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式精彩:一位失去双腿的伤残军人悲壮而执著的人生竞赛,已经拉开帷幕。在人生这块特殊的赛场上,汗水与泪水齐飞,超越与梦想共舞。边疆保卫战,两次立功,为救战友失去双腿;拖着一双假肢走遍大江南北,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奇迹;主动放弃自己的事业,返乡创办了全省首家伤残军人福利厂……他,就是一等伤残军人、二等功臣袁殿华。  相似文献   

2.
在峨眉山脚下的四川青神县,有一位敢与死神争高下,顽强拼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的英雄。他,就是一等残废军人、青神专利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张仲安。 1 今年43岁的张仲安,出身在青神县青城乡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家庭的艰辛,使他养成了凡事不赢不回头的倔强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1969年,他毅然告别新婚才49天的妻子邱素枝,入伍来到河北。在部  相似文献   

3.
大姐嫁给了特等伤残军人张希全:二姐嫁给了特等伤残军人王清灵;最小的妹妹在两个姐姐的感染下嫁给了一等伤残军人张可毅……3个好姐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3个下肢瘫痪的革命伤残军人,用人生书写了对军人至高无上的爱——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江苏省海安县双目失眠的一等伤残军人王士高,在家人的搀扶下,从海安县瓦甸乡赶到南通军分区,与牵挂心头已有6年之久的两位老人相聚,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10年前,王士高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负伤,失去了双眼。返乡后,这位一等伤残军人得到家乡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厚爱。尤其是原南通军分区副政委薛忠、某中学校长朱亦民夫妇,对王士高的生活给予了无微  相似文献   

5.
“昔日浴血沙场卫国,今日踏遍青山为民”。这是广东省南雄市湖口镇人们对一等伤残军人、曾在部队三次荣立战功的退伍军人王洪才的赞誉之词。 1979年3月入伍的王洪才,1981年7月23日在云南扣林山的一次自卫反击战中负伤,左手的三个指头断了,左腿也被锯了一截。1984年1月,他退伍回到了家乡湖口镇三角村。他看到村里群众急需兽医,决心自学兽医技术。于是,  相似文献   

6.
1969年,张仲安远去祖国边陲内蒙古保家卫国。在部队他很快入了党,并因公4次负伤,部队给他记了一等功,评定为一等残废军人。1980年,他不进疗养院,毅然回到故乡。常言道:“百病不如贫困苦”。张仲安为实现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他和爱人邱素枝一道,在百般艰辛的条件下试验一种省费高效的孵化器。1989年2月,国家专利局公布了他们  相似文献   

7.
路在拐杖下     
张祥瑞,二等伤残军人,山东省菏泽地区交通集团总公司武装部部长。22年中,他以超人的毅力,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奔走在武装战线,使公司武装部成为全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他也多次被军分区评为“优秀武装干部”。 1969年9月,在新疆军区某团服役的张祥瑞,在一次国防施工中,为抢救17名战友和国家财产身受重伤,造成右腿膝关节粉碎性骨折,被评为二等伤残军人,从此拐杖成了他身体的另一支点。1975年,张祥瑞拖着伤残的腿,转  相似文献   

8.
爱的奉献     
孙云玲,今年25岁,是山东即墨市焊割工具厂工人,政协即墨市七届常委。丈夫解卫群,是一等伤残军人。他俩人恋爱、结婚到现在,虽然只有5年多的时间,但却经历了许多的坎坎坷坷。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省凤冈县进化镇,提起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蒲国民,几乎是人人皆知。那不仅因为他是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到北京参加过全国“双拥”会,更多的是因为许多人都得到过他的支持和帮助。 1974年,蒲国民在一次机械事故中为抢救战友被机器铡掉了右手。退伍回到乡里,组织上安排他去跑乡邮,虽说月工资只有6元,但他却坚持每天往返30公里。整整3年从未间断。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在部队时学到的技术,先后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一位脊椎骨折,高位截瘫的伤残军人,家庭一般但已负债累累,有一天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主动找到他,承担起了照顾他的任务,后来这位女大学生又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他。这位伤残军人在她的感动和细心照顾下身体产生了奇迹,他可以站起来行走了。呵呵,你一定认为这个假设不成立!不,你错了,那就让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1.
田国芳  马海方 《国防》2001,(1):52-53
人有了钱应当怎样生活?有人想的是阔绰的物质享受,有人想的是一掷千金的新潮消费。然而,在山西长治却有这样一位一等伤残军人,他凭着伤残的肢体,从事个体经营,艰辛创业,致富思源,硬是先后将自己积攒的14万多元回报给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应征入伍,矢志报国,  相似文献   

12.
全国拥军女模范——河南省南乐县实验中学教师田爱丽再献拥军真情,于1999年春节前夕在南乐县建成河南省首家伤残军人医院。已接诊慕名求医的伤残军人200多人次。田爱丽爱心献功臣的拥军事迹再一次在中原大地上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3.
政策热线     
正兵团工伤伤残津贴如何核定?读者:兵团工伤5至10级或未达伤残等级的职工复查鉴定后伤残等级达1至4级的,伤残津贴该如何核定?编辑部:5至10级或未达到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复查鉴定后伤残等级达到1至4级的,伤残津贴以本人最后复查鉴定前12个月的月平均缴费工资基数作为本人工资进行核定。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不了解,这位长年奔波在军营内外的法律顾问曾经是一名脊椎弯曲、肌肉萎缩的瘫痪病人;很多人不相信,这位在法庭上思维敏捷、义正词严的优秀律师竟然是一名一等伤残军人;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力量使这位伤残了22年的病休干部闯出了一条正常人都难以攀登的路。请看——  相似文献   

15.
“有儿有女靠不住,有困难就找人武部”!这是黑龙江省漠河县革命伤残复转军人的肺腑之言,寥寥数语,道出了漠河人武部与革命伤残复转军人间的深厚情谊,日前,沈阳军区转发了他们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河北某预备役团驻地有个被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时传祥"老人——张富海,谁也不承想,这个淘了十八年公厕的七十九岁老人,曾经是一个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作战,身负四次伤的二级甲等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元江哈尼彝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有名的热带气候地区,一年有7个月平均气温达30℃以上。在大水平乡的村村寨寨,人们常看到一个中年人走村串寨,忙这说那,总是那么热心。他就是乡民政助理员王光亮,乡亲们一见他,就叫他“王民政”。 王民政所在的乡有烈属5户7人,伤残军人3人,老复员军人56人,退伍军人410人,现役军人平均每年都在29人以上。王光亮急优抚对象之所急,解优抚对象之所难,为拥军优属工作跑破了鞋、操碎了心。他说,拥军优属工作做好了,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每逢乡政府召开村社干部会议,他见缝插针地宣传《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相似文献   

18.
一个曾经坐着轮椅的革命伤残军人,伤愈后,为一了未尽的报国志、军旅缘、国防情,辗转千里返回老部队,要求退回伤残军人证书,以便换取当两年民兵的机会。为此,他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情系国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伤残军人张云柱,拄着双拐找到笔者,掏出30元钱,让我们写一条“有偿新闻”。 一个伤残军人花钱写“有偿新闻”,真是闻所未闻。我们挺纳闷的。一细问,张云柱早些年在部队上因公致残。这些年拖着一双残腿坚持劳动,生产、生活困难。他告诉我们:“这些年多亏了镇武装部和村民兵连,啥事比咱想得都周全。地里刨茬子、  相似文献   

20.
正题记:数万个"正"字见证习武的韧劲、体能训练不差0.1秒的较真、8万个塑料瓶创造的奇迹——沈勇,一个入伍13年的老兵,用一个个数字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军人追求"军旅梦"的坚定步伐。杠端臂屈伸撑不起来,他每天晚上躲在厕所撑3小时;文化基础差,他用5年把课本背完最终考上部队院校:4个孩子失学,他捡了8万多个矿泉水瓶架起"爱心桥"——沈勇,广西防城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