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要览     
正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当天的奖励大会上,共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个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另4大国家级科技奖项也一一揭晓并颁奖。  相似文献   

2.
时政速读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颁奖。  相似文献   

3.
1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武警学院院长杨隽高级工程师负责的"典型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杨隽院长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代表一起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学院训练部董希琳部长、科研部张平部长、研究生部魏东教授代表课题组和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4.
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刘东生院士、王永志院士国家最高科学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奖金为500万元。这是全体航天人的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新设立的奖项。这是根据2003  相似文献   

5.
孙智信 《国防科技》2006,(10):28-30
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又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国防科技特别是国防高科技,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和突出标志,代表着世界科学技术最前沿、最敏感、最重要的领域和方向,既是先进生产力,也是先进战斗力。在国防关键技术领域抢占先机,就意味着抢占了未来的战略制高点,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军事变革中掌握战略主动权。国防科技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之一,它直接为军事安全服务。而军事安全作为传统的国家安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仍然在国家安全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国防科技安全战略是国家科技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歼-10群英国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06年度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一批军工项目获得了重要奖项,其中,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歼-10飞机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10飞机研制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协作面最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数十万人参与了整个工程的研制工作,涌现出了歼-10飞机行政总指挥刘高倬、总设计师宋文骢、总工程师薛炽寿、试飞总师周自全、成飞公司董事长罗荣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杨伟等一批领军人物,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群英图”,本刊只能选取其中几位呈献给读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创新团队,以“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这一成果,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本期同时将这个创新团队的风采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0,(1):F0003-F0003
2010年1月11日上午,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军队油库站安全关键技术与装备系统研究”项目组负责人、我院军事供油工程系赵晓刚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大会,与其他获奖代表一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8.
钟华 《国防科技》2006,(10):22-27
在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随着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日益完善,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科技系统已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技术支撑,也成为外部势力控制、制约和破坏的重点对象。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各国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在谁掌握了高新科技的主控权,谁就拥有综合国力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权的一片感悟声中,世界各国也高度重视科技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纷纷加强科技安全战略研究,制定科技领域的安全战略,或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强调科技安全问…  相似文献   

9.
事件     
《环球军事》2013,(3):6-6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1月18日,雷达专家王小谟院士和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院士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13g以来,第一次授予军工装备专家。长期藏身于中国军工后台的科学家,首次公开站在了国家最高领奖台上。王小谟是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哲敏是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焦点。在1月6日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途中刷新了中国高度;在1月10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张存浩、程开甲,都是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在国防科工局刚刚发布的2013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中,也处处都闪烁着科技创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嫦娥二号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党和国家对工程研制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回顾两年来“嫦娥二号”的每一次跨越.都仿佛聆听到科技创新的激昂旋律。  相似文献   

12.
那一年,在隐约可闻的枪炮声中,他选择留在大陆,投入新中国的怀抱;那一年,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里,他随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那一年,在病患孩子绝望的眼神里,他将事业锁定在冷僻的"一根肠子"上;那一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天,89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问诊、查房,指导学生为患者做手术……他是黎介寿,一位从军50载的共和国院士、一生都在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战的战士。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月9~10日,中船重工第十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1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军队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作出指示、批示或发来贺信,对中船重工2011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2012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国防工业科技进步,提高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在全区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黄璜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强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刻意追求和必然选择。我国要从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林,也必须作出这样的选择。正是...  相似文献   

16.
西船公司按照加快建设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煤机装备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主动融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整合相关技术资源,瞄准国家新兴产业、能源环保产业,大力开发煤炭洗选装备产品,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开发了6大类17种洗选煤设备产品,部分产品已实现销售。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煤机装备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正>当地时间2月17日至21日,中船重工作为"中国军工"国家展团代表之一,携众多新型装备参加了第14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IDEX)。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受邀出席开幕式,在会展上与多国军政代表团进行会晤交流,并走访考察了多家国际知名军工企业及相关装备。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吴晓光随同参加。在国防科工局的统一组织下,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既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尤其是在战略性产业和关键性领域拥有独特优势的国防企业,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支撑着民族的脊梁,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国防企业如何突破观念、机制的桎梏,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强筋健骨”?学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承继八一四厂40年优良厚积,历经几年来企业的创新再造,个人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以满足国防需求为根本,集优创新,支撑发展八一四厂属中核集团公司成…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目标、作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以人为本”科学技术发展观的起源与科学内涵,即科学技术应该回归人本位,科技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就是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现代化。指出我国现阶段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科学技术发展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军事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并潜伏着强大的生产力。将军事科学技术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之中,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分析了军事科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军事科学技术向国家经济建设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认为要使军事科学技术尽快转移为直接生产力,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化军事科技体制改革,下大力气研究和解决阻碍军事科技向国家经济建设转移的实质性问题,在科技的起点上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