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出"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四○一精神"在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50多年来,原子能院为我国核工业和核科技事业的创  相似文献   

3.
正1955年4月27日,中苏签订《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定》。根据协议,苏联将向我国提供一座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并接受我国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赴苏进行培训和实习。1956年5月26日,"一堆一器"开工兴建,并先后于1958年6月建成。同年9月27日,"一堆一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从此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原子能院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2014年3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简称核地研院)迎来了55周年华诞。55年来.几代核地研院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求实创新.取得了辉煌业绩,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核地研院已成为一所集铀矿地质、遥感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2008,(7):17-18
原子能院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研究基地。58年来,从这里走出了6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代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下,原子能院完成了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研制、氢弹前期理论探索、关键核参数测量、六氟化铀生产工艺建立及我国第一个船用动力堆的初步设计研究等多项自主创新工作,为我国“两弹一艇”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7.
<正>1950年5月,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脚步,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正式成立。原子能院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核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一堆一器"的建  相似文献   

8.
正原子能院创办的刊物包括《原子能院报》和《原子科学城》杂志,各具特色、相互补充,成为原子能院宣传党的政策、引导舆论、沟通信息、传播文化、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一报一刊"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强化宣传策划意识,努力为院创新发展凝心聚力、保驾护航,为院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以强军为首要职责,以兴核为神圣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为核科技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统筹规划建设平台打造国家核科研基地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的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1日,对于中国核科技发展,对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对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对于中国实验快堆的见证者、参与者来说,是一个应该记住的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是"跨越"核能新时代之日,也是中国快堆事业向新的高峰"冲顶"之日。  相似文献   

11.
9月27日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建院61周年。作为我国核科技事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60多年来,原子能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不断沉积、结晶、孕育了特有的"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她已成为原子能院创新人才成长和创新思想培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7位两  相似文献   

13.
正"恒星如何演化?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从何而来?"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核基础和核数据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6家科研院所的同行,通过在串列加速器上对核天体物理反应的高精度测量,加深了人类对恒星演化的理解。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上。"这个学科国内外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能够一直保持相对领先地位,得益于不满足现状,总  相似文献   

14.
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加快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努力把原子能院建设成为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头几年,原子能院核应用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核技术应用和其它产业经营性收入每年以13%的速度稳定增长,从“九五”末的1.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3亿元。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核集团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被列为试点单位。集团公司推行骨干员工持股,该院同样被列为试点单位。集团公司当下举办科创大赛,原子能院又被选为承办单位。原子能院之所以被如此重视,正如该院院长薛小刚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集团前列。那么,原子能院成立70年来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哪些良好实践经验,又将如何融入这次大赛中,以此引领和推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助力集团公司"三位一体"战略目标落地呢?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行业报刊采编过程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本文通过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给出一家之言近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新闻中心为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效果,围绕原子能院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发展成就的报道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如何在采编过程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所面临的考验。抓住新闻事件创新采访能力采编人员应通过报道重要人  相似文献   

18.
<正>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成立于1959年3月,是一所以铀矿地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设有地质矿产、遥感技术应用、环境工程、分析测试、地热勘查、物化探、仪器开发和科技信息等8个研究所和4个民品开发公司、13个管理处室,并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遥感与图像分析技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国际技术联合中心: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铀矿资源勘查技术和放射性废物技术联合中心;同时,建有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中核八二一厂即将走过50载岁月。作为"抢建三线"的核工业老企业,八二一厂始终牢记"铸核强国"初心,践行"产业报国"理想,历经艰辛终将"三线"老厂成功转型为核环保企业,开创了核环保事业新篇章。近五年来,八二一厂面对转型发展新形势,策划企业中长期战略,推进"专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进程,企业核安全管控、规划项目建设、核设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一俄罗斯、法国及美国公开宣布自己部署有核巡航导弹。而美国认为,在过去20年中,核巡航导弹系统的部署数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扩散,核巡航导弹的扩散似乎已经成为最难以控制的威胁之一。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杂志近日就刊出了一篇关于全球核巡航导弹的快速发展与力量布局的文章,其意图虽是“万变不离其宗”地为自身军力发展寻找借口,但核巡航导弹的扩散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让美国头痛不已的新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