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去年11月28日的西昌火箭发射基地。“点火”。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亚星2号”象一条火龙横空出世,刺向苍穹……成功了!全世界一齐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凉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投向勤劳勇敢、乐于奉献的凉山人民。“凉山民兵为保障卫星发射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军委主席江泽民、副主席张震等领导同志在视察凉山时,曾这样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常压储罐声发射的基本规律,并获得罐底缺陷声发射信号数据,在模拟罐进行声发射试验。原始状态的模拟罐底部存在沉淀,通过原始状态与清洗罐底后声发射试验结果对比,得出罐底沉淀物会产生部分声发射信号并影响声发射检测,以及涂层对声发射检测影响较小的结论。凹坑和通孔是罐底常见腐蚀缺陷,通过设计和预制3种罐底缺陷状态,分别对各种缺陷状态的罐底进行声发射试验,分析缺陷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得到缺陷在升压和保压检测中的声发射信号数据,为声发射检测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测火炮发射位置的电子“耳”—HALO声测系统HALO(hostileartilerylocator)声测系统由西门子·普莱赛集团下属的英国洛克·迈纳公司研制,目前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该系统可用于探测敌方火炮发射阵地的位置。英国防部曾于1994年将...  相似文献   

4.
对金属切削过程中不同声发射源的信号进行分离,是声发射技术用于切削状态监控以及提高其可靠性的关键。文中采用宽频带测试系统和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车削过程中众多声发射源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频域内进行不同声发射源的声发射信号的分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红箭雄风     
珠珠  马晓春  秦军 《国防》2000,(4):25-26
某实弹射击场上,3枚墨绿色的“红箭”反坦克导弹昂然挺立,虎视着数千米外的白色靶标。 “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射手刘马军的食指在红色的按钮上一按,只听“哧”的一声,一枚“红箭”呼啸着腾空而起,十几秒后,“红箭”穿过了靶标的正中央。紧接着,另外两枚“红箭”在射手的操纵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是俄罗斯航天兵热火朝天的1个月。继中旬在4天内完成3次航天发射任务后,30日又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质子-K”运载火箭,把“快车-AM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质子”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0次发射。而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新一代“联盟-2M”军地两用运载火箭昂首待发,将于近期发射升空……国际社会在关注着“年轻”的俄罗斯航天兵。  相似文献   

7.
4月5日,朝鲜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美日韩的一片恫吓声中,按计划发射了一枚携带“光明星2号”卫星的“银河2号”三级运载火箭,与此前一直要扬言要拦截朝鲜“导弹”不同的是,日本直到火箭飞过上空也未拔剑出鞘,让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导”行动不了了之。那么,日本反导能力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初夏的大漠戈壁,晴空万里。伴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一架航模从东南方向随即飞来。“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8门火炮同时发出吼声,炮弹直刺苍穹。“砰!”随着一声巨响传来,刚才还在半空中飞行的拖靶,在空中炸开了花。顿时,阵地传来热烈的欢呼声。  相似文献   

9.
载人空间站是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高新技术。自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进入轨道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目前,能发射空间站的国家只有前苏联和美国,他们分别发射了“礼炮号”系列(7个)、“和平号”和“天空实验室”。其中,正在轨道运行的为前苏联发射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如今,由美国宇航局领导的新一代永久性空间站——“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也将于1997年11月开始在轨道装配,预计到2002年建成并可实现长期载人飞行。  相似文献   

10.
由油罐声发射检测直接得出油罐底板状态等级的评价研究工作有待完善。提出一种基于Hurst指数理论分析声发射信号幅值最大值分布的评价方法。从Hurst指数分形理论出发,结合声发射信号参数处理方法,给出研究条件假设,分析现场油罐声发射信号结果,并与开罐检测的底板状况加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同检测条件,同种类型油罐底板状态等级与Hurst指数呈相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越肩发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肩发射就是本机利用机载火控系统控制机载空空导弹攻击尾后敌机的一种新型的攻击方式。越肩发射分为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导弹向前发射,在空中转弯,然后去攻击后方的目标,叫做前射;另一种是导弹直接向后发射,去攻击后方的目标,叫做“后射”,也叫“后向攻击”。从1993年越肩发射被公开报道,并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今已经11年。国内外越肩发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介绍了目前各国越肩发射的发展情况,重点评述了各种越肩发射的实现方法,总结了目前三个研究方向的工作,即前射、后射和工程化,认为越肩发射会在导弹控制、制导律和火控系统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并展望了越肩发射研究工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声发射的检测原理,研究了冲击波作用下物体的声发射特性,并利用声发射的不可逆效应(Kaiser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的冲击场层析技术.给出了实现流程图及其若干关键技术,如主副鉴别、前沿鉴别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一定的实用性,为冲击波作用下物体内部的位错形成和滑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最后对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05星气象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连续6个昼夜的跟踪测控下,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D星”13日17时12分成功定点于东经86.5度赤道上空。这次卫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实现了科研生产任务圆满收官,四院科研  相似文献   

14.
“金属风暴”是一种一经击发,子弹便能够在一min内从36个枪管内发射100万发子弹的电子枪。这种“金属风暴”技术从本质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弹道——发射技术,其基本操作系统百分之百由电路所控制,完全不受机械部分的束缚。 “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核心特征是在单个枪管内串联放置多个弹头,通过电子击发连续不断地将弹丸从枪管内“推”出来。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磨削表面粗糙度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在线预测时存在预测精度低、误差大等问题,以磨削声发射信号的RMS值、FFT值、标准差、方差和偏斜度5参量为输入单元,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来预测磨削表面粗糙度,并应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法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优化了隐层单元数,利用模型对磨削加工10个频段的声发射信号样本进行优选,确定将300400kHz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作为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学习样本频段。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BP预测模型与传统BP模型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的特点,相对误差可控制在8.66%以内。  相似文献   

16.
《午夜前的五分钟》(Five Minutes to Midnight)是美国摇滚乐队“男孩女孩”的一首经典情歌,但是在核武器领域,它却更多意味着“梦魇”,因为这是核武器“毁灭倒计时”嘀嗒声的象征。尽管冷战的阴霾已经散去20余年,但在世界上的拥核国家中,美国和俄罗斯仍然保留着高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这些部队能在受领指令几分钟内发射核武器。另外,英国和法国也拥有一些低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虽然发射核武器所需时间比美俄要长,但是这些部队均是已部署的作战单元。  相似文献   

17.
2月10日-18日,俄罗斯举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核力量和常规力量联合军事演习。莫斯科时间17日10点整,在巴伦支海域执行演习任务的K-407“诺沃莫斯科夫斯克”号战略导弹核潜舰,在发射PCM-54洲际弹道导弹时,由于不时原因,在导弹即将发射的瞬间,射击准备系统发出了“取消发射”的指令,导弹发射未能成功。随即,该艇又进行另一枚导弹发射,结果还是没有成功。正在附近水域“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上观看导弹发射实况的普京总统对此深感失望。17日中午,“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返回北方舰队基地,原定发射任务因此推迟到18日上午,并改由“卡累利阿”号核潜艇来执行。此次导弹发射普京总统启用了“核公文包”。导弹在起飞98秒后因偏离预定轨道而自毁。  相似文献   

18.
“越肩发射”火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讨论了“越肩发射”火控原理及其意义。提出“越肩发射”火控的复合制导过程。通过进行数字仿真及分析,进一步说明“越肩发射”火控技术对未来空战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军 《环球军事》2013,(2):30-31
有人将朝鲜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对韩国的震动描述为“来自朝鲜的斯普特尼克”。55年前,苏联率先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当时的美国上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韩国军队在朝鲜发射前就对其展开了严密的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打捞到了火箭残骸,试图借机窥视朝鲜的远程导弹技术,并为韩国发展自身的军备寻找借口。韩国曾经计划,要在2005年成为第九个“太空俱乐部”成员国,青瓦台总统府曾向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下达指示“必须在2005年之前开发出运载火箭”。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2002年开始推进从俄罗斯引进液体火箭技术。2006年,俄罗斯与韩国签署协议帮助韩国制造并移交一级火箭,这就是后来的“罗老号”。但是,“罗老号”在2009~2010年进行了2次失败的发射,以及2012年第3次发射时,两次因机械故障而被迫临时中止的经历,创下前所未有的总共10次发射延期的纪录。这让发射运载火箭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官员们感到十分难堪。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相关人士表示:“与朝鲜相比,科学技术更为发达的韩国在远程火箭和核武器技术上要落后太多了。”  相似文献   

20.
北约舰艇发火美国东部时间1999年3月24日,美国海军停泊在亚得里亚海上的“菲律宾海”号导弹巡洋舰,率先向南联盟发射了“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拉开了打击南联盟的序幕。第二天,美国海军“冈萨雷斯”号导弹驱逐舰也向南联盟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3月26日,英国“辉煌”号攻击型核潜艇发射了1枚“战斧”巡航导弹,参与对南联盟的军事和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