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炎 《政工学刊》2014,(3):91-91
北宋著名良吏范仲淹(公元989年一1052年),曾被王安石评为“一世之师”。然观其一生,亦无非寻常的“三板斧”而已,招数并不复杂,目下人人皆会,人人可会,不同之处唯在于,范仲淹不屈不挠地使了,且斧斧生猛,力道惊人。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均视马政为国防军政之要务,然北宋以“守内虚外”为国策战略,朝政官员腐败,以致武备松懈,导致了马政的衰败废弛。这不仅使宋军战马供给短缺,军队战斗力不振,在辽、夏、金的强悍铁骑进攻冲击下,每每胜少败多,而且影响了北宋国防军政的政策思想,以致宋军在军事体制上“重内轻外”、“以文制武”,在战略战术上采取“以步制骑”的消极防御,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势,终使北宋王朝岌岌可危,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3.
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震撼世界。此时,南宋国土破碎,西部防线崩溃,蒙军恣意横行,形势发发可危。然而在这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蒙古军为了攻取南来巴蜀之地,却不得不断断续续用兵长达半个世纪之久(1227-1279年)。这与历代王朝取蜀的进程,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比较,形成了强烈反差。例如彭磐泉辑(蜀故)卷二载;“秦伐蜀,十月取之。后患平蜀王衍,七十五日;”李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云,北宋王全斌取蜀,自发兵到孟貂投降,“总共止六十六日。”其实这一军事奇迹的创造,正是四川军民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有力…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国内, 农民起义、士兵叛乱此起彼伏;国外,契丹、党项等游牧民族军事进攻频仍,边境烽火不绝。因此,北宋王朝对军队的保密通信十分重视。军事通信是军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为军事行动服务。根据宋人曾公亮编纂的《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军在战争实践中发明了一种类似于今天“密码”的军事通信手段,宋人称之为“字验”。为防止军事情报在传递过程中泄密,又使书写方便,宋军把战场上通常可能出现的军事情报分为40种:请弓、请箭、请刀、请甲、请枪旗、请锅幕、请  相似文献   

5.
魏鸿 《军事历史》2016,(1):35-44
范仲淹的边防思想和实践主导了宋仁宗时期与西夏的战争,对宋代及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范仲淹防御战略为中心,全面总结了范仲淹在边防建设、抚驭蕃部、选将练兵以及系统防御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军事史上,唐代是一个军事体制变革深刻、各类战争发生频繁、军事理论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其间既有极度辉煌,亦有黯然之色。在唐朝建立(618年)到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年)的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李渊领导的军事力量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取得了攻占长安、建立帝业的胜利;接着,又相继勇灭割据群雄,完成f统一大业c此后的唐朝统治者们又在巩固和拓展疆域的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大融合,从而使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但从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失去了昔日的威武强盛,逐…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担任过知州,都转运使、经略安抚招讨使、副枢密使、参知政事等重要官职。他在任职期间,十分重视国防建设,提出了许多加强国防的意见和建议,并曾一度具体参与对西夏的防务,为北宋的国防和我国古代的国防思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曾在青州任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也成为历届青州父母宫的为政之道。而现任市委书记王治华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忧国更要忧防,富民不忘强兵!”  相似文献   

9.
军旅情缘     
她喜欢穿迷彩服作画 历经了人世的沧桑,执著地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爱恋 在美丽的鼓浪屿,好八连的队伍在她身边拐了个弯儿 请看北宋名相范仲淹的第35代孙女、著名国画家范济的军旅情缘  相似文献   

10.
唐王朝建立之始,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军事财政体制。这种财政体制,保障了军事需要,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史之乱,使国家财政收支失衡,军队吃“皇粮”的基础被严重削弱,唐王朝由盛转衰。唐代末年,藩镇割据,中央政权军资供给奇缺,军事财政保障由统一被迫走向多元,军队吃“皇粮”制度彻底崩溃,唐王朝最终灭亡。  相似文献   

11.
苏轼既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伟大思想家。早在北宋仁宗嘉韦占六年(1061年),26岁的苏轼在应制科考试时向朝廷进呈了25篇《进策》。其中《教战守》是一篇很有见地的军事论文,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国防建设有很深的思考,读来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2.
唐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立法活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军事法律制度,其中军事行政法律制度在整个军事法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虽然它没有现代军事行政法律制度完善,但作为当时世界上国力强大的王朝,在军事行政法制上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侯爱梅 《军事历史》2022,(6):114-122
归明人是宋代社会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指由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投归中原王朝的人口。宋代归明人来源复杂、身份特殊、数量庞大,对宋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累赠左武卫大将军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完整记载了北宋前期绥州武职军官世家李谦家族的归明历史,李谦家族的归明代表了北宋前期一部分蕃部首领和西夏职官的处境和选择。经考证,李谦之子李定系西夏李元昊的亲信,即《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记载的西夏团练使李兴。  相似文献   

14.
张薇 《军事历史》2023,(1):100-110
清代,甘肃作为联结新、藏、青三地的重要政治、军事枢纽,在中央王朝西北边疆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经制兵驻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族际互动。研究清甘肃(含今青、宁、新部分地区)经制兵的建制、驻防及特点,对厘清清廷经略西北边疆的路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由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翰林学士丁度等人编写的《武经总要》刊印问世了,全书分为前后两集,每集各二十卷。同既往的兵书相比,《武经总要》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包容了丰富的军事技术内容,从而成为我国官修的第一部兼有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在前集的第十至十三卷中,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军事上的“器械名数,攻取之具,守拒之用”。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这些图形和文字说明,不但形象而具体地展现了北宋初期的陆战和水战兵器、筑城技术和城战(其中包括攻城和守城战)器械、战船的形制构造,而且也是北宋以前各朝在军事技术上所获成果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武  相似文献   

16.
在商代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军事立国和治国的商王朝通过制定残酷的弃灰之法保护道路安全,从而保障国家军事交通的畅通和高效,维护奴隶制中央政府对各个部族邦国有效的军事统治,由此弃灰之法也成为中国古代早期带有军事交通性质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7.
秦的勃兴和秦王朝的骤然覆灭,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军事经济的角度分析了秦王朝兴亡的最主要原因,认为秦的勃兴,得力于商鞅变法以来的军事经济措施,而其骤然覆灭,根本原因亦在于秦统一后所实行的军事经济措施上。首先,它没有在战后及时地把战时经济复员为平时经济;其次,与此相联系,为满足其军事消费和其他消费,它对劳动者的剥削大大突破了由劳动者必要劳动确定的界线;再次,它对民力的征调使社会经济陷于崩溃状态。文章还结合历史实际,论述了经济复员中的一般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包拯,字希仁,北宋时期庐州合肥(现在安徽省合肥市)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来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历任端州知州、监察御史、开封府知府等职务,为官二十多年,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为百姓所称颂,为历代官吏所敬重,在北宋时期很有影  相似文献   

19.
元王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掌握全国政权的朝代。它的开国大汗是蒙古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元太祖, 1162-1227,图 1)。元朝的国号虽建于蒙古至元八年(1271年),但史家都把金泰和六年(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由铁木真建蒙古国,加号成吉思汗,作为元朝的开始,把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攻克元大都(今北京)作为元朝的终结,把元顺帝北逃后的元政权称作北元。铁木真虽以弓马骑射之长而崛起漠北,但他自兴兵称雄起,便十分重视军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委任…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的逍遥与张居正的悲剧──读史札记鼓劲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时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官僚机构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残酷吸食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