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8月2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斯大林在他的会客厅里,迎来一位身材魁梧、相貌伟岸的中国将军。他们坐定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中国的抗日战争问题畅谈了5个多小时。事后,斯大林以敬佩的口吻称赞这位将军是“卓越的战略专家”。这位受到斯大林高度赞誉的中国将军,就是与蒋百里齐名的著名爱国军事家杨杰。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怀着军事救国的志向,屡游海外,成就了深刻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猝死之谜孙加臣编译关于斯大林的死因多年来众说纷纭。曾负责领导人保卫工作的沃尔科戈夫一直想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他找到了斯大林逝世时在布利日尼别墅做保卫工作的洛兹加乔夫,详细了解了斯大林逝世前后的情况。谁下达的命令?1953年2月28日晚上,...  相似文献   

3.
4月24日,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任命亚历山大·什利亚科特里夫中将为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俄文简称格鲁乌)总局长,同时任命原总局长瓦伦丁·科拉别利尼科夫大将为总参谋部顾问。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科拉别利尼科夫大将曾以超期服役为由向国防部长坚决请辞,但俄最高当局好言婉拒,并宣布将其任期延长一年。事隔一月,缘何又物是人非了呢?  相似文献   

4.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来到我党中央临时住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米高扬此行目的是什么?现在有两种不同说法。余湛、张光祐在《关于斯大林曾否劝阻我过长江的探讨》一文中认为,有关米高扬此行是转达斯大林劝阻我过长江的口信,不过是我党内的“一个传说”,实则并无此事。1、据当时参加会议的师哲说,米高扬一来就声明是“带着耳朵来的”。2、斯大林承认自己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到1949年,斯大林态度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为什么会对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判断失误?笔者认为,斯大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本质缺乏足够认识,在有了基本认识后又没有适时地把这个认识转化为具体政策,是铸成这个历史性错误的原因之一。 (一) 20年代至30年代初,当法西斯主义在德国迅速兴起,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的时候,斯大林对此缺乏深刻的洞察力。1923年8月,斯大林在给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的信中说:“我们得到的一切情报表明,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是软弱的。”当时他甚至认为欧洲的社会民主党比纳粹党还坏。1925年12月,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详尽地论述了国际形势,却闭口未谈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再度兴起。显然,这不  相似文献   

6.
传统生产力理论,把社会生产力视为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个观念是从斯大林的生产力概念演化而来的.早在1938年,他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就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的定义,后来,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则把生产力说成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是沿用斯大林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晖 《军事史林》2016,(3):40-49
血战苏军,克里木一仗打出名声;此后,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一场场大战恶战,曼施泰因成为苏联战场上最凶恶的纳粹战将.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向苏联全境发起袭击,在打得英法波荷比卢等国无招架之功后,踌躇满志、野心膨胀的希特勒铤而走险,要在冬季到来之前摧毁斯大林政权、征服斯拉夫民族、打败全世界最为强大的苏联军队.他的这一野心在突袭开始不久,似乎真的就要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1986年7月4日,苏联公民波利雅可夫正在莫斯科的公寓里发呆。这位格鲁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的退休少将刚接到通知,下周一去总部参加一个关于退休人员的纪念仪式。波利雅可夫吃不准这是什么意思。这些日子附近一直停着两辆救护车,看样子像是监视自己的,搞了这么多年情报工作,这点敏感还是有的。波利雅可夫也听到了一些不利的传闻,可是退休这几  相似文献   

9.
1934年12月1日,苏联联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基洛夫去找州委第二书记丘多夫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这时,他的警卫却违反警卫工作守则,远远地落在了后边。基洛夫伸手去开门时,一个早已潜伏在走廊里的刺客向他开了枪。一颗跃起不久的政治新星、党内仅次于斯大林的第二号人物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俄罗斯解密有关朝鲜战争的部分国家档案以来 ,中国和外国均有学者认为 ,中共中央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主要依据是斯大林给毛泽东的两份电报和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一份回电。那么 ,究竟是斯大林给毛泽东施加压力 ,还是毛泽东要斯大林表态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还是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需要自己作出的决策 ?可以说 ,如何认识这三份电报 ,是对这些问题不同认识的分水岭 ,对这三份电报的认识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关于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和10月2日毛泽东通过罗申给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11.
为帅之大忌     
《兵团建设》2013,(3):48
掌帅印者决不可粗暴心躁。此弱点,常人可,为帅则为大忌。斯大林,伟人也。然也有缺点,粗暴乃其一。因有此缺点,列宁认为他不适合担任总书记一职。列宁原话是:"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完全  相似文献   

12.
渔舟 《军事史林》2004,(12):19-22
<军事史林>2004年第7期<赫鲁晓夫为儿子之死与斯大林结怨?>一文引用俄罗斯近年的报道说,赫鲁晓夫上台后之所以残酷地对待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重要领导入,将他们革职或枪决,并对斯大林本人掘墓移尸,是为了发泄对他的儿子被枪毙的仇恨.他的儿子列昂尼德在卫国战争期间曾酗酒滋事,开枪杀死了一位红军指挥员.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苏联军事情报总局(俄文缩写TPy,中文简称“格鲁乌”)大部分退役特工从来不会写,同时也不允许写任何形式的回忆录,都对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守口如瓶,保持绝对的缄默,这是他们所从事的这个行当的职业操守.但是,西方的情报机关,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英国军情六处不仅对格鲁乌的组织结构掌握的一清二楚,且对其干部编制、所实施的一系列行动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4.
阿鲍 《宁夏科技》2000,(5):23-26
纳粹魁首希特勒自杀距今虽已50多年,但有关档案照片的公开仅是不到10年的事。在此事上最有发言权的国家是苏联,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更严格地说,应该是俄罗斯的军方档案。当年希魔自杀,尸体下落不明的消息传到斯大林那儿,他楞是不信,总以为有人蒙他;斯大林一怕希特勒逃走隐匿起来,二怕他被英美俘获,自己死了这么多人,大果子最终落入别人之手,多没面子。  相似文献   

15.
彭华 《环球军事》2010,(6):50-51
随着冷战的来临,苏联与西方之间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间谍战。为尽快打开对苏局面,时任美国中情局局长的杜勒斯把不少“苏联通”请进了中情局。其中一位名叫乔治·凯兹瓦尔特,在他的努力下,中情局获得了来自“格鲁乌”的一条“大鱼”——彼得·波波夫中校。  相似文献   

16.
1939年5月1日上午10时,全世界都听到了斯大林在红场发表的激昂的演讲。只是柏林和东京参与制订“熊计划”的那些人仇恨中带有明显的沮丧。他们明白,他们半年多来煞费苦心制订的暗杀斯大林的计划终于可悲地彻底失败了。 留希科夫将军偷偷越过了国境线 1938年5月12日深夜。苏联和中国东北珲春地区交界处。“嘎”,苏联国境一侧,一辆军用吉普车悄然停住。车门打开,一位中等身材的人跨出了车门。一身合体的戎装,倒也现出几分英武之气。他就是苏联内务人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的长子雅可夫·约瑟夫维奇·朱加施维里于1908年生于巴库,1941年5月从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毕业后参军,不久参加卫国战争,1941年7月16日他作为第14坦克师第14榴弹炮团的炮兵连长(上尉),在距利亚斯诺沃11~12公里处陷入重围后被德军俘获.  相似文献   

18.
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固然重要,但是战时充满激情的演讲也同样能够来带来强大的战斗力。在第二世界大战中,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等盟军的4大巨头就曾拿起演讲的武器,来激励本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士气。 斯大林:广播演说捍国土 在二次世界大战的众多国家的领导人中,斯大林的口才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演讲中那激励人心的话语却令人振奋不已。正是他的广播演说,使得苏联人民能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纷纷拿起武器投入到卫国战争之中,并最终将侵略者彻底歼灭。  相似文献   

19.
滕利青 《军事史林》2014,(12):24-29
出兵远东,闪击日军——华西列夫斯基成为日本关东军的掘墓人 1945年4月底,华西列夫斯基回到莫斯科,斯大林当面提出要他指挥远东苏军对日作战。以往,他的经历对远东、对日本、对日本军队很少涉及。这之前,华西列夫斯基对日军的理解,只是概念的、字面上的。苏军中,除了朱可夫在哈拉哈河有过大败日本关东军的经历,还有更早的、在大清洗中已被处死的布留赫尔元帅,可以说是红军中知名的远东战将。布留赫尔、朱可夫的远东战绩,深为日本人所惧惮。而华西列夫斯基完全是远东的新面孔、日本关东军的新对手。  相似文献   

20.
张国权  苏晔 《环球军事》2004,(21):50-51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世界震惊。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