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伟大精神的铸造史。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当代青年党员需不断提升自己,淬炼党性修养,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建党精神培根铸魂,筑牢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斗动力。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下,青年党员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斗争、创新和做“四有意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发挥育人实效,是新时代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必要渠道,也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诉求。思政课教师要紧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学理性,深挖斗争精神内涵,突出育人旨归;要围绕斗争精神价值,强调落地落实;要服务斗争精神实践,强调守正创新,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红色通信从“半部电台”起家,经历艰难险阻,成为对敌斗争中沟通信息的“红色桥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保障作用。红色通信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中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在创建和发展通信事业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它与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笔者将其内涵归纳为:自力更生、创新克难,服务大局、精研业务,竭忠尽智、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加强保密。  相似文献   

5.
李伟  薛於松 《政工学刊》2023,(12):50-51
<正>习主席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旅团机关是基层建设的一线指挥部,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担负指导和服务基层的重要职责,必须牢固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有力推动强军目标落地见效。作为旅团一级机关,坚持实事为先、求是为要、落实是基,创造性地落实工作是一切归宿。  相似文献   

6.
吕沁 《中国军转民》2022,(20):57-59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伟大建党的精神和士官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不仅可以加强对四史认识,还可以提升士官生理想信念。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士官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应做好:融入士官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融入士官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个人规划与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盛建伟 《中国民兵》2014,(12):24-25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树立起来,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人民军队的得力助手和强大后备力量,更应该在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上加钢淬火、聚焦用力,确保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
周建明 《政工学刊》2013,(11):62-62
习主席强调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要求、一种兴趣爱好、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精神品质,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推动工作。 一、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要求,着力坚定理想信念。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学习既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6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60载四季轮回、岁月更替,雷锋精神作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激励引导青年官兵建功强军事业。习主席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日又突出强调:“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实践中感到,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要不断增强雷锋精神的时代感召力、文化亲和力、榜样引领力。一、挖掘雷锋精神的价值深度,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将沂蒙精神梳理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光大[2]。作为沂蒙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红嫂精神,红嫂的形象是沂蒙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相交融的典型[3],深刻体现了沂蒙精神的内涵,生动体现了沂蒙儿女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党爱军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1.
刘阳 《政工学刊》2018,(10):28-29
习主席强调,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要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聚焦能打胜仗这个核心指向,紧跟时代发展这个趋势潮流,瞄准兵员结构这个变化变量,通过教育深化、实践锻造、文化浸润、示范引领“四步法”,不断强化官兵“时时在打仗”的战备观念、“天天在战场”的斗争精神、“今夜要打仗”的紧迫意识,着力锻造能战、敢战、胜战的一流精兵劲旅。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为加强部队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习主席也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抓好规定落实,下大气力改进作风”。师旅团党委机关作为连接上级党委与基层部队的重要纽带,是党委的“智囊团”、“参谋队”,是基层的“指导员”、“服务队”,贯彻落实好习主席和党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锤炼过硬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3.
唐辉 《中国军转民》2024,(7):178-17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丰富精深的内涵和育人价值。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当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还扩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渠道。文章从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维度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林木  尚思雨 《政工学刊》2023,(12):30-33
<正>历史从哪里来,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革命先驱用生命铸就了彪炳青史的千秋伟业,构筑起补天柱地的伟大精神,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不仅锤炼了党的政治品格,而且塑造了党的光辉形象,在新时代背景下仍指引着党不断前进,取得更大成就。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理路,把握其核心内涵,探寻其弘扬路径,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新时代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推动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应从党课教学、主题党日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入,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育人空间和有效手段,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6.
<正>习主席在近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反复强调,年轻干部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求真、认真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也是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提升能力、成长成才必备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7.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习主席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展现出的非凡气魄。2019年9月3日,习主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突出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并明确要求,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当前,部队正处于强军兴军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加剧的政治考验、内忧外患暗流涌动的风险考验、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使命考验,更加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升斗争本领、锤炼斗争胆魄、灵活斗争策略,敢于正视矛盾问题,善于防范重大风险,勇于幼力破障前行,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毅力恒心,在新长征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8.
以红色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应对虚无主义解构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记忆、文化基础和主流价值的现实需要。理论逻辑上通过建构红色记忆介质系统唤醒红色记忆、构筑红色记忆互动结构凝聚红色情感、运用红色记忆意义再生产机制构筑价值体系。根据知—情—意—行的机制展开具体的实践,即通过塑造红色记忆符号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认知,推进红色记忆复现凝聚伟大建党精神情感认同,赓续红色记忆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向实践层面转化,进而推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9.
习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道出了一个执政大党的精神品格,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信基于理,理基于史,践理而生发伟大精神。学史明理与学史增信,坚定历史自信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这些范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一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和时代价值,不仅指导了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更是对中华民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锲而不舍把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事业推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