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旗入关后保留了原有的军事制度,旗人仍然是世兵制下的军人,当兵是其唯一职业。甲午战后、庚子之役前的八旗军事改革停留在武器装备、训练和战术等层面,未触及世兵制等八旗根本制度,旗人身份变化有限。新军建立则使得八旗的军事功能逐渐被抽离,旗人开始脱离军营,当兵成为旗人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职业",旗人不再受"军籍"的强制。宪政改革则赋予部分旗人参政权利,促使"旗籍"摆脱以往"兵籍"的制约,转变为类似"民籍"的一种籍贯证明,旗人由此最终脱离"世隶军籍"的限制,成为普通国民。  相似文献   

2.
光宣之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八旗驻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统治集团已经无力承受巨额财政负担,驻防八旗生计每况愈下,革命党人将驻防八旗视为民族压迫的标志加以挞伐,社会其他阶层包括旗人对此也有强烈反应。1907年清廷颁令裁撤八旗驻防,延续200余年的驻防八旗走到了尽头。这既是驻防制度变迁的必然,也是舆论作用于社会的结果之一。驻防八旗的裁撤,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这一时期,也成为驻防旗人族群社会变迁的一个重大关节点。  相似文献   

3.
清代,自1644年入关到1912年覆亡的近二百七十年间,其军制经历了三个阶段:八旗绿营,勇营,近代陆军。本文拟对它们的演变,各自的特点利弊,作一评述。 一、八旗和绿营 八旗和绿营是清朝的基本武装力量。随清朝统治二百多年。 八旗是旗人军事、行政、社会合一的组织。以军事为主。它有满洲、蒙古、汉军三类,  相似文献   

4.
清火器营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八旗满洲、八旗汉军与绿营火器营的创制,历朝《会典》、《会典事例》的记载含混。本文考证了火器营的创始时间与背景;梳理了入关前"八旗火器营"即"八旗炮手兵"到"旧汉兵"、"汉军火器营"再到"八旗满洲火器营"各军兵种的制度演进路径;探讨了清军军制变革与八旗制的形成、清朝的国家政治建设互动关系,揭示了清军军制变革的路径依赖,强调了制度变革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对近现代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历史功过、是非得失,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其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作简要述评。一、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组建湘军之前,清朝军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一种是绿营。八旗由满族旗人组成,是清王朝得以问鼎中原、建立全国政权的基本武装力量,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已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因此,自康熙起,清王朝实际是靠绿营维持其统治。绿营是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沿袭明代兵制组织的武装,…  相似文献   

6.
文锋 《当代海军》2006,(5):73-74
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军陆战队,最早始自清末。1909年,筹办海军大臣载洵出国考察期间,受到外国海军陆上部队的启发,于1910年4月上奏朝廷:“查英国有海军警备队之制,平时保卫本国海疆,以补陆军所不逮;战时占据要地,以助海军之进攻;而整饬舰队纪律等事,亦归管理。中国从前办理海军,尚缺此项制度,现拟采用其制”。清廷批准了他的奏章,随后即在烟台东山组建了海军官卫队。以旗人博顺为统带(团长),邱振武为教练官,编成步兵1个营,炮兵1个营,马队1个队。这就是中国近代海军陆战队的雏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警卫队一部分人员自行散去,剩  相似文献   

7.
徐华佗 《政工学刊》2011,(12):36-36
一、着眼强化理论素养搞好培训。一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筑牢政治干部高举旗帜的思想基础。院校作为政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应始终把培养忠诚于党的"举旗人"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清代,在北洋海军成军前,就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水师,有确定的饷制和奖惩制度,细看下来,颇为奇特。清代水师的军饷制度基本上与陆师相同。清代水师分为八旗水师和绿营水师,八旗水师兵力不多,约  相似文献   

9.
围绕强军目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突出铸牢强军之魂,更加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培养坚定的举旗人;牢牢把握强军之要,更加注重锤炼干部能打胜仗的素质能力;始终扭住强军之基,努力在依法从严治官、培养优良作风上有新成效.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进入中叶以后 ,为适应政治和军事的特殊需要 ,乾隆皇帝弘历下令在北京西郊香山创建了一支八旗特种部队———健锐云梯营。这支部队凭着严格训练所获得的超群武技 ,南征北战 ,为清王朝开拓疆土 ,维护统一 ,巩固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 ,随着清王朝和八旗制度的衰败 ,这支部队也没逃脱它走向没落的命运。如今 ,健锐营营址已不复昔日模样 ,但遗址尚存 ,多数旗名依旧 ,它已成为京西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今天研究八旗制度的活标本。一、缘起与立营  (一 )缘起香山健锐云梯营的组建 ,与乾隆皇帝弘历下旨平定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密切相…  相似文献   

11.
宽厚的魅力     
薛福连 《政工学刊》2010,(12):16-16
俗话有"官升脾气长"一说。也难怪,当官嘛,难免会有点架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官样儿"吧!不过,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在历朝历代的官员中,亦不乏宽容仁厚之人。北宋的韩琦、明代的夏原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二人都官至宰相,被史家称为贤相,又都颇具雅量、待人宽厚,堪称真正意义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12.
南宋中央武学直接承继于北宋,自绍兴十六年、二十六年两次复建,历经高、孝、光、宁、理等朝,直至宋亡,凡一百二十余年。尽管在"左文右武"环境下,受办学规模、办学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它对当时军队和国防建设虽未起到太大作用。但其以北宋中央武学为基础,对各种体制进一步加以调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办学体系,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制度。这些制度许多为后世借鉴,对中国古代军事教育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11,(11):14-14
前些时,在下发表题为《治"要官"有良药》一文,提到老首长张公干严肃处理"要官"者的事。近来一位青年读者来电话说,他在收入《周恩来军事文选》的一封电报里,看到"张公干起义团"的字句;又在《卧底将军》一书,看到"300多名地下党员大名单"中,有"张公干"其人。他问:这两处提到的"张公干",和你文章中说的"张公干司令员",是否同一人?我说,你看书很仔细,三者同为一人。由此联想到张公干老前辈长期战斗在敌营的艰苦、惊险经历。  相似文献   

14.
某部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中,对照基层建设实际,查找作风浮漂、工作浮夸、心理浮躁等"混日子"、"磨洋工"的现象,并对"不在状态"的"清闲官"、"太平官"作出组织处理,大大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在状态"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15.
精官简政     
精官简政阳泽"祖国大地一片官",这是时下人们的普遍感觉。究竟有多少,不宜言传,在下仅提供一桩小事:某机关食堂餐桌座位五年前绰绰有余,三年后座无虚席,如今已生出一支端着饭碗到处跑的"超吃游击队"。聪明人因此常常提前钻食堂占领有利地形,结果闹出了一件领导...  相似文献   

16.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领导干部应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威信,拉近与官兵的距离,增强对部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少发"脾气",多积"底气"。脾气树不了威信,嗓门吼不住人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官脾气",只能拉开与官兵的距离。信服源于内心,底气足才能身板硬。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工干部要树立威信,人品官德是前提,军事理论是保障,政工素质是基础,落实制度是关键。要想官兵“敬“,就要有良好的人品官德。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政工干部来说:(一)待人要真诚。对待上级要襟怀坦白,对待同事要谦虚谨慎,对待战士要坦诚厚道。  相似文献   

18.
清代福利兵种养育兵张霖清政府建立起稳定的全国性政权后,对曾为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八旗旗丁给予了许多优抚政策,以保障他们及其后代子孙的生活。其中八旗养育兵制,就是清政府在军事上采取福利性做法的产物。养育兵的由来清雍正帝即位后,对事关政权稳定的八旗实际人...  相似文献   

19.
孔繁森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令我敬佩。他用三次 献血900元营养费抚养三名无家可归的藏族孤儿;肩背小 药箱随时给当地农牧民治病送药;把身上的毛衣脱给瑟瑟 发抖的藏族老阿妈……这真真切切的事实,使人们看到了 孔繁森在“官”念上的个性特征: 重“责”而轻“官”。孔繁森两次进藏,一次是自己 申请,一次是组织安排,均是平职调动。在藏工作的十年 间,他几乎没有往家里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藏  相似文献   

20.
增强爱兵自觉性王安龙尊干爱兵,重点在干部,关键在爱兵。新形势下深入扎实地抓好尊干爱兵教育,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必须始终突出干部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爱兵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责任感,把"爱兵"放在"爱家"之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