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节的魅力     
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勒松说过:“在摄影中,最小的东西也能成为伟大的题材。人间涉小的琐事能变成乐曲中的主调。”摄影就是这样!须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小见深;要善于挖细节,捕捉最有表现力的人物神情,使其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把局部放大凸显细节。例如:《中国青年报》记者谢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女孩——苏碧娟,这幅亿万中国人为之感动的照片,为何能打动人,并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这也是细节的魅力。千千万万个失学儿童的  相似文献   

2.
人没有灵魂,则徒然为一具躯壳。通讯没有典型事例,犹如人没有灵魂,空洞浮泛,干瘪死寂,没有生命力,何能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联系实际,恰当选择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授课者要联系基层官兵的思想实际,恰当选择事例,摆事实讲道理。授课中选择事例必须为内容服务,贴近基层官兵的思想实际。为此,要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的关系。“大”即大事例,指影响广泛的典型例子。“小”即小事例,指身边的小事。所谓远近,主要是指所选择的事例与官兵思想认识在时空上  相似文献   

4.
细节管理中的“粗”与“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本畅销书叫《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虽然看似微小,但却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事物的全局。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因一着不慎而导致全盘皆输的事例并不鲜见。但细节管理并非越细越好,更不能等同于事无巨细的“琐碎式”管理。因为有些细节可能会决定成败,但也有许多细节实在无关大局。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我们,做事要学会弹钢琴,这个比喻也适用于细节管理。也就是说,如果把每一个琴键比作细节的话,我们在弹奏琴键时就要掌握好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所以,细节管理应该有个尺度把握的问题,能否…  相似文献   

5.
“黑枪”即所谓暗杀行动。古往今来,对敌方重要人物实施暗杀的行动,不胜枚举,成功有之,失败亦有之。本文向您披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鲜为人知的4次暗杀计划。巧合的是,这几次“黑枪”行动都功亏一篑,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们读到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黑雪——出兵朝鲜纪实》(下称《黑雪》)。该书的“内容提要”醒目地写着“书中所有事件和人物思想、对话都有史实依据。”可是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却陷入不解之中:对于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作者在许多地方,竟然以道听途说的材料或虚构的东西,当作“纪实”推给读者? 在没有涉及到该书的内容之前,我们要问这本书到底是“纪实文学”,还是“历史小说”?作者在“后记”里声明,“所有的出场人物  相似文献   

7.
运用典型指导工作,是机关常用也深受基层喜爱的一种工作方法。但是,一些单位出现了“拔”典型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每个单位都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单位的典型,也希望自己的典型最完美,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一部分人不在营造环境、培养、扶持典型上下功夫,而是违背客观规律“拔”典型,搞嫁接移植、挖掘编造。本来没有典型,自己“拔”出来一个;或是为了使  相似文献   

8.
运用典型推动工作是各级党委领导机关对部队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方法。一个单位的工作是否有生气、有活力,往往与这个单位有没有、有多少高质量的先进典型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目前有的单位先进典型没少树立,典型事迹没少宣传,组织官兵没少学习,但真正富有感召力,能在部队官兵中引起强烈共鸣并产生长期效应的先进典型并不多。这种抓典型工作中的“泡沫现象”主要表现为:“高”———人为地把典型的事迹夸大拔高。有的单位在挖掘培养典型过程中,存在求全、求高、求大的不良倾向,搞“一俊遮百丑”。有的甚至以“事迹不够材料凑”的办法,给典型堆…  相似文献   

9.
舰艇,是广大军事爱好者喜欢的兵器。海军是舰艇的主人,有关海军的内容也是大家所关注的。海军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不知有多少人物、名舰、海战、习俗,趣事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要讲给您听。好了,从1996年第一期起,我们杂志将给朋友们开办一个新的栏目——“海军五色土”,将这些多彩的成份奉献给您。但愿通过这个栏目,您能对舰艇和海军更加了解和热爱,希望在将来我们讲述的故事中,您是主人公。  相似文献   

10.
一名平时表现不错的战士,突然犯了严重的错误,领导连呼没想到;某连工作正处于平稳上升期,却捅出了“大娄子”,大伙深感意外。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归根结底都是由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漏洞造成的,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只不过由于工作没有做到位,问题被一些假象所掩盖,长期没有发现,最终导致问题的发生。对于“木桶理论”,人们普遍认为:一只木桶的容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要在最短的那块木板上做文章。应该讲,“木桶理论”在工作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给了人们很多启示。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难…  相似文献   

11.
“刘巧儿”的孙女当兵了!这是记者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采访时得到的消息。“刘巧儿”,这位《刘巧儿》的主人公,是咱们中国老百姓尽人皆知的人物。这出戏反映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妇女反对封建买卖婚姻、争取婚姻自由的  相似文献   

12.
预备役部队编制现役官兵少,营连分布高度分散,编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一线指挥部”建设得是否坚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是否有力,直接影响着部队全面建设的质量。山东某预备役师注重克服团级党委机关在抓基层中的不当做法,致力提高机关抓基层的能力,收到了明显成效。 “婆婆”勤为啥“媳妇”懒? 明明举手之劳就能做好的事,基层为啥非要等机关来解决?某预备役团党委通过剖析典型事例感悟到:只有充分信任和依靠基层官兵,切实增强基层的自建能力,勤“婆婆”才能从琐事中解脱出来,懒“媳妇”才能变得勤快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1965~1968年的“滚雷”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战略轰炸之后,美国海空军参与的最艰难的战斗,美国一些对此行动的研究将它看作是典型的胜利,但也有一些研究者将它看作是典型的失败。没有哪个国家之前发动过如此长久的空中战役,而且它确实阻碍了北越对南越的行动,然而许多美国军事专家都总结“滚雷”行动无疑为一次失败,因为这个行动没有达成任何一个任务目标。美国军方吸取“滚雷”行动的教训,对训练和装备都作了重大改变,影响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后美国利用空中武力的效果,也大幅改变美国的空中战术。因此,对于这段历史,很有回顾一番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企业宣传工作中,典型宣传是坚持正面宣传的重要表现形式,富有感召力、亲和力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精神,有助于形成相互激励、相互感染的干事创业氛围,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典型宣传,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同类事物和人物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和人物展开的全面与深度报道。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  相似文献   

15.
凡是从基层走出的官兵都知道, 这些才是我们连队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虽然不是“主食”,但如果没有了这些琐碎的“细节”, 生活也就犹如嚼蜡一般,没有了味道。  相似文献   

16.
汇报中常见的问题。 (一 )“散”。即汇报的主题不突出 ,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二 )“偏”。汇报的内容偏离主题 ,对问题的认识带个人偏见。 (三 )“乱”。想到哪里讲哪里 ,往往这个问题没讲完 ,又讲到那个问题上 ,甚至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 ,自己也说不清楚讲了什么。(四 )“空”。不是紧紧地把握本单位的特点汇报 ,而是大话、套话、官话、空话连篇。(五 )“浅”。素材零散而不够系统 ,观点陈旧而没有新意 ,思想肤浅而缺乏深度。对工作过程和典型事例缺乏分析、提炼 ,就事论事。(六 )“假”。造假事例 ,编假数字糊弄领导和机关。汇报应把握的…  相似文献   

17.
地处南美洲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的“猎人学校”,是世界闻名的特种兵训练学校,其校训是——“AQUISEFORMALAMENTEYELWERP0DELS0LDAD0MASAGUER鄄RID0YFER0ZDELAS0PERACI0NESESPECIALES”,意思是“这里造就的是特种作战中最具战斗力、最凶猛、最有头脑的战士和躯体”。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军人,只要参加了这个学校的训练,在校期间便会成为一名没有国籍,没有姓名,只有代号的国际反恐战士。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多次涉及人物的“哭”和“笑”,这些“哭”和“笑”一方面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流程,另一方面又向人们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刘备哭荆州、曹操笑华容。笔者拟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小说中几次具有典型意义“哭”和“笑”作以分析,并探求这些情绪反应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联系,借以论述心理学在《三国演义》中的灵光闪现。  相似文献   

19.
<正>《百合花》充分体现了茹志鹃“清新、俊逸”的创作风格,成为当代文坛上一朵情态淡雅、纯美芬芳的“百合花”.作者在细节描写方面匠心独运.《百合花》的细节描写,“点睛”般深化人物的性格特征.小通讯员是作者刻画的主要人物之一.憨厚、羞涩、缅腆似乎是他的性格.这从“我”与他的交往及他在新媳妇面前的拘谨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性格横断面的画布上,随手涂抹了两笔:枪筒上装饰的树枝和野菊花,只此淡淡两笔,就向读者透露出小通讯员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富于立体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连队细节”的理解: 连队,中国军队组织、人员结构最全面却又是最基本的建制单位。细,不仅谓之微小,而且谓之近距离也。微小需要视力的精致才能发现,近距离往往最能感受身临其境的真实。节,既是情节,也是事物的关键所在。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细节? 我们始终认为,连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书。我们通读这本书,读透这本书,也就读透了我们的军队。我们之所以选择细节入手,是因为我们不敢贪大,大而无当往往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我们已经见得太多。我们只想通过我们对一系列”连队细节”的描写、再现,思考、剖析、反映、引导当代基层官兵的生存状态。我们组稿的原则格式: “连队细节”系列,每期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数篇以上长短搭配的文章组成。文体不拘一格,文图皆可入选。生活、亲和、青春、智慧、健康,同时再加一星半点的“另类”,直至将话题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