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又是一个月了,我回到了家里,父亲赶马车拉蜂窝煤还未回来。 父亲的一生是很苦的,当他十岁的时候,艰难的岁月夺去了双亲的生命,父亲成了孤儿,一个人流浪到他乡,幸得一位慈善的老人收养,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父亲硬凭自己的肩膀建起了一个家。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供我们读书,父亲起早贪黑干起了在城里赶马车的活。刚开始,人地生疏,找不到货拉,父亲很着急,挣到的钱几乎只能够当天的生活。一段时间后,父亲找到了专拉蜂窝煤卖的活,钱挣锝多了些,但父亲更辛苦了,每天当我还在睡梦中,便听见车轮伴着嗒嗒的马蹄声消失在远方;夜晚当我已进入梦乡时,恍惚中听见拉车马咀嚼干草的声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几乎看不上父亲一面,父亲是匹拉车马,烈日和暴雨炼就他坚  相似文献   

2.
冬季征兵工作的第二天晚上,父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便匆匆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最后的目光,那是对我们寄予的厚望。然而,父亲还是过早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地消逝了,只依稀地留在我的梦中。 父亲出身于边远山乡贫寒的家庭,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从此,父亲的沧桑与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既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又饱尝了在外做生意的艰辛、办企业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简单的幸福     
张铁国 《国防》2004,(7):54-54
当兵在外,难得回家一趟。前不久回家休假,终于又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父母。我家在湘南农村。得知我要回家,父亲几天前特地从县城买回一张席梦思床。他笑着感叹:哎呀,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没睡过席梦思呢。不过给我儿子睡,也一样!言语中透着自豪、满足和幸福。父亲的感叹让我一阵心酸。这些年,为了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供我们上学,父亲不知受了多少苦累。为了让父亲体验一下睡席梦思床的感觉,晚上,我特地要求与父亲一起睡。母亲却不依,说我坐车劳累,父亲鼾声太大会吵醒我。或许是太久没与儿子亲近了,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母亲嗔怪着父亲,却也只好…  相似文献   

4.
说起于欢、于博兄弟二人,在武警北京总队五支队新训大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在这次支队组织的新兵训练比武中,双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只是众多新战友中的普通一员,但他们又有着和别人的众多不同之处。他们的父亲在兄弟俩八岁那年便因癌症过早的离世了,而疼爱他们的继父却又在去年因车祸而去世,两次巨大的打击使原本体弱多病的母亲从此卧床不起。  相似文献   

5.
1934年6月,我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壬田乡圳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老实巴交,母亲体弱多病,兄弟姐妹六、七个,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小学刚毕业就被迫回乡做了一名挑夫,跟着父亲往返于闽赣两省边界之间,为雇主挑运农副产品和盐巴,赚取微薄的苦力钱。解放前夕的一天,我们父子俩挑着重担在翻越武夷山脉黄竹岭时,突然遭到一伙国民党残匪余寇的袭击,所挑货物被洗劫一空,还被毒打了一顿。  相似文献   

6.
堂姐: 得知我坚决要求到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山守防时,您来信说我傻。其实,您的心情我十分理解,因为您是我的再生父母。 记得我不满周岁时就失去了母亲,5岁时又失去了父亲。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我成了孤儿,幼小的心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4日是我父亲刘志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离开人世已经67年多了,去世时还不满33周岁。父亲参加革命后与家人离多聚少,只是在1934年春国民党军队抄了我们的家,4岁的我与母亲到了陕甘根据地,才与父亲相处了两年多时间。当时,父亲也是经常率领红军出外打仗,有时我与母亲也随军转移,颠簸在马背上。生活的艰苦不在话下,我半岁的小弟弟因医生投错药而夭折,让人心痛。还没过一个月,我父亲参加指挥的劳山战役刚刚结束,他就被“左”倾分子“肃反”关押起来,还挖了土坑,准备活埋。母亲也被打入劳改队,这使我们更难以承受。幸而中共中央制止了…  相似文献   

8.
练笔文艺     
栽了一天的秧,此刻,民兵王明一家人带着春耕的倦意围坐着餐桌霄夜。王明不知从那来的灵感,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们吃得这么欢,还想到有人正在发愁么?”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什么意思?”父亲不明的问。 “隔壁张大妈家,到现在还没开秧门,你说怎么办?”小王解释道。 “去年,我家的秧子没栽,你硬要把自家的牛牵去把张大妈的田犁了,秧栽了才完事,弄得自家的秧都比别人家后栽4、5天,你又想啥。” 看来父亲又有些不耐烦了。 小王慢不经心地说:“父亲,你想想,60多岁的张大妈,把唯一的儿子都送到部队当兵,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她老没作出些牺牲吗?” 王老汉哒叭哒地猛吸着旱烟。  相似文献   

9.
怀念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了。这些年来,父亲却常在梦中回来看我。每次与父亲见面,我都泪湿枕巾。 父亲走的那年,我当兵在外。那天上午,通信员给我送来一封电报。我的心一紧,赶忙拆开,啊!“父病危,速归。”还没来得及动身,第二封电报又到了我手上:父病故。顿时,我泪如泉涌。在回答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女民兵刘英娜,出身在江西兴国县的一个干部家庭,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是9年前和杨运均热恋上的。小杨是解放军某连的副指导员。他一家是天底下最穷的:上有八旬的老祖母,三餐要人侍候;下有4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均未成年,母亲生儿育女营养不足,身体拖跨了;父亲又得了痨病干不了重活。作田人家缺劳力,日子很艰难。杨运均是这个贫寒家庭的长子,已经27岁,还没娶上媳妇。曾  相似文献   

11.
泪别     
十八九岁正是寻梦年龄,为了那一身漂亮的海军服,我步入了军营。从此,也便加速了成熟,也便有了更多的思念乡愁。我时常想起在田间劳作的父亲、在家里操劳的母亲、由于种种原因早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叫她桫椤姑娘,她生活在桫椤的故乡,和桫椤一样美丽。那年我的父亲到她的家乡任边防连连长。寨子里的姑娘背着木桶打水路过连队的矮墙时,父亲就远远地站在哨楼上看。当看见花花的裙子在风中摇摆,父亲心中就激起了阵阵涟漪。父亲有点内向,不敢打招呼,又隔得那么远,要破着嗓门喊,父亲没这胆量。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父亲过的还是墙内秋千墙外道的单恋日子。当地好心的阿妈揣摩到了父亲的心事,经一番撮合后,姑娘勇  相似文献   

13.
爷爷和他那枚军功章,总是在我每逢庸懒和斗志低落的时候,鞭策着我,给我信心,给我力量,让我一次次地战胜困难。爷爷在我还未出世时就走了。在我开始懂事时,父亲总爱拿出爷爷留下的那枚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军功章,给我讲有关爷爷长征的历史和军功章里传奇的故事。爷爷的故事感动了我。 18岁那年,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如意地走进了绿色军营。临行前,父亲特将  相似文献   

14.
1981年6月23日,川东农民李玉林的妻子遇车祸去世,留下4个孩子,从此李玉林既当爹又当娘。 孩子们都上学了,不说别的,仅学费就够李玉林忙一年。农闲时,他便去做些小生意,家中渐渐有了存款。1990年,李玉林搬家,在公路边建了一幢三个门面的四层楼楼房,还拿出3万元办起了一个油料加工厂,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 可儿女们上学后,大半年时间都只有他一人独守空房,忙里忙外,连个洗衣、做饭、说话的人都没有。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5,(3):34-34
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1938年他带着中共安源党支部的介绍信,辗转来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并分配到修械所,从此与革命的兵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艰苦而又激昂的日子,吴运铎和战友们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白手起家,硬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16.
八一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父亲原本没有过生日,因为爷爷奶奶走得早,父亲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当兵后,父亲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八一这一天,他还把母亲的生日也改在了这一天。父亲当兵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初吧。那时他也就是十八九岁,却已经结婚生子,家境还算不得差。有那么一天,他丢下家人,跟部队走了。这一走,就走了几十年,走出了几千公里。他参加过淮  相似文献   

17.
满载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迎来了《中国民兵》杂志创刊20岁生日。 1984年10月,在中央军委和总部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民兵》杂志在普天同庆国庆35周年的日子里正式创刊了。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民兵》杂志题写了刊名。从此,我国亿万民兵、预备役人员有了“自己的刊物”。 20年来,《中国民兵》杂志,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辱使  相似文献   

18.
每次唱起《当兵前的那晚上》,南京军区某炮兵团新兵钟金山都眼含泪花,声音格外响亮,因为他知道歌曲中的画面已成为永久的回忆,他只能在歌声中寻找父亲的音容。一场残忍的成人礼2014年9月12日,对于在读大学生钟金山来说,本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一天是他步入成人行列的18岁生日,更开心的是,明天一早他就要穿上期盼已久的军装奔赴军营。就在一家人等着父亲取回生日蛋  相似文献   

19.
汝南县留盆镇田庄村民兵董明德,今年30岁,尚未娶妻。一天有一个中年汉子,领着一个20岁上下的姑娘来到田庄村。董明德见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十分动心,又听说姑娘与父亲同来漯河做生意,不幸父亲在西平被车撞伤,现送漯河医院急需3000元住院费,离家又远,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新年     
在不知不觉中,年轮悄然转过四季,新年的脚步与这轮回的日子便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如约而至。日历,带着充盈的情愫,掀开了新的一页;岁月,携着青春的光辉,打开了又一扇大门。一年,让我们收获了一个个丰硕的日子,奏响了一曲曲灿烂优美的乐章。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想轻声问候一句:你好,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