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二战中的德军坦克,人们通常会想到著名的Ⅲ、Ⅳ中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以及"虎"式、"虎王"重型坦克,还有有史以来最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而德军的轻型坦克却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德军装甲部队就是以研制轻型坦克开始发展和壮大的,德军轻型坦克为德军在二战初期取得"闪击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德军的主力坦克就是像Ⅰ号和Ⅱ号这样的轻型坦克,只是随着二战中期德军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大量生产,轻型坦克才逐渐退居二线,但是在德军坦克发展史上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电影中,用高射炮打坦克的场面时常出现,令观众如醉如痴,其实这种情况在二战中屡见不鲜,德国88毫米高炮就是个中翘楚。在著名的北非战役中,多亏它的出色表现,隆美尔和他统率的轴心国军队才得以在沙漠中苦撑3年之久。 作为二战中最成功的一种火炮系统,88毫米高炮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就已初露锋芒,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当时苏联人的T-26坦克威风八面,把德国人的轻型坦克打得大败,可88毫米高炮一上场,就立刻扭转了这种局面。T-26在它的猛烈轰击下,成了一团团燃烧的火球。在法国战场,这种新武器也立下了不少功勋。当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在敦刻尔克面临英国坦克的反攻时,88毫米高炮的一次齐射就击毁了9辆“马蒂  相似文献   

3.
军事百科     
当今世界先进坦克排名榜 最近,国际武器预测小组从技术角度对当前世界上已经生产或即将生产的先进坦克进行评估。 日本90式坦克排名第一。它在设计上借鉴了德国坦克的许多先进技术。其主要武器为120毫米滑膛炮,加装了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具有目标跟踪能力。该坦克还采用了先进的陶瓷复合装甲,乘员减至3人。  相似文献   

4.
二战中,坦克被大规模投入使用,发挥了巨大的作战效能,一度成为主宰战场胜负的“移动堡垒”。各国为觅得对付它的招数,可谓绞尽脑汁,纷纷斥巨资研制反坦克火器,但效果均不甚理想。而最终充当坦克狙击手,扮演“杀手”角色的竟然是一种德国制造自勺防空火炮——88毫米高射炮!  相似文献   

5.
吴波 《国防科技》2003,(10):92-93
二战中,坦克被大规模投入使用,发挥了巨大的作战效能,一度成为主宰战场胜负的“移动堡垒”。各国为觅得对付它的招数,可谓绞尽脑汁,纷纷斥巨资研制反坦克火器,但效果均不甚理想。而最终充当坦克狙击手,扮演“杀手”角色的竟然是一种德国制造的防空火炮—88毫米高射炮!  相似文献   

6.
<正>大明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狂怒》上映后,引起了广大坦克迷对其中坦克装甲车辆的浓厚兴趣,国内相关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主角"M4"谢尔曼"坦克的前世今生,以及其"配角"——全球唯一一辆能开动的"虎"式坦克的来龙去脉上。众所周知,该坦克是从位于英格兰南部的博文顿坦克博物馆开到影片的拍摄现场的,历史学家大卫·威尔利介绍说,这辆坦克是二战中盟军俘获的第一辆"虎"式坦克,俘获过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已发展了三代装甲战车。61式坦克和60式装甲输送车为第一代,74式坦克和73式装甲输送车为第二代,90式坦克和89式步兵战车为第三代。其中第二代装甲战车的生产数量最多,它是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要装备。对于第三代装甲战车,日本人称它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装甲战车,也有人称它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装甲战车。它将成为21世纪初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要装备。  相似文献   

8.
“虎”式坦克的“克星”——苏联T-34坦克系列T-34坦克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的主战中型坦克,以机动性能和防护能力强而著称,在苏德战场,苏军主要以T-34坦克对付德军的“虎”式主战坦克。T-34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制造了著名的“T-34危机”。它将永远载入陆战兵器王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9.
"虎王"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中的最重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中防护力最强的坦克,曾被德军号称为坚不可摧的"超级战车"。然而,这种威名赫赫的坦克在东线首次与苏军坦克交锋,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战争史上的笑柄。为挽危局,"虎王"仓促上战阵 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气势磅礴的大反攻,在夏季达到高潮。6月23日,西线苏军4个方面军的240万人大军以气壮山河之势打响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杀得兵败如山倒。短短半个月之后,苏军先头部队  相似文献   

10.
钟柏 《宁夏科技》2001,(9):26-27
100毫米APFSDS-T穿甲弹是一种尾翼脱壳穿甲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这种穿甲弹用于59式坦克(北方工业总公司产)或苏式T54/55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其高密度的钨合金弹丸能以65&#176;角穿透150mm厚的均质复合装甲板。它也能有效地用于苏T-72式坦克。在穿透后,具有较好的残余效果。其适用温度一般为-40℃-+50℃。  相似文献   

11.
拉特坦克和拉特Ⅱ型坦克虽然十分巨大,但终归是计划中的坦克,根本没有试制过。鼠式坦克则不同,它不但完成了设计,而且试制过两辆,因此是世界上最大的坦克。  相似文献   

12.
陆虎 《环球军事》2011,(8):48-50
二战中,欧洲西线的闪击战成就了德国装甲兵的赫赫威名。战后,德国设计生产的豹1、豹2主战坦克,黄鼠狼装甲车,Pzh2000自行火炮等一系列武器都以优异的性能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3.
在1941-1945年的二战中,苏联人民为保卫祖国的自由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军事行动的成果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标志。苏军击溃和俘获的法西斯基本兵力达607个师,而盟国在整个战争期间才击溃和俘获176个师,德军75%以上的武器装备为苏军击毁和缴获。卫国战争期间,武器尤其是坦克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战役战斗的成败,苏联政府动员和组织了国家所有力量和资源去战胜法西斯德国,苏联工业体系在二战中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10.28万辆,数量上比德国多1.5倍,质量也更加优良。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阅兵式上,这些60年…  相似文献   

14.
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二战中出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著名火炮,但在这些名炮之中,却鲜有日本火炮的影子。日本在二战期间受自身钢铁工业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大多数火炮的性能都落后于时代,有些连日军自己都很不满意。不过一式47毫米速射炮(当时日军反坦克炮的正式名称)却是个例外,它深受日军的好评,战后盟军也对它评价颇高。 这种性能较好的火炮却非日本自行研制,实际上它是德国著名的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仿制放大版,是一种没有知识产权的“盗版”产品。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T—64和T—72坦克装有同西德豹Ⅱ式坦克一百廿毫米大炮初速一样的一百廿五毫米火炮。但是,西德坦克火炮却比苏联的短一点二米,这对准确性来说有重要意义。因生产炮管时经过了一道超现代化的内膛挤压硬化工序,所以苏联人非常想知道西德莱茵冶金公司制造的内部  相似文献   

16.
1960年,苏联在T-62坦克上安装了115毫米滑膛炮,开创了坦克滑膛炮的先河。自此之后,滑膛炮的动能穿甲弹和线膛炮的化学破甲弹展开了穿甲能力的竞争。西方阵营以英国为代表,崇尚精度高的线膛炮,以化学破甲弹为主要弹种。东方阵营的核心苏联则更看重炮弹初速,滑膛炮成了首选。不过最初的滑膛炮散布较大,射击精度差。苏联并不气馁,经过不懈的努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滑膛炮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二战中积累了丰富装甲战经验的德国很快就看出滑膛炮的优点。1965年,莱茵公司就开始着手开发105和120毫米的滑膛坦克炮,并将120毫米滑膛炮定为自己下一…  相似文献   

17.
知识长廊     
台湾陆军主战坦克部队现拥有约1650辆坦克,其中“工牌”为美制M60A3、M48H“勇虎”坦克。 M48H“勇虎”式主战坦克是台湾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共同研制的,是用美式M48A5坦克的炮塔及M60A3坦克的车身拼装而成。炮塔为传统的铸造式,上装1门105毫米线膛炮和1挺7.62毫米机枪;火控系统比较先进,与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类似,采用钕钇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和弹道计算机;其炮塔装甲最厚处是厚达110毫米的  相似文献   

18.
晓阳 《宁夏科技》2001,(4):26-29
车体由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炮塔为特种钢铸造。试制工作于1958年9月全面展开。1959年8月胜利地完成了首批59式中型坦克的生产任务。装备部队后参加了国庆十周年阅兵,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这种坦克,车体和炮塔具有较好的流线形。炮塔可旋转360度,装有100毫米线膛炮1门,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1挺,7.62毫米机枪2挺,配备有单向(高低向)稳定器和光学瞄准镜。车上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坦克,如二战期间著名的T-34坦克以及后来的T-72、T-80和T-90型坦克等闻名世界。你可能不知道,俄罗斯的坦克是在法国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叶,法国人制造出先进的“雷诺”式坦克并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一战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T-34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T-34坦克机械结构简单却极富创意,象征着坦克设计的一次革命.它的设计深深影响了世界坦克设计的走向.T-34坦克还是二战期间苏联举国上下奋力抵抗纳粹侵略者的象征.战场上数以千计滚滚绝尘而来的T-34铁流,是二战德军永远的噩梦.本文将从外形人手,对二战中T-34坦克的型号进行区分.T-34按其火炮口径分为两大类:T-34/76和T-34/85,本文将按照苏联的划分方法,即以年代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