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4):5
十二年的陪伴三十四团读者郑春桥2001年,我从团工会调到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次阅读《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就被她那鲜明生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后来每新到一期杂志,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12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读"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屯垦史话"等新老栏目时,感动都会在我的心中涌动。这  相似文献   

2.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3):5
《当代兵团》共青团农场读者邵忠新我的老朋友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2013年第一期《当代兵团》,我爱不释手。作为一名长期阅读这本杂志的读者,我对她充满感情。看到这本新更名为《当代兵团》的"老朋友",我觉得刊名更加响亮,更具有新时期兵团的鲜明  相似文献   

3.
编与读     
正收获思想激发智慧一六四团读者李建国喜欢阅读《当代兵团》,缘于杂志始终如一地面向基层、贴近生活,让身在基层的读者更好地了解兵团。此外,《当代兵团》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三化"建设、交流党建工作经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身为一名基层连队的党支部  相似文献   

4.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5.
正每次阅读《兵团建设》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策划"中那些反映兵团人现实生活的质朴文章,细细品读,总能让我忘却工作的繁忙。"兵团先锋"是我每期都会阅读的栏目,一个个先进模范人物、先进党支部,以各自的典型经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党性、什么是无私、什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7.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0):5
不解之缘三十四团读者龙进一次,在朋友家中无意翻阅了《当代兵团》杂志,从此我就与《当代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杂志信息量大,内容贴近基层,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我最喜欢内容丰富、观点敏锐的"廉政时空"栏目,一个个案例时刻警醒我们党员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我的推荐下,我们连的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一起学习《当代兵团》杂志,连队喜欢阅读《当代兵团》的党员也因此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2):5
《当代兵团》点醒我四团读者张万成一直在基层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的我,2005年9月在学校的安排下做起了兼职政工员。对于新的工作,我感觉有些无从下手。接过前任政工员保存的《兵团建设》(现《当代兵团》),我开始一期接一期地阅读和学习。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杂志在2009年第十七期刊登的文章《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途径》,阐述了基层政工工作的重要性,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服务团场职工群众和促进团场发展的重大意义。从那以后,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也更加珍惜政工员这个岗位,努力地为  相似文献   

9.
10月11日,《兵团建设》召开提高办刊质量暨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章研讨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祝谦,获奖作品的作者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运华,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处长杨亮,以及兵团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史志办、兵团党校、兵团日报社、兵团电视台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兵团工运》、《农垦科技》等兵团期刊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同志对如何提高《兵团建设》的办刊质量纷纷畅所欲言,既肯定了《兵团建设》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更多的则是提出了对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的希望和建议,使杂志社全体同志在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的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升华自我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学校工作了十余年,空闲时我常常喜欢阅读些报刊,而《兵团建设》可以说是我的最爱。通过长期阅读,无论是新闻写作还是政策理解,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如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所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可以感受到,这些年来《兵团建设》和我一样,都在不停地进步和改变。细细品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很早前就熟悉《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从事宣传工作后,翻阅《当代兵团》就更加频繁了。今年杂志新开了"最美兵团人"栏目,以展示兵团各条战线上的模范人物们的先进事迹为主,张利莉、石书江、仇立春等模范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进我的视线之中,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继  相似文献   

12.
张泉 《兵团建设》2003,(2):51,55
2004年,兵团将迎来她的50华诞。为庆祝这一盛大庆典,《兵团建设》编辑部及早策划、部署,从今年第二期开始,在《屯垦史话》栏目中推出兵团14个师建制沿革情况、发展壮大过程,纵贯半个世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及社会百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我们力图集趣闻轶事、个性特色、老照片、小花絮于一体,讲述一个个不平凡的年代,一支支英雄的革命队伍,一群群顽强拼搏的军垦战士披荆斩棘、开拓奋进,留下的难以忘怀的故事,使读者朋友更加了解兵团,认识兵团,热爱兵团。请注意阅读。  相似文献   

13.
正看了新年第一期《兵团建设》杂志,发现栏目有了许多新变化,给了我一个新年的惊喜。我觉得《兵团建设》现在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最喜欢的是《特别观察》这个栏目,回顾了2011年兵团的十件大事,并且分为"见证"和"亲历"两个板块,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这十件大事,感觉很新颖。"亲历"  相似文献   

14.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19):5
正"兵团先锋"点亮先锋火炬八十一团读者张爱军李江燕刚拿上《兵团建设》,就被"兵团先锋"专栏吸引。专栏中,"党建传真"向读者展示了各团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独到的方法。"先锋论坛"在"百家争鸣"中,为基层党建工作者开展工作增添了动力。"创先争优"搭建起"攀亲戚"、"唱服务歌"、"创先锋岗"、"开致富门"的大看台。"支部生  相似文献   

15.
每次看《兵团建设》必看"兵团人家"。这个栏目中的稿件,篇篇质朴感人、富有启发性。"兵团人家"生动地反映了团场和连队的变化,字里行间传递着职工群众的心声,有故事、有真情,既好看,又耐看。"兵团人家"为读者呈现的一个个忙碌的身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杂志出100期了。我作为兵团人及《兵团建设》杂志的读者,自然为兵团事业的发展和《兵团建设》杂志的成长而高兴。尤其是因为我对杂志的初创有所了解,有所经历,所以对她的发展壮大更是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名退休职工,1956年来到兵团参加工作,内心对兵团的感情无比深厚。阅读《当代兵团》,我最喜欢的是"兵团档案"栏目,在这里可以看到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到兵团的大事记。当看到"兵团档案"里刊登的兵团建设历程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自己的回忆就像期  相似文献   

18.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5
为《当代兵团》欣喜三〇团读者陈青山参加工作以来,每期《兵团建设》我都会细细品读。我总会被杂志里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吸引,并为兵团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骄傲。新年伊始,得知《兵团建设》更名为《当代兵团》,我对《兵团建设》这个老朋友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我又为拥有《当代兵团》这个新朋友而欣喜。因为她是《兵团建设》的延续、升华。期盼着《当代兵团》续写精彩,说出更多职工群众心坎儿里的话!  相似文献   

19.
正每次拿到新的《兵团建设》,我总会喜不自禁地翻开来仔细阅读,有关兵团的林林总总让人一目了然。《兵团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指导实践,从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栏目设置,到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深度报道;从独具匠心的版式编排,到注重细节的装帧设计,无不折射出她的追求、创新与进步。她以独到的见解和兵团特有的军垦文化,紧紧围绕兵团的主旋律,贴近实际、贴近基层,唱响兵团"文化戍边"这台大戏,具有典型的兵团特色和乡土气息。希望《兵团建设》越办越好,能多刊登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多刊登一些反映基层的生动活泼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每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我都细细品读。在"辉煌60年"栏目中看到《同在一片蓝天下》这篇文章,细细读来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第一批进疆解放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平定匪患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兵团人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流血牺牲;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建设边疆"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无限豪情。如今兵团发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