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同是一个兵     
他们曾经离我们是那么的远,因为他们中有的人为祖国出生入死的时候我还没出生;而他们离我们又是这么的近,因为他们的挂像就镶嵌在部队的基层,我们每天都能够见到他们。挂像中的他们是那么的肃穆端庄,我曾经天真地认为他们是在瞬间完成  相似文献   

2.
他们是优秀的军旅艺术家,他们在舞台上光彩照人,与他们相伴的总是鲜花和掌声。然而,在《军营大拜年》为兵服务的路上,他们踏着冰雪,冒着严寒,走进大漠,走进深山,走进边陲哨所,他们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引吭高歌,在寥无人烟的边陲哨所与战士促膝聊天,他们的真诚给战士们送去了温馨,他们是边陲哨所战士心目中最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3.
干当兵的活,想带兵的事,做懂兵的人。50天,他们记住了:煞费苦心叠好了"豆腐块",班长会告诉他们,叠的是被子,练的是作风;走着反反复复的"一二一",班长会告诉他们,走过的是路程,得到的是素质;喊着震耳欲聋的呼号声,班长会告诉他们,花费的是气力,收获的是气质。在这里,他们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军营沃土的营养,在摸爬滚打中打磨掉了文弱的书生气。  相似文献   

4.
战火中诞生,风雨中壮大。从弥漫硝烟里走来的中国民兵,从一诞生就与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参战支前,他们是战斗员:建设家园,他们是排头兵:维护稳定,他们是突击队。如今,他们又成为追逐强国强军梦想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我们在课本和长辈的讲述里认识他们,我们民族的英雄——有一种暖男叫雷锋;有一种血肉之躯叫黄继光;有一种豆蔻年华叫刘胡兰;有一种身高标准叫董存瑞;有一种生死与共叫狼牙山五壮士……曾几何时,我们当他们是高山大川,当他们是钢铸铁打,当他们是生活在文字里的人物,如此遥不可及。后来,我们穿上了军装,和他们中的很多人走进了同一支队伍,甚至见到了他们当年的知交、战友、亲属,然后我们站在了他们的陵墓之前。我们突然意识到,或许遇到了那个历史时,我们也会成为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6月"感动兵团十大人物"晚会颁奖词这样赞颂他们:"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和田,他们用双脚丈量的是不朽的历程,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他们像沙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绿洲。老兵们始终是忠诚的战士,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这不仅是对他们伟大精神的赞颂,也是他们壮丽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就是十四师四十七团的  相似文献   

7.
他们是解放军在2006年用平凡锻造的十张闪耀着金子般光泽的厚重名片。他们是十面迎风招展的旗,他们是十座耀眼夺目的星,他们是十粒品质优秀的种,他们是十道横跨蓝天的虹……其实,他们只是十张普通平常的脸。我们通过2006年的报纸杂志和电台电视网络诸多媒体头条认识了他们,从他们的事迹中领略了中国军人的崇高和光荣。这十张脸是中国现役军人千万张面孔在2006年中国军营这一特殊时空的精神显影。中国军营典型脸谱因他们的列队更显丰富与多彩,动人而可敬。  相似文献   

8.
热血忠魂     
杨波 《兵团建设》2015,(4):12-15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援疆群体,他们深深地扎根在边疆的土地,不仅给戈壁大漠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牢不可破的稳固边防。他们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英雄群体,是复转军人的楷模,是稳疆兴疆的先锋队,他们就是1964年复转兵团的海军老兵。《热血忠魂》为你讲述他们激情燃烧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他们是海军“嫁出去的‘闺女’”他们是驻守在海拔最高处的水兵他们是距离月亮太阳最近的水兵他们被誉为——6月11日,我们驱车穿戈壁,越野滩,攀达坂,过雪山,经过12个小时长途跋涉,来到驻  相似文献   

10.
他们曾经是军人,他们是军事文化的拥趸,退伍数年后,惯性使然,在他们自己的队伍里,他们仍不由自主的坚持着“部队的那一套”,他们取得了人生巨大成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每个士兵都当将军是不现实的,这些退伍兵独辟蹊径,在另一个领域内实现了他们的“将军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众多优秀退伍军人里拎出10人,是为退伍10大榜样。  相似文献   

11.
他们是2006中国军营的闪亮名片和显著地标。他们是2006军旅纪实剧中的主打线索和主角。他们是2006中国军营封面上的偶像派和实力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典型。他们共同构筑了2006中国军营的典型轮廓和媒体头条,他们同属于2006年中国军营“史记”中的列传名单。记录2006年发生在中国军营的一切,你势必要围绕他们展开。2006年的中国军营,叙述他们已足够。  相似文献   

12.
在渤海之滨,美丽的秦皇岛海港区,有这样一支民兵队伍:扑救山火的战场上,他们身先士卒;抗洪抢险第一线,他们顽强拼搏;救死扶伤的阵地上,他们奉献爱心;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他们默默巡逻……他们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再就业孵化基地的民兵抗震救灾排,一支编兵在民营企业的民兵队伍。再就业孵化基地,是由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以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民心工程。孵化基地的企业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企业,或者是为安置特困下岗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3.
他们被称为"小巨人",他们是一支专职的应急"拳头"力量。在天津警备区,每个区县人武部和预备役团都有一个班的"小巨人"。平时,他们是政治思想辅导员、专业课目教练员、装备器材维护员、库所设施保管员;战时,他们是班排行动指挥员、信息系统操作员、应急车辆驾驶员。"小巨人",是天津警备区对应急专职骨干的称呼。应急专职骨干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后备力量建设中还  相似文献   

14.
他们中有的是地方党政领导、企业老总,有的是一线工人、公交车驾驶员,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预备役军人,他们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心中还承载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强军梦。  相似文献   

15.
热爱军营,磨炼自己,增加阅历……,带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梦想,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追求,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穿上了军装。从此,他们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名士兵。他们的履历中,除了学士、硕士,还将在两年后填上战士这个学历。他们的当兵故事刚刚开始,属于他们的传奇和梦想正在从这里出发。  相似文献   

16.
有少数转业干部反映,说他们从确定转业到办离队手续,没有领导同他们谈话,只在开始时让人给他们送来了一张表格要求填写。对此,他们感到很失望、很难过。据了解,这不是个别现象。应当明确,同每个确定转业的干部作一次恳切的谈话,倾听他们的意见,体现了组织对转业干部的关心。应该重视做好这项工作。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是军队干部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各级组织要主动关心他们,给他们送温暖。工作要尽可能做得细一点,不应草率从事。有些转业干部,在部队奋斗了十几、二十几年,特别是那些长年在边防、海岛等边远艰苦的地区和在飞行、舰艇…  相似文献   

17.
2008,川之上,国有殇!如同每一次发生自然灾害一样,当这场罕见的大地震袭来时,子弟兵们又一次在第一时问出现在挽救人民生命的特殊战场。在地震灾区的一个个城市街区,—处处房倒屋塌的废墟,一座座乡镇村寨,他们与时问赛跑,与死神搏斗。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仍然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顽强,他们的坚忍,全国人民终究会牢记于心。此刻,我们选取了一些救灾现场上军人的典型面孔向你呈现。他们或许是个人,或许是群体,他们的身影或明或暗,他们的面容也或许清晰,或许模糊。他们可能是位高权重的将军,也可能是刚刚入伍的90后新兵。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报以最热烈的掌声。2008,让我们记住这些军人的面孔。  相似文献   

18.
巡逻队——爱的守护者 守护着灾区,守护着百姓,守护着那里的一切。他们是爱的守护者。 在灾区的大街小巷,在灾民临时安置点,他们昼夜巡逻,身影随处可见;救灾物资分发点,因为有他们的引导,受灾群众排起长队,秩序井然;因为有他们及时发放灾情通报,群众情绪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吴起镇,参观了红军创建的窑洞兵工厂,采访了在那里忙忙碌碌的工人。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这样写道:"对吴起镇这些工人来说,不论他们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自由、尊严、希望,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中国做工,而且他们说他们是革命者。"试图通过《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20.
在嘉兴,无论是抢险救灾的现场、建功立业的竞赛,还是扶贫帮困、为民服务等活动,到处都活跃着佩戴“Y”臂章的国防新军。他们是部队,厉兵秣马,随时都准备鏖战疆场;他们也是工人、农民、干部,每天都拼搏在两个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他们是平凡而普通的,也是光荣而神勇的,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我们时代的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