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军事大国往往扮演着军力发展风向标的角色。未来几年,美国力捍霸主地位,俄罗斯重塑大国形象,日本继续向高精尖发展,印度谋求军事崛起。其军力发展方向、海陆空三军武器装备、军工政策等均呈现出迥异特色,本刊继“未来世界武器发展纵览”、“世界军事大国军工政策走向”之后,再推出“四国军力发展计划”专题,以期提供更加具体的形势判断。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正在谋求获得军事强国地位。不言而喻,这种谋求军事强国地位的愿望包括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对于海军来说,它意味着获得远洋作战能力。虽然中国海军目前远未具有这种作战能力,但获得这种作战能力的关键时期将是21世纪未来的30年。  相似文献   

3.
<正>军事大国往往扮演着军力发展风向标的角色。未来几年,美国力捍霸主地位,俄罗斯重塑大国形象,日本继续向高精尖发展,印度谋求军事崛  相似文献   

4.
陈辉 《华北民兵》2004,(9):54-55
日本步美国后尘,也重弹“中国威胁论”,居心显然很险恶;一贯追随美国的菲律宾在伊拉克提前撤军,打了美国一个“闷棍”,使美国哭笑不得;美国军演、邀请台军上航母训练,都是冲着中国,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朝鲜研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也许是被大国逼得无奈之举,“州官能放大火,百姓也就会点小灯”;印度筹划成立太空司令部,提醒世人面对未来的“星球大战”,各国要未雨先备伞。  相似文献   

5.
<正>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海军战略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其海军战略提供了天然助力。尤其在当下,印度海军战略推动较为顺利,一方面是出于印度“世界大国”的战略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带来的结果。印度政府深知,海洋是未来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自莫迪就任总理以来,印度海军战略随着印度“东进”战略的确立和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不满足于其强权地位仅局限于南亚次大陆。为了抵冲中国和巴基斯坦对其在印度洋所谓的“外部压力”,印度进而借助海军战略东扩,给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总的来看,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之后,一些军事大国部十分重视研究后备力量在现代战争的地位和作用。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切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民兵制度,认真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我国的民兵建设,对于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军费投入一直位于世界前列,自1993年起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久前出合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则大大扩展了未来日军的活动空间。考虑到日本在积极谋求联合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面对着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紧锣密鼓,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8.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十年内战的分裂局面暂告结束。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的利害关系把中、英、美联合到反法西斯战线上,历史给予中国改变自己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国在没有国际援助的情况下,独立与日本军国主义苦战四年半之久。中国在抗战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的资格。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入“四强”。中国与美英并列参加开罗会议,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承认。但是,抗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主要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同时也出于美英战略的需要。应该说,中国国际地位的真正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承认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9.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空间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打赢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略制高点。对于印度来说,发展军事航天对于其争取大国地位、称霸南亚具有重要作用。军用航天系统可使印度及时了解、掌握周边动态,特别是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军事事态,增强印度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快速反应的能力;并作为武器装备的“力量倍增器”,大幅度提高印军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0.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工作上的指导地位,是关乎中国发展与未来的又一历史性抉择。新的世纪、新的阶段,中国不仅面临重大机遇,而且面临严峻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生机、活力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王湘穗 《国防》2016,(1):31-36
未来区域化体系的发展正成为世界体系演变的新趋势。围绕大国形成的区域体系会成为全球化的新主流。认识这一趋势,为中国战略选择指引了方向,即建立一个“泛亚区域”的共同体。“一带一路”是实现“两个百年”和“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1937年“七·七”事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由于各国政府和各阶层人士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因而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对策:德、意法西斯政府极力支持、怂恿日本扩大侵华战争;英、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采取“不干涉”政策;各国共产党及人民群众积极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1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挽回了长期失去的尊严中国人民始终站在反法西斯斗争最前列。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奋起抗日,开辟了东方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苏等大国正式投人战争时中国抗战已…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充分结合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对中国经济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对发展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其首先改革农村经济的思想,是结构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的体现;充分吸引外资的思想,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对“西缺口”模式的正确运用;重视人力资源,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思想是“经济成长阶段论”在中国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辛夷 《环球军事》2013,(23):1-1
上个世纪末,美国重要的战略思想家、曾经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博士写了一本叫《大棋局》的书,书的副标题是“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在这本书中,布氏认定欧亚大陆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中心舞台,为了防止在这里出现一个能够主导欧洲或亚洲、从而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大国,美国必须未雨绸缪,使欧亚的力量均衡,建立起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保持其政治仲裁者的地位。很显然,这是一部提供白宫决策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16.
本刊相继刊发了“未来世界武器发展纵览”.“世界军事大国军工政策走向”和“四国军力发展计划”三个专题,对未来世界军事大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趋势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其目的就是要放开视野,统观全局。深入思考我国武器装备今后的发展。为此,本期特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资深媒体人士。结合世界武器装备发展走势,我国国家战略安全形势。对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日本政府在明里声称奉行“无核三原则”的同时,背地里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核武器的追求。那么,正在积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致力于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迈进的日本,其核实力的发展究竟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呢?  相似文献   

18.
仪仗兵     
“神枪”红外跟踪,枪响靶落 “大国战神”炮群激光精测,炮响“敌”飞 “未来神秘战士”闪电行动,“蓝军”倾颓 ——随着铿锵的军乐,我们走近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所说的“21世纪另类大国关系”和中国所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大抵类似,指的是中美两国必须精诚合作,避免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必然发生冲突的历史悲剧重演。当然,避免冲突是一回事,成功阻止冲突的发生又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王锴 《军事文摘》2023,(3):32-36
<正>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大国之间正在展开一场决定未来走向的竞争”,并将这种竞争作为美国面临的两大战略挑战之一。该报告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战略调整已经度过摇摆期和动荡期,大国竞争战略初步定型。在这个重大的战略转型过程中,混合战争理论也逐渐被应用到大国竞争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