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先对自学习进行了阐述;然后研究了雷达对抗中敌我双方的参数、特征知识及知识表示;最后提出智能化雷达干扰系统中的2个过程自学习模型:雷达辐射源识别规则自学习模型和对敌雷达干扰策略自学习模型,为深入研究智能化雷达干扰系统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雷达辐射源识别中存在的,对于数据库中未存储的雷达类型识别能力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一个雷达辐射源识别系统,在系统中将雷达的识别分为已知雷达识别和未知雷达识别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并给出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现原理。试验证明,本系统对于未知的雷达类型有着较强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雷达辐射源识别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专家知识的雷达辐射源识别系统是解决雷达辐射源识别的重要方式。针对特定的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由知识库确定雷达辐射源相似工作模式比较序列后依据专家知识识别雷达工作模式的新的雷达辐射源识别专家系统,介绍了该雷达辐射源专家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给出了推理过程和确定置信度的知识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4.
雷达辐射源识别是电子战支援系统(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ESM)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军事对抗的加剧,雷达的工作参数复杂多变而且反侦察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现有的识别方法已不能满足战术需求。根据实际军事需求,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模型,并通过引入先验知识和细化后的分类准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联合隶属度的识别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路征  龚燕 《国防科技》2017,38(2):024-027
信息化战场上,复杂电磁环境严重制约雷达辐射源识别过程。通过梳理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主要识别方法,深入分析了现阶段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创新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针对未来战场雷达识别面临的主要挑战,平时做好预判,熟谋对策,将极大地有利于战时进行雷达辐射源识别,进而促进整个电子对抗行动作战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给电子对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于传统的脉冲描述字和信号识别方法已不能满足战场要求。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辐射源精确识别问题,将基于相控阵雷达辐射源的细微特征,主要是包络特征和相噪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建模,并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中频数据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训练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来学习雷达辐射源信号的有效特征并进行识别。最后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进行了识别仿真实验,得到了较好的识别正确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雷达辐射源识别算法的不足,探索雷达辐射源数据库识别的新算法。运用属性测度理论建立了雷达辐射源属性识别模型,结合距离算法、灰关联算法和神经网络样本训练思想,设计出基于属性测度模型的雷达辐射源属性识别算法。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兼具识别准确度高和识别速度快优点,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模板脉冲序列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无法有效地在密集的信号环境中对复杂体制雷达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因此,研究了一种基于模板脉冲序列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给出了其并行处理的结构和具体实现算法.在不同密度的信号环境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雷达辐射源并且具有较小的运算复杂度.利用计算机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实现,结果表明在密集信号环境中该方法仍然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出雷达辐射源.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在普遍采用数据库比对进行雷达辐射源识别的不足,深入研究了基于模糊推理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首先,设计了系统特征参数的属性函数;其次,确定了推理规则、推理算法,以及系统输出结果的解模糊算法.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间融合的雷达辐射源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辐射源识别是雷达对抗信号处理中关键环节,也是电子目标识别的重要前提.介绍了Dempster组合规则和加权M-距离法、灰关联分析法等时间融合的雷达辐射源自动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单传感器时间融合算法,研究了单传感器在不同时间测量周期的证据综合过程,并给出仿真试验结果.随着噪声的增大,传感器单次时间融合的正确识别率下降很快,而采用基于D-S证据理论的单传感器时间融合方法却有较高的正确识别率,该算法大大降低了错误识别率.因此提出的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粒子系统的雷达箔条干扰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系统是模拟不规则模糊物体最为成功的一种图形生成算法。结合雷达对抗理论及计算可视化技术,分析了雷达箔条干扰的特征模型,提出了基于粒子系统的雷达箔条干扰计算机模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依据远场高频环境下雷达散射面积(RCS)的计算原理,对海上多个角反射体所组成的无源对抗系统的RCS特性进行预估计算。针对传统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借助Hepermesh有限元网格处理软件,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该算法首先应用混合面元、快速投影理论实现海上单个角反射体RCS计算,然后结合散射中心合成算法对海面随机布放多角反射体群的整体RCS特性进行预估,随后利用FEKO软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在保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海上多角反射体群RCS的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雷达对抗的作战过程,引入Petri网的数学方法描述雷达对杭侦察、雷达干扰、雷达干扰效能评佑3个作战行动,将雷达对抗战术规则与Petri网的实施规则相关联,并选用有效策略解决冲突变迁,建立雷达对抗的Petri网模型,解决了雷达对抗仿真建模过程中对并行、异步和随机时间等复杂离散事件的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量子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以提升经典系统性能是近年来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由于隐身和电子对抗技术的进步和日益成熟,雷达作为一类典型的电子信息系统,其目标探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从雷达目标探测角度出发,介绍了量子雷达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若干实现模型,重点剖析、归纳了量子纠缠等量子效应增强雷达目标探测性能的物理机理与研究现状,指出了量子雷达研究和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试飞验证的需要,分析机载自卫电子对抗仿真评估的任务使命、结构和功能。建立了雷达系统、侦察系统、干扰系统和评估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并开发机载自卫电子对抗仿真评估软件,为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试飞验证提供仿真实验平台,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仿真评估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双基地雷达在抗反辐射武器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雷达系统受反辐射武器系统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分析了双基地雷达在现代防御体系中抗反辐射武器系统的优势及主要技术,并提出了采用合理布置双基地雷达收发基地对ARM加以对抗的措施.通过模拟计算得出收发基地经过合理布置后的双基地雷达,受ARM的杀伤概率会降至0.13,这充分说明了双基地雷达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及可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雷达训练模拟器是适应现代战争条件而诞生的一种新型防空兵训练设备.从系统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新型炮瞄火控雷达训练模拟器的设计思想、结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模拟器的关键技术.该模拟器解决了雷达目标的实时生成、控制、搜索和显示等关键问题,新增了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的训练内容,完整实现了战场环境下的炮瞄雷达攻防对抗训练.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部队训练,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复杂信号环境下雷达对抗情报侦察面临的信号分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站协同侦察的雷达信号分选新方法。根据不同位置雷达的脉冲信号到达两个侦察接收站的时间差不同进行信号分选。在满足误差的要求下,求解该方法的分选模糊区域,分析分选性能。调整布站,优化分选性能,提高分选准确性。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制约雷达对抗情报获取中的信号分选瓶颈难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部雷达保障校正射击时各个雷达获得的数据精度不高、数据传输自动化程度低、炸点坐标缺乏数据融合等问题,采用VC++和SQLServer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炮兵雷达组网校射评估系统。讨论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软件结构。同时根据最小方差原则,按照各雷达的精度分配权值,设计了多雷达组网对炸点测量数据最优融合估计的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实弹射击保障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雷达对炸点数据测量的精度及炮兵指挥自动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HLA的雷达对抗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仿真技术的发展以及雷达对抗训练的实际需求,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及VC 开发工具,采用仿真系统构建的标准过程,提出了基于HLA的雷达对抗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各子系统的构成以及仿真执行的流程进行了研究。该仿真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雷达对抗系统实体众多、实体间接口复杂带来的问题,是研究和验证雷达对抗系统性能,探讨电子作战方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