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抒望 《政工学刊》2004,(11):12-13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重温著名的延安对话1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抗日战争即将取  相似文献   

2.
防止权力腐败张立赞权力腐败是当前整个腐败现象中最重要是突出的腐败问题。权力腐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很复杂,但从权力机制上讲,主要是三个问题,简称为“权力三化”,即权力私有化、权力商品化和权力使用随意化。腐败是指物体腐烂及其变质的现象和过程。当把腐败和廉洁...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制约权力腐败的对策: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明确一把手的地位与作用;强化权力决策的标准程序;找准反腐败的动力源;完善监督机制,实现权力的基本制衡。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成为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腐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腐败现象是指以权力为轴心的蔓延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的腐化、堕落现象,它包括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生活的腐败.狭义的腐败现象主要是指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是利用权力谋私,这种“权力腐败”现象是我们当前反腐败斗争的焦点.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反腐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腐败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严峻的现实表明,治理腐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政治权力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生产要素。政治权力对整个社会再生产,包括一般商品的再生产和公共产品的再生产及其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再生产活动中的利益分配,取得相应的政权收益——税和费。政治权力要素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会产生正反双重作用,而且在我国转轨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我国舆论监督体制还不完善 ,记者在进行批评报道的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 ,把记者的“权利”误以为行政、司法等“权力” ,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通过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权利”与“权力”的辨析 ,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原则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加大,但腐败现象在一些方面仍在滋生蔓延,而且腐败的形式、手段以及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根治腐败,首先要对产生腐败的原因做深入的分析,对症下药,才能提高疗效。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共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正当竞争,成为腐蚀公共权力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中,由于相关的措施不配套,做法不规范,有些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用重金和其它手段收买国家干部,营造一个保护伞,引发了国有和集体资产大量  相似文献   

8.
<正>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泛用和滥用.有效制约、遏止公共权力的泛用和滥用,是反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摆在广大纪检、监察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什么是权力制约呢?权力制约是一种政治强制性活动,是制约主体对制约客体的一种行为限制和调控.要有效行使权力制约,就必须首先了解制约权力的四个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9.
要保证《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真正作用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除各级党委、纪委和机关职能部门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抓落实外,还有待于广大党员干部监督意识的增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通过扎实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监督本质的认识。权力需要监督、离不开监督。就是要认清监督是遏制和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从产生那天起,就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既能使人崇高,又能使人堕落。用好了,可以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人民造福;反之则会贻害党的事业,损害群众利益。我们…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利”与“义”、反道德现象与正面教育以及今与昔对比产生的道德困惑,军人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产生道德困惑的根源主要有:非道德乃至腐败行为;新旧思想的矛盾碰撞;经济体制转型使价值取向多元化。因此,要走出道德教育的困惑,军人道德教育要有“四性”,即鲜明的时代性、一定的层次性、适度的开放性和深刻的强化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主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在金钱、美色、权力面前把握住自己,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不为金钱所迷,不为美色所诱,不为名利所累。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能够在这些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就是从根本上把住了腐败之毒侵入肌体的“入口”。怎样才能把握住自己呢?笔者以为主要应做好“五慎”。  相似文献   

12.
鲍冰峰 《兵团建设》2010,(11):48-48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才能确保决策更科学、政治更民主、权力为人民。然而,现实是有一些领导干部缺少被监督的意识,对群众和下属的监督持抵触态度。有个别领导错误地认为,群众监督是对领导的不尊重,是挑战领导的权威,是给领导挑刺找麻烦,是跟领导作对。他们长期习惯于主宰他人和下属,  相似文献   

13.
孙信成 《政工学刊》2002,(10):54-54
知人善任是领导用人的核心。这里 ,“知人”不仅要知人之长 ,而且要知人之短。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 ,才能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点 ,准确地使用一个人。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 :“不知人之短 ,不知人之长 ,不知人长中之短 ,不知人短中之长 ,则不可以用人。”扬长避短 ,用人所长 ,这一点很好理解 ,也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短中见长 ,善用人短 ,却不那么容易。事实上 ,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 ,没有绝对的长处 ,也没有绝对的短处 ,长处和短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此时表现为长处 ,彼时可能又表现为短处。因此 ,一个…  相似文献   

14.
团结是党的生命。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但是,对一个党委班子来说,有没有比团结更重要的东西?有。马克思早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团结是重要的,但还有比团结更重要的,那就是原则。离开原则,团结是搞不好的。党的宏伟事业需要党委班子的精诚团结,但这个团结必须  相似文献   

15.
监督职能,是纪检机关四大职能之一。加强纪检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预防和制约腐败行为的有力武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更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监督的地位和作用。师团纪委作为维护  相似文献   

16.
“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原文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其意思是:自认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现象,就不再怀疑它了.秘计隐藏在公开的表象里,而不是与公开的形式相排斥.表面看来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含着非常神秘的玄机.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标准经费而言,项目预算单项投入额度大,是统筹配置资源的重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权力配置不够合理,军队项目预算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所有者缺位”、权力“部门化”及“碎片化”、短期行为和攀比行为等问题。规范项目预算权力运行,要从优化权力配置着手,强化总控制权,缩小准预算权,加强基层正向激励,匹配各方权力与责任。  相似文献   

18.
杨靠山  陈彪 《政工学刊》2008,(11):16-17
胡主席在十七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滥用,往往容易产生腐败。"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构建制约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凝聚监督合力、提高监督质量,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谋略,就是战争指导者的计谋和策略。谋略的作用,在于扰乱或动摇对方的决心,使其产生错误或错觉,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因此,在运用谋略时要充分考虑对方指挥员的心理因素,绝对不能搞“一相情愿”。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讲的“利而动之”,“乱而取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就是属于谋略的运用有赖于心理因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干部在军队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各级党委在准确识人、公道用人上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政治机关具有干部使用的建议权。因此 ,准确识人 ,为党委、首长公道用人提供可靠依据 ,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识人过程中 ,容易产生四种偏差 :(一 )视角差。对人的看法上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偏见。一曰“近视” ,即把识人用人的着眼点 ,放在自己“目力”所及的小范围内 ;二曰“短视” ,即把识人用人 ,局限于眼前利益或个人局部利益上 ,缺乏长远眼光 ;三曰“斜视” ,即不能辩证识人 ,把德与才、优点与缺点放大或缩小来看。(二 )地位差。多数情况下 ,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