、四连、八连担任党支部书记。八连位于一六七团西侧,耕地面积少,是个典型的缺水连队,耕地九成以上是没有土层的沙砾地,不保墒不耐旱,被职工戏称为"漏地"。因为干旱缺水,种植职工们一年下来常常挣不了多少钱,收入一直偏低。职工动辄上访,干群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20.
2月20日,司马义·依力牙孜指着远处的防风林带对我们说:"知道吗?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连队的沙包都绿起来。"27年,种下了近4万棵树都已成活,这在极端缺水的哈密地区可以说是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维吾尔族老人——司马义·依力牙孜。司马义·依力牙孜是农十三师黄田农场三连的退休职工,一辈子生活、工作在三连的司马义·依力牙孜对三连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前,黄田农场三连四周都是沙漠,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水在这里是最珍贵的。一到刮风时节,黄沙吞噬农田,职工们很难致富。看到这种状况,司马义·依力牙孜决定承包荒漠,种植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