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光 《国防》2016,(8):39-40
民兵海上应急力量是沿海地方政府和省军区系统掌握的重点民兵应急队伍,参加海上救援行动是民兵海上应急力量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沿海地区军事机关必须认真研究组织民兵海上应急力量参加海上救援可能担负的具体任务、时机、方式,以及指挥关系、组织协调、保障措施等关键性问题,全面提升海上民兵应急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1综合运用保障力量,提高军需保障能力未来反空袭作战半径长、区域纵深大、时间短、节奏快、强度高、前后方界线模糊、情况复杂多变,军需保障任务十分艰巨,仅靠部队建制内的军需力量,是难以完成保障任务的。因此,军需部门必须利用现有、扩编和加强力量,根据作战部队担负的任务和要求,合理使用保障力量,提高军需保障效能。一是合理编组,分区划片保障。为适应作战需要,军需保障力量必须在部队建制内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编组,达到与保障任务相一致,具有独立综合保障和机动保障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分区划片保障。二是内外结合,合理部署。根据部队反空…  相似文献   

3.
杜宗震  王永波 《国防》2011,(12):27-28
空军后备力量是空军整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既是支援配合空军现役部队执行任务的重要力量,也是一支可以单独担负应急任务的有生力量。新形势下,必须适应我军职能任务拓展的要求,加强空军后备力量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提供新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4.
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整个军队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应急力量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拳头"力量、遂行信息化条件下急难险重任务的骨干力量,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民兵应急力量军地结合、军民结合的优势,把信息化建设摆到优先发展位置,以信息化建设牵引民兵应急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军地一体联动,构建指挥体系军地联合行动是遂行应急任务的  相似文献   

5.
江勤宏 《国防》2004,(6):7-8
民兵应急力量是遂行应急作战和保障任务的民兵骨干力量。在信息化时代的军事斗争准备中,要把民兵这支武装力量真正建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实战力量,关键是要适应信息化战争爆发突然、进展快速等特点,按照民兵工作“三落实”的要求,首先把民兵应急力量搞坚强,全面提高打好初战的能力。一、科学规划编组,构建与遂行应急任务相适应的组织格局组织建设是民兵建设的基础工程。确定民兵应急力量的组织格局,必须遵循建用一致和快速、精干、高效的原则,以所担负的应急参战支前任务为牵引,科学筹划。(一)紧贴应急任务,规划组织结构。战时,民兵应急…  相似文献   

6.
阮志柏 《国防》2010,(11):4-6
国防动员应急专业力量是指担负应急救援任务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及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等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省(区、市)以应急任务为牵引,结合本地区实际,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在出色完成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的同时,边实践边总结,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组织结构趋向合理、训练质量不断提高、各项保障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杨忠 《国防》2007,(3):53-54
空袭与防空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空军是遂行防空作战任务的主体力量,空军民兵是空军遂行作战任务不可或缺的支援、配合和保障力量.面向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加强空军民兵建设,提升空军防空能力,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军分区系统战斗力构成复杂,作战任务多元,参战力量种类繁多。谋求形成作战整体优势,必须对各种保障力量按作战任务要求分类进行科学布势,实施系统整合,结合军分区担负的主要作战任务,应注重搞好“三个整合”:一是对各种后勤保障力量一体整合。坚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军分区系统牵头组织,将驻军部队、武警、公安、安全情报部门、民兵和民兵应急分队等作为保障力量统合起来,构建以部队和公安为龙头、武警为中坚、以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对于这一工作的研究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原著、历史、原理三者紧密联系 ,其相互支持、映照、贯通 ,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力量、物质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效益不高,试验部队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对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军民维修保障力量担负任务的主次程度,构建了以地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军方力量为辅,以军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地方力量为辅和军地维修保障力量联合编组的"民主军辅、军主民辅、军地联合"的3种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1.
郭克海 《国防》2006,(7):39-40
提高国防动员力量整体建设水平,需要强化训练、落实编组、搞好保障,但最首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搞好统筹编组。根据目前我国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现状,必须坚持以“处突”、防空、维稳、反恐、保交等任务为牵引,重点抓好五支力量的编组。一是落实首批动员使用力量。现代战争爆发突然,具有平战转换迅速、攻防节奏加快、战争进程缩短的特点。“初战即是决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首批动员使用力量,补充和支援现役部队,或直接参与对敌作战,对于夺取战争胜利至关重要。预备役部队和复退军人是未来作战首批动员使用力量…  相似文献   

12.
李志军  夏振泉 《国防》2009,(11):34-35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成建制遂行任务是武装力量遂行任务的基本特点。信息化条件下,各级要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抓好民兵预备役分队成建制训练。 认清成建制训练的重要地位。首先,成建制训练是联合训练的基础。根据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力量构成,民兵预备役部队既可以是联合作战力量的合成单元。  相似文献   

13.
胡主席指出:"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优化力量结构,加强民兵预备役专业队伍建设,使之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贯彻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就是要紧贴形势任务,坚持军地一体,加强研究探索,成体系推进民兵预备役应急力量建设。4月中旬,山西省军区组织全区师旅级单位和省市两级地方应急机构召开应急力量规范化建设观摩研讨会,通过理论研究、经验交流、试点观摩、演练检验的方法步骤,从指挥、力量、行动、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中,美军作战处处追求和显示优势力量,用以达成战争的胜利。优势力量代表着一种新的方式,一种完成任务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既可用于筹建组织和发展指挥与控制方式,也可具体地应用系统的构建。优势力量也是一种组织原则,用来指导军事行动中职责和资源的分配。为了利用所有信息和资源的目的,优势力量在组织指挥与控制、条令、训练及架构中的实际应用都是必要的。因此,有必要从优势力量的角度来重新概念化任务能力包中的每个组成部分,使这些组成部分能够协同演化,产生协作的任务能力包,实现信息时代军队的巨大潜力。新的任…  相似文献   

15.
农十师是依靠物质、技术力量创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依靠精神文化力量创立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农十师各级党委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强国战  相似文献   

16.
王光 《国防》2011,(8):40-41
随着我军职能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拓展,预备役部队必须在继续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不断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一)合理构建应急力量体系。重点是结合任务合理构建各级应急队伍,形成各级的"拳头"力量。在整体结构上,  相似文献   

17.
民兵防空力量与地方增雨防雹力量实现一体化建设,是整合应战与应急力量体系,实现军地融化任务需要,对军地相关资源进行统筹建设和科学配置的可行尝试.  相似文献   

18.
吴翔 《国防》2014,(1):44-45
正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新形势下,非战争安全威胁日益上升,省军区系统特别是军分区人武部,必须紧贴职能任务,围绕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构建民兵应急力量体系,提高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航空军事运输力量是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救援行动的主体力量,其兵力使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分析航空军事运输力量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不同救援任务类型的特点,提出了兵力使用的基本依据,构建了遂行不同任务类型的兵力使用模型,并通过计算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曹永平 《国防》2005,(10):57-58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交通线仍然是敌方打击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新技术武器精确度高、破坏性大,交通重点目标在未来战争中更易遭到摧毁破坏。目前,我军自身交通工程保障力量相对薄弱,广泛地动员地方交通工程保障力量,组织实施有效的交通抢修与防护,是战时确保交通线安全通畅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交通工程保障动员准备,是做好军事斗争交通保障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围绕战时保障任务,健全交通工程保障力量体系战时,各类交通工程保障力量主要承担以下任务:一是构建、完善立体交通网。突击抢建铁路、公路专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