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0月6日,我院隆重集会,祝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院副院长华德显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总参通信部部长崔伦,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著名电子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孟昭英,西北电信工程学院院长保铮教授,副院长胡征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同我院领导、师生一千多人参加了大会。毕德显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他早年在燕京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7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给我院谢守和等三名教员的亲笔信中说:“《军事经济研究》1994年7期上的《高技术条件下我军战场饮食保障的新模式》一文我读了,很受启示!”  相似文献   

3.
两位著名旅美生物学家日前在全球华人科学家大会上向记者表示 ,国内的许多科学家把过多的时间花在了申请经费等人际关系上。他们呼吁 :科学家应该把 10 0 %的时间用在科研上。旅美华人科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助理教授许田已回国一年多 ,现在在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做研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第四届学术交流年会于1983年10月5日至8日在我院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特邀代表11人,正式代表81人,列席代表24人。特邀代表中有我国著名的电子学家及微波专家毕德显、黄宏嘉、鲍家善、林为干、孟侃、李嗣范、陈涵奎、陈太一、林贻堃、林金庭等。我院江伟文院长、吕海寰副院长也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5.
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在上海召开,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任指导委员会主席。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十多位国外专家和一百五十位国内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中间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Jeffrey教授,美国工程科学院和力学科学院院士Nash教授,苏联科学院院士谢道夫,联邦德国鲁尔大学教授Lehmann,日本学士院院士近滕一夫等。  相似文献   

6.
1992年8月,总后军械部在北京科学会堂组织召开了“规范化管理研究”理论成果评审会。该课题由我院李习彬副教授主持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中国运筹学会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参加了评审。著名学者、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许国志教授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丁夏畦研究员任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顾基发研究员任秘书长,评委分别听取了研究报  相似文献   

7.
曾晟 《政工学刊》2007,(6):51-52
1963年,美国原子能研究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的得主是年过六旬的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颁奖仪式上,各界名流云集,接替肯尼迪就任总统职位的约翰逊也参加了这一盛典。当奥本海默走上主席台时,由于年老体弱,打了一个趔趄。约翰逊总统见状,赶忙伸手去扶他。奥本海默推开他的手,说道:“总统先生,当一个人行将衰老时,你去扶他是没有用处的,只有那些年轻人才需要你扶持。”  相似文献   

8.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市场经济没有科学的话,是永远走不到前面去的.”他主张,经济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德国的工业和科学在二战期间几乎全部毁灭,但是他们着重工业和科学同时发展,经过几十年,现在他们的工业是一流的,而且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1911年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历任国防科工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老于200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98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1911年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历任国防科工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老于200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98岁。钱学森早期赴美留学,他十分  相似文献   

10.
《军事历史》2009,(6):F0002-F0002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病逝于北京301医院,享年98岁。11月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群众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钱老的遗体告别。  相似文献   

11.
总参装备都于3月8日至10日在我院召开了全军通用教材《装备维修工程学》的初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参军训部、海军装备修理部的领导和代表以及军、兵种有关院校、研究所的著名教授、专家等共18人。维修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对装备实施全系统、全寿命过程维修保障的系统工程,是使现代化装备、尤其是高科技装备获得快速、有效而经济的维修保障的理论基础。根据全军装备维修事业的  相似文献   

12.
10月31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驾鹤西归。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却写入永恒。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与“让”。  相似文献   

13.
徐光启(1562—1632年)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军事思想家。他在进行农学、历法、数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曾致力于军事科学的探讨,著有《徐氏庖言》、《兵机要谈》和《选练条格》等军事著作。由于徐光启运用科学家的求实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进行军事问题的研究,因而能对作战方针和军队建设等问题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支点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惟人之生命与众不同。著名科学家牛顿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那么支撑起人生命的支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皇冠上的明珠,奖励的是科学家,背后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郑哲敏院士,以及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在本年度获此殊荣。本次最高奖与以往不同的是,两位院士的研究领域都与国防军工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军工科技多年来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锦     
中国工业界和科技界联手的一次盛会——“李政道教授大型学术报告会暨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于10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以“物理的挑战”为题作精彩演讲,周光召、陈锦华、李荣融、徐冠华、路甬祥、王梦奎、张国宝等也先后发表了精彩  相似文献   

17.
《军事历史》2009,(6):1-1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301医院与世长辞。巨星陨落,天地同悲。钱老是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了卓越功勋。本刊特刊发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同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等的谈话要点节录,以慰英灵。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预言,纳米技术将会迅速改变物质产品的生产方式,导致重大的社会变革,正像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引发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技术将成为下一次技术革命时代的核心。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纳米利技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而且还会是一次产业革命”。那么,纳米技术研究什么内容?它在军事上有什么应用呢?我们又如何应对纳米技术革命呢?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全国测试学术会议(CTC2000)于10月16日~18日在我院召开。全国人大常委陈俊亮院士和沈绪榜院士、魏道政研究员等我国测试领域著名学者出席了开幕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吕容聪博士等4位测试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应邀为大会作了4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 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50多位,分别来自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为公司等单位。代表们分为测试理论及方法、IC及PCB测试、自动测试系统技术、软件测试等4个兴趣组,听取了70余…  相似文献   

20.
海军装备维修科技工作会议,于1991年5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我院科研部及科技委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大会。我院二○二教研室被评为海军装备维修先进科技单位;我院六位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施引、罗云、阎理、苏振武、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