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中辉,男,湖南永州人,1966年12月出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系火力与指挥控制教研室教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院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2年获全军育才奖银奖。2005年9月—2006年6月赴俄罗斯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航空武器系学习,以每个学期各门功课考试以及毕业阶段参加俄罗斯国家考试成绩均达到优秀,获“全优金牌学员”称号,并于2006年6月28日,在克里姆林宫受到了普京总统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2.
周元和,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1962年9月毕生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水面舰艇专业。长期从事舰船的总体情报研究工作,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获得过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1986年获评部级劳模。1989年晋升为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不久前,本刊记者就舰船总体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周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人物介绍]夫妻二人同为第二炮兵某研究所研究员。丈夫杨光松先后完成了50多项科研课题,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有30多项成果已经在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妻子肖锡玉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相似文献   

4.
赵淳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领域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振动工程及其振动利用技术方面的专家,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研究的开拓者。他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7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国防科技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发表著、译作3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并公开的国家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赵淳生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国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并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1953年,解放军总医院在北京五棵松 建院,历52载,救死扶伤,艰苦奋斗,风 雨兼程,铸造了辉煌。 今天,在新时期、新阶段,总医院党 委高擎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带领全院同志, 从零开始,二次创业,跨越式发展,创造 了新的令人瞩目的业绩。 2004年,医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 4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 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创历史新高; 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 第一。2005年,申报国家、军队、北京市 科研课题309项,为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6.
《国防》1999,(11)
近年来,二炮司令部直属队完成了20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20多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获国家专利,一大批科技成果正被全军和二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方振东教授在我国率先开展军事环境安全的研究,是作战环境学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了环境问题及策略研究、我军军事环境问题及安全研究、便携式净水装置、装甲部队废水资源化、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科学地揭示了一个自然现象,创建了两种新的理论,开发了两项创新工程,研制了四类新型装备,提出了六套工艺流程,所研究的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和雨水保鲜贮存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制出的新型压力装置和净水工艺,解决了野战班、排部队的用水难题,圆满解决了近海等地区在无电源的情况下小分队利用海水饮水的问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十五”全军后勤重大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被评为重庆市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1项、总后院校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全军军需物资油料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便携式净水装置和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已定型列装;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6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军队专业技术杰出人才奖”、“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总后科技银星、荣立二等功1次、2006年人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王维俊教授一直从事我军电力保障电源装备的研究,是军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学科带头人,移动电源与军用多能源发电技术学术带头人,电机控制与检测技术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了野战单相自激式异步发电机组、军用高速发电机组、军用组合式发电机组、军用静音柴油发电机组等2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发及军用多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她带领一个学术群体,通过十几年的刻苦攻关,逐步形成了研究方向稳定,军事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团结协作好、特别能吃苦的年青的学术梯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九五”全军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编著5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荣获全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大杰出人才奖、2006年度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总后科技银星、2次荣立二等功、2006年人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8.
人物名片:邓启斌,1963年6月出生,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总装某研究所第九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专利6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相似文献   

9.
张孝俊,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生于1942年2月,1967年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电工程系。长期从事舰船导航系统的研究工作。曾在天津航海仪表研究所工作过,为我国的船舶陀螺仪表、加速度计、惯性导航系统和综合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发表过几十篇相关专业的论文,参加主编了《惯性技术手册》一书。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奖励。夏日的一天,本刊记者对张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马伟民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40项,其中2项为国际首创,5项达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专利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被授予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995年8月,马伟民到上海出差时,有关部门的领导急匆匆地找到他的住处向他求援:新型潜艇上的一个关键位置——通海阀关闭器  相似文献   

11.
33所是惯性导航技术专业研究所,具有惯性系统和惯性器件的技术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发惯性技术民用产品,成功研制推广了有线随钻测斜仪、连续测斜仪、电子单多点测斜仪、钻孔测斜仪、陀螺测斜仪和管道测绘系统,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级奖励。有线随钻测斜仪: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石油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一辆辆战车风驰电掣,一艘艘舰船劈波斩浪,一架架战机呼啸长空,一枚枚导弹直刺苍穹……年初以来,从黄海之滨到昆仑山麓,从塞外大漠到南海诸岛,依托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牵头研制的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三军演兵场龙腾虎跃,联合作战演习如火如荼,高潮迭起。这些场景,标志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正在迈进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仅"十五"以来,该所就有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4项。  相似文献   

13.
【人物名片】黄雪鹰,女,蒙古族,1968年3月出生,1991年7月于华东工学院枪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并入伍,2000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弹药火炮与自动武器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所一室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入伍21年来,黄雪鹰先后承担国家和军队级重点科研课题12项,成功开展"95枪族"等7种新型枪械定型试验,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轻武器试验技术空白。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2009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2月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把军事代表称作我军装备发展的“幕后英雄”。在机械师的背后,军事代表总是默默地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梁伟国,这位38岁的年轻汉子,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先后被空军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为空军装备作奉献先进个人等。荣立三等功二次。先后组织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3项.其中获军队科技革新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六项。2000年3月底,又被空军评为精神文明建设系列十佳标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1,(2):1+81-F0002,F0003
瞿勤(1960-),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空军某部副部队长,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无人机研制、武器装备试验鉴定、空军部队合同战术训练任务的组织管理、靶场测量专用装备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军事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参加国家、军队多项重大演习研练任务,参与完成多型装备研制及试验试飞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  相似文献   

16.
75770部队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开拓创新,扎实打基础,全面抓落实,部队全面建设稳步科学发展。特别是战备业务工作、科研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97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5项,18项科研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所“1995年度所科技进步奖和所科技报告评审会”于1996年1月28日召开,会议对申报1995年年度所科技进步奖的19个项目及16篇科技报告分别进行了评审。会议评出1995年度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6项。  相似文献   

18.
李国瑞,研究员,1939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内燃机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艇用柴油机研制,并曾参加我国第一部海军轮机规范的编制。造船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常设委员会委员。在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李总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不久前,本刊记者就舰艇用柴油机的相关问题对李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正>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冬浩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不断努力和反复试验,最终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功能高度集成的终端设备。经专家鉴定系统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科科技进步特等奖。自此,我国TDMA卫星通信系统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0.
我院"军用输油管线理论与装备系统研究"和"单相自激式异步发电机技术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均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共中央、国务院二月二十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项目组负责人蒲家宁教授、王维俊教授应邀参加,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