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异形词“引申”与“引伸”在训诂学里表示词义扩展的用法形成于清代 ,至今并行于世。古今字“申”与“伸”是“引申”与“引伸”并用的前提条件。导致“引申”取代“引伸”的三方面原因是 :汉字的表义性 ;汉字简化的发展趋势 ;古今字强化区别度的共性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据此 ,统一规范二者 ,既切实可行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自治乡,提起“老九”,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就是乡武装部部长张福久。其实是人们尊称“老久”,习惯了,演绎为“老九”。  相似文献   

3.
“英雄城”南昌有位“一炮手”,这个“一炮手”并不是高炮炮位上操炮的一炮手,而是被江西某预备役高射炮兵团官兵尊称为“一炮手”的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团第一政委李豆罗。  相似文献   

4.
被亵渎的“公”字○魏艾民友人要编一本《流行语辞典》,邀鄙人相助。这是一件有功于当代和有益于子孙的善事,自然是乐而从之。所作“凡例”约定,收入的条目以流行语开头字的笔画为序。分配给我的是“公”字打头的部分,内心更为高兴。你看,这“公”字实在美妙。“大道...  相似文献   

5.
李雪 《政工学刊》2006,(7):61-61
音乐与严肃军纪协调行动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律”字,实指军队的法律。甲骨卜辞有云“师惟律用”,就是强调军队只有遵守军纪军法,方可“用”于对敌作战。其“律”字与成书于殷末周初的《易》“师”卦的“师出以律”的含义相同,都指军队行动要遵守号令。而“律”  相似文献   

6.
《政工学刊》2005,(8):64-64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老百姓对州官、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时隔不足百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  相似文献   

7.
关宝丁  杨峰 《国防》2013,(2):77-78
二O一二年十二月四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刘伯承元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当年,陈毅元帅盛赞刘伯承是“论兵新孙吴”,媒体赞美刘伯承是“一代名将”,如今,新老军史迷尊称刘帅是“巨擘战神”。  相似文献   

8.
地处天府之国腹地的成都市,有一位被人们尊称为“项目书记”的人,抓经济建设不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抓招商引资项目不忘“议军项目”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美谈。他就是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书记兼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景天玉同志。  相似文献   

9.
在前些时的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作了题为《记忆》的演说。2000余字的演讲稿,融合了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67个“记忆”,几乎提及了学生关注的所有热点;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根叔”是学生对李校长的“尊称”,已使用了几年时间)很多人泪洒现场.  相似文献   

10.
文摘大观     
国字的演变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来看,“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  相似文献   

11.
“为国防建设服务是应该的,宣扬我就没必要了,我就是个抓落实的!”预约采访宋长山好几次,他总是一再推辞,可在山东省东平县驻军官兵的眼里,他是个真办事、办实事的好局长,都尊称他为“拥军局长”。  相似文献   

12.
兵字演绎     
汉语中与“兵”字有关系的字、词很多,研究一下它们的涵义及演变,会使您在语文知识之外还获得许多有趣的军事知识。“兵”字是汉语中产生最早,人们口语中最常用、意义最多、内容最广的字之一。它在上古主要指兵器,没有现代汉语中士兵、战士的意义。“擐甲执兵”(《左传·成公二年》)、“蚩尤作兵,伐黄帝”(《山海经·大荒北经》)、“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荀子·议兵》)都是这个意思。现代成语中的“短兵相接”和“兵工厂”也还保存了这个意义。有时  相似文献   

13.
<正>汉字的形旁一般是代表一个义类,即一个分类语义场.例如,从“心(忄)的字表示人的心理活动,从“目”的字表示眼的行为动作等.那么,“言”旁字则是表示人的言语交际活动的,从“言”旁字的构造、意义系统里应当反映出我们汉民族的言语交际系统.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先是尽可能全的从字书里找出“言”旁字,然后  相似文献   

14.
《政工学刊》2006,(6):63-63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  相似文献   

15.
先人造“跑”字,从“足”旁取义,以“包”字为音。谁知后人们与时俱进,既从“足”旁理解和实践“跑”之内涵,也从“包”字来领略和深化“跑”之意蕴。今举数例,由此证实一下“包”字与“跑”字在内涵上的深刻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字从产生到现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绝大多数字形字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意的变化很有意思,尤其是“假借字”。如“亡”字,本来表示“没有”之意,后来有些人喜欢用本是表达“舞蹈”义项的“无”字,而不用名正言顺的“亡”字来表达“没有”这个意思,经过长时间演变,搞得“亡”字没点儿脾气,和“无”字共同表达“没有”的意思,再后来,“亡”字争不过“无”字,只好另起炉灶,表达“逃亡、死亡”之意,于是后来“无”字就表达“没有”了。而它的本义“舞蹈”却几乎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17.
尚武好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从古人造字,就可见一斑。汉字作为形音的统一体,带有极强的表意性。譬如“国”字和“戍”字,繁体的“国”字内有“戈”,表示立国须有武装,军队是国家的支柱。“戍”字从人从戈,意为握紧武器保卫疆土,武装力量是国家安定不受侵犯的保证。“我”字从手从戈,操戈在手,不忘自卫。“躬”字从身从弓,弓置身旁,不忘武备。“武”字  相似文献   

18.
在党和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战斗过的地方——河南省兰考县,有一位“武”书记。其实,他并不姓武,真名叫王祖德,由于他处处关心党的武装工作,所以群众这样尊称他。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党委议事和决策的“十六字”方针。在实际工作中 ,各级党委贯彻执行“十六字”方针 ,提高党的民主集中制质量应着力把握 :重大问题必须经党委集体讨论 ;必须坚持党委成员的“一票”平等原则 ;防止以“集体负责”为名而实际上无人负责的现象 ;既要解决民主不够的问题 ,也要解决集中不够的问题 ;反对把“个别酝酿”变成“个别人酝酿” ,把“会议决定”变成形式主义的“走过场” ,切实做到有利于党委科学决策和党委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协四川分会会员、成都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赖敬有一枚印章,上刻“赖敬啃石”四个字。这个“啃”字耐人寻味,他除了“啃石”于篆刻外,又将“啃石”延伸到收藏奇石。初夏的一天,笔者来到他的家中,只见客厅桌上、茶几上、壁橱上摆放一枚枚形态各异、色彩不同的奇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