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的前途和繁荣基础在民主政治的巩固上,民主政治的溃败是诗的无望与衰退”(艾青《诗论》。纵观中国新诗近80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变更,在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辉煌之后,新诗的脚步尚未在疾奔中协调节奏,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的“左”倾风暴不期而至,持久且无法扼制,新诗的高贵品质和绚烂的美丽转瞬消失在“大一统”的政体中。  相似文献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诗,成就了中唐诗人李绅“·悯农诗人”的美名,也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诗中对农民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做了官特别是住居宰相之后,也“渐次豪奢”起来,  相似文献   

3.
“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读诗要赏诗,品诗如品人。古往今来,领兵打仗的将领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以其锐利的目光洞察艰苦卓绝的战争生活,以其独特的经历体味戎马倥偬的军旅人生,笔走龙蛇,啸傲吟咏,其言耿耿,其情殷殷。他们的诗词是心灵的明镜,是品格的映射,更是境界的升华,字里行间充满了凛然之慨、劲健之力、沉雄之气和豪放之音,是一曲曲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的浩歌。本文试图通过对昔日驰骋沙场将领们诗词的品析,感悟他们炽热的心灵跳动、由衷的感情喷发和特有的人格撼力,为新时期军事指挥员加强品格修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上诗歌,虽然时间较长,但真正下力气坚持写诗,却与边防站的一头老牛有关。那些年连队条件非常艰苦,用水都是从山下几公里外的小河拉上来。过去没有抽水机,靠一头牛驮水(有时还得连队官兵肩挑背驮)。这头牛可真是一头老黄牛,给连队默默无闻地拉了10年水,临终前背上都还驮着水。就这么一头牛,用自己的四肢兑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常就比较爱诗的我,诗兴大发,把牛写进了诗。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诗》是最早列为"五经"的经典之一,始称《诗经》。《诗经》这部典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六部经典("六艺")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而且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堪称中国自古以来"开宗的第一声歌"(闻一多先生语)。一、《诗经》概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6.
陕西作者王明光曾将自己的个人作品《七律·关中八景》8首诗发表在网络论坛上,此后这8首诗却出现在一购物广场的大型广告上。王明光认为他的著作权被侵害,起诉相关的三家公司。  相似文献   

7.
1935年毛泽东作军旅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47年该诗首次公开发表,同年毛泽东重新书写该诗。1957年毛泽东曾说该诗“记不起了,似乎不像”、“不宜发表”。此后在1958、1963、1976年三次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皆未收入该诗。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重新发表该诗。本文就该诗发表中扑朔迷离的曲折变化,作出全背景式追溯研究。  相似文献   

8.
晚唐侠义诗,在初盛唐繁荣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变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通过对中晚唐侠义诗发展线索与演变轨迹的描述,探讨了中晚唐侠义诗的时代特色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07,(11):71-71
“嫦娥一号”卫星10月24日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各界人士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其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原七机部副部长李明实分别给国防科工委领导发来贺信,并各赋诗一首。陈昊苏信中写道:“你们出色的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前进作出巨大贡献,向全国人民送来漫天喜庆。我作为曾在航天战线工作过的老兵,感受到鼓舞和振奋,为你们的成功骄傲并自豪,也要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明实信中写道:“以此为起点,乘十七大东风,国防科技工业定能取得更辉煌的胜利!”本刊特将两首诗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沛县张寨镇桥窝村青年民兵丁可,出生在微山湖畔,他一边习武,一边笔耕,先后在《新华日报》、《诗刊》等刊诗1500多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盛唐边塞军旅诗兴盛的历史缘由,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军旅诗人对边塞的关注,岑参入幕从戎的军旅生涯与其军旅诗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笑话     
吕蒙正寒窑诗 讨 饭 诗 宋代,吕蒙正及仕之前,身居寒窑,家贫如洗.一日他出外讨饭,忽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饥寒难耐,浑身发抖。于是他急中生智,在粪堆上掏了个洞钻了进去,又把讨饭瓢顶在头上遮雪。由于粪草发酵生热,顿时寒气驱散,欣喜异常,遂吟诗一首。 诗曰:身蹲粪堆头顶瓢,  相似文献   

13.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诗》教乃是浸润着情意、感通于物我之间的人生艺术.《诗》教之价值在于敦情和意,感发人之意义生命,使人内尽其性、外与物合,将《诗》作为获取功名利禄、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和手段就流为末用.而《诗》之"情意"机制本于"感通"之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无不浸润着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感情.具体《诗》教的阶段,孔子在《论语》中两次提到"始可与言《诗》",则修养其心,明"诚"之道,始能学《诗》.  相似文献   

14.
<正>“熟参”、“妙悟”、“兴趣”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有关诗学理论的著名论说.“熟参”汉唐以来名篇,经“妙悟”而达于“兴趣”,正反映了诗人学诗与品诗、作诗、诗而入神的三种审美境界.严羽以禅喻诗,深得禅理与诗理融会贯通之奥妙.以禅入诗、由诗意求禅意,以禅理喻诗理,使诗歌理论得到突破性发展.正如他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所云:“仆  相似文献   

15.
诗不依存于客体,是主体为自身而存在的美,是一种主体心灵的自由的美,情感的美、理想的美、想象的美,被称为诗的“自由关”(纯美)。主体的自由在于主体自身心灵超越功能的发挥。把诗的主体为实现自由而进行的心灵超越分为如下三层——超物。超世,超我。只要做到诗的主体的超物、超世、超我。就会实现诗的象征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军旅诗历史衍变的基础上,阐述了毛泽东军旅诗的创作背景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历史传统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国际主义的理念创新,从而全面诠释了毛泽东崭新的军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诗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逻辑则是理性的抽象.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跳跃流动的形象——用逻辑来剖析诗,别有文学情趣,似乎更能领会诗中的内涵.也许,诗美与逻辑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正>T:亚里士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理味的.但是现代很多诗的流派反对此说,他们强调存在主义,讲直觉自我表现,讲潜意识,讲神秘主义,讲语言形式.一万个诗人也许有十万种诗论,也许每一首成功的诗均有一种诗论.L:异中有同.泛系诗素律指出,典型的诗其素因坐标是近同共大维的,具体的诗论或诗作在这些素因广义坐标架中各有侧重取权而已.泛系诗论是在泛系哲学十论的基础上对百家美学、百家诗学的一种探索性总结,这与古今中外诸子百家之说是不同的.这种诗素坐标法阐明了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象浮游山间的霍云飘向姿战过的晚宕甩动宽浮深沉的长袖把草叶上的血迹楷+那是我的诗,我的情感象畜良堆起伏的全沙漫上伤衣斑斑的界滩拍动闪光柔和的翅膀把饱坑弹洞缤平注满那是我的诗,我的情感象渐渐隐去的号声镌进了每一片叶解当大风摇响树的铃档也绷紧它的神经之孩那是我的诗,我的情感啊r战争不会长眠我的诗,我的情感嵌在边境的每一寸河山我的诗,我的感情@李甜芬~~  相似文献   

20.
春天     
春天像一个美丽的梦,梦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梦里,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梦醒来!依旧美丽.春天像一首欢快的歌,歌里,唱出了生机,歌里,旋律如此美丽歌唱完,仍旧散发魅力.春天像一首抒情的诗,诗中,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诗中,洋溢着年轻的活力。春天@温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