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状态问题,说到底是个思想觉悟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和制约精神状态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克服五种心理。“实惠”心理。时下的军营中,有些同志把工作的热情倾注在个人职务晋升上。有位子精神状态就好,没位子就打不起精神;刚上任时“三把火”烧得挺旺,时间稍长一些,看眼前的进步不明显就产生“疲劳症”;看到年龄快到线、提升无望时,就混着干,出现“晚期现象”。个人进退升迁,事关切身利益,是人人关心的问题。但是,如果干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端正,…  相似文献   

2.
近随首长下部队,在布置任务时首长特别指出:我们不仅要看汇报得怎样,重要的是摸准真实情况,不能只听汇报,一个材料看不出什么战斗力。听后很受教育启发,不由想起一个小故事。《孟子·万章上》记载:有一次,一个人送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手下人把鱼放到池子里去。结果手下人却把鱼偷偷地煮吃了,然后回去告诉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时呆呆地不动;一会儿,它就显出很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子产高兴地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那手下人走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早已把鱼煮吃了,他还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聪明”的子产只听下面人汇报而没有进行实地监督,受到了愚弄。  相似文献   

3.
“10·23”莫斯科人质事件过去一年多了,但这起事件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俄罗斯人心中都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事件发生时,我正在莫斯科俄联邦总参军事学院学习,亲身感受了这次令人震惊事件的前前后后。 事件突发:官方电视台对事件进行现场转播 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每天晚上整点时间我都收看俄电视台新闻节目。10月23日晚8点50分,我刚一打开电视机,电视上就出现了俄军  相似文献   

4.
沈语 《环球军事》2010,(9):50-51
近期,台军似乎有些“点背”。各种各样的弊案、丑闻、糗事、惨剧层出不穷。当台军“不雅照”、“不雅视频”还在网上流传时。与台军有关的“桃色风暴”又风生水起·刚传出有台军高官涉嫌买官卖官挪用公款被抓。  相似文献   

5.
吴俊 《云南国防》2004,(6):55-55
老兵,你要走。就在明天。今天,天还没亮。你起了个大早,穿着泛白的军装一个人站在连队的整容镜前,最后一次认真注视自己。良久。突然发现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一夜之间,胡子刚刮过的地方又冒出了一些“新同志”,可再也不是当初那一个毛头小伙刚到部队时的那个幼稚滑稽的样子了。要不,怎么连称呼都由“新兵蛋子”变成“老兵班长”了呢?对着镜子,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 ,偶听人说 ,带兵干部 ,尤其是院校刚毕业的学员 ,若是被人认为书生气太浓 ,恐怕今后在带兵的岗位上就很难发展。仔细想来 ,此观点恐怕出于几点考虑 :书生气太浓 ,光有书本知识 ,缺乏实践经验 ,考虑问题难免幼稚单纯 ,处理不好各种“复杂”的事务性、人事性工作 ;书生气太浓 ,一团和气 ,老实巴交 ,“镇”不住部属 ;书生气太浓 ,过于“迂腐” ,不懂人情世故 ,哪来左右逢源 ?何来上级“赏识”、下属“拥护” ?若将“书生气”理解为书呆子气 ,上述几点考虑似乎不无“道理”。因为在带兵岗位上除了业务知识外 ,还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  相似文献   

7.
无愧青春好年华——记“青年岗位能手”黄明亮、黄明刚兄弟陈晓斌有人问,如今“劳模”、“能手”、“技术明星”还香不香?市场经济还讲不讲奉献精神?他俩没有用语言,而是用行动作了回答,他俩就是重庆青江机械厂的黄明亮、黄明刚兄弟。采访中见到黄明亮、黄明刚,1....  相似文献   

8.
军官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东汉人班固所著《汉书·百官公卿表》。该书称:“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就是说,“军官”一词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如《宋史·官职制》中说,“洪迈欲改三衙军官称谓”;元代将官吏区分为军官和民官两大类,但在职官制度的用语上仍以“文武”相称。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商水县白寺镇郭洼村青年民兵郭天军,经人介绍与邻村姑娘李英相识。郭天军有个毛病,爱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搅混。两人刚恋爱,小郭就因窝赃被派出所拘留。李英没有和他一刀两断,而是苦口婆心劝其改邪归正。小郭当面点头,背后仍我行我素,第二年又因盗窃二次“进宫”。李英不相信郭天军不可挽救,在小郭拘留期间,她明察暗访,寻找“药方”,了解“病情”。郭天军从拘留所出来不久,她便冲破重重阻力与他结了婚。新婚之夜,她向郭天军“约法三章”:一是坚决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断绝来往;二是为了防止赌博,经济由她一人掌握;三是学《屠夫状元》中的胡  相似文献   

10.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0,(2):57-57
光头军礼的由来 1760年7月31日,“七年战争”华堡会战,英国皇家禁卫骑兵团上校团长约翰·曼纳斯率骑兵向法军阵地冲锋。这位指挥官刚下达冲击命令,军帽连同假发就被一阵疾风吹落,露出不雅的谢顶。此公颜面不动,沉着指挥所部向前冲锋,中间甚至不忘向上司行礼。  相似文献   

11.
谈起山东省招远县人武部与预备役团的关系,预备役团刘团长、刘主任感慨道:“要说老丛支持我们工作的事,话可就长了……”老丛是谁?他就是县人武部政委丛正林。预备役团领导刚走马上任那阵儿,由于他们刚从现役部队调来,情况不熟,缺乏做预备役部队工作的经验,担心短期内工作打不开局面。谁想,丛政委心里早就打好了谱。第二天他就备上车陪着团的领  相似文献   

12.
求“试”。“试”,据字典中的解释有“考察”之意。考察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当前,多数单位官兵的知识结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趋于多元化,他们中既有打工经商的社会青年,也有刚出校门的学生;既有经济开发区的富裕兵,也有山区农村的贫困娃;既有骄生惯养的“小皇帝”,也有家庭变故的单亲儿。因此,在搞教育之前如果忽视甚至忽略求“试”这一步,对官兵的思想实际知之不全、知之不…  相似文献   

13.
“勺”誉     
“勺”是日常生活中厨房里做饭用的工具,可它不知从何时起成了老兵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记得参军入伍刚下火车的时候,就见一列老兵向我们这些刚下火车而不知所措的新兵蛋子跑来,在我们面前停了下来。站在队列前一个班长模样的人说:“还等我下口令吗?老兵了怎么还这么‘勺’呢?”队列马上散了。老兵们抢着夺走了我们这些新兵手里的  相似文献   

14.
一、“没有做不好,除非不想做”——态度决定一切一是变压力为动力。刚进机关,大多不会写材料,更别说组织会议、起草文件了。领导要求严、标准高:“想吃机关的饭,先吃机关的苦,三个月考察期,干不好就走人。”这句告诫很多人都听到过。  相似文献   

15.
说来也巧。这天,正当整党工作进入尾声的时候,溃阳、安阳两个分区和安阳市委领导一行十人,伴着春风细雨来到河南省滑县人武部,共同办理武装部归属安阳管辖的手续。车刚停稳,一些人就咬开了耳朵:“今天当官儿的来到咱们酒乡,还不意思一番?!”“不会吧,不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张掖军分区把依靠规章制度管理干部作为一种能力建设,狠抓“生活圈”、“娱乐圈”的管理,坚决纠正了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存在的松散现象,正规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该军分区曾发生过两件事,令党委“一班人”铭记不忘:一件是几名刚从院校毕业的学员夜不归宿,在街上打游戏机,造成不良影响;另一件是一位人武部的主官热衷于应酬,  相似文献   

17.
探亲刚到家,听说大哥生了个儿子,还没来得及表示祝贺,老母亲就催促着:“你是识文断字的人,都快成作家了。快给侄子起个好名字吧。”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对名字的回忆。我的家乡在豫西南秦岭山脉伏牛山区,属于比较偏僻落后的地方,先辈们靠一双坚实的脚掌踩出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晴天风吹尘扬,一片混沌;遇到雨雪天一片泥泞,让人苦不堪言,人们就这么一代代走着,大哥出生后,父亲就随口给他起  相似文献   

18.
30多年前 ,钱学森先生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倡导“作战研究”(即OperationalRe search) ,专门建立“作战研究处” ,从事后来我国科学界定名为“运筹学”的研究 ,实际上是军事运筹学研究。那时我们这些刚参加五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读的一本参考书是G·梅利尔、H·戈德堡、R·H·赫姆霍兹合著的《运用研究 ,战斗部 ,发射》。在那时这还是一本 1 956年出版的新书。书中有一段精彩的话 :“古语说 :战争的胜利是以优势的兵力加诸敌方而取得的。‘集中兵力’即‘兵多制胜’的原则是这个论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凯撒 ,拿破仑 ,…  相似文献   

19.
张旗     
古代打仗,白天指挥部队行动的重要讯号是张旗。于是,在战争指导上,就产生了“张旗计”。进攻时,可以多张旗帜冒充兵多将广;退却时,人马撤走后,把旗帜留下,使敌人产生错觉,不敢贸然追击。《百战奇略·弱战》中说:“凡与敌战,若敌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钱大昕写过一篇《弈喻》 ,说的是一天他在朋友家看下棋 ,见一位客人屡次输 ,就讥笑他失算 ,总想指点几招 ,以为他不如自己。过了一会 ,客人请他下棋 ,刚下了几个棋子 ,客人就占了上风 ;快到中盘时 ,他就难以招架 ,而客人却轻松自如 ;终局结束 ,客人赢了他十三个子。从这件事中 ,引起了钱大昕一番感悟 :“人固不能无失 ,然试易地以处 ,平心而度之 ,吾果无一失乎 ?吾能知人之失 ,而不能见吾之失 ;吾能指人之小失 ,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 ,何暇论人哉 ?”细细想来 ,非但下棋如此 ,用在做人上 ,亦是如此。俗话说 :“金无足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