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备役部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军经国会批准每年召募约二十五万人入后备役。除部分首次服役的人员外,大部分是新退出现役的官兵或服满第一期后备役后重新报名服后备役的老兵。美国后备役部队有两种编成:一种是按训练程度和调服现役的顺序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后备役又区分为编组和非编组两种。前者成建制,紧急动员时首先征召;后者不成建制,紧急动员时个别征召。第二类后备役人数很少,平时无组织,通常在全面动员的第二阶段个别征召,平时一般不参加训练。第三类后备役主要是在部队服役二十年以上的校级军官和高级军士,亦称退休后备队,战时只有当第一、第二类后备役中无合格人员时,才调服现役。  相似文献   

2.
大量动员海空军后备专业技术兵员参战支前,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动员了大量海空军后备役人员参加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保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军后备力量建设,也要自觉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这一特点,认真贯彻“科技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美国在保持一支精干的现役部队的同时,十分重视后备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为紧急动员作准备。后备役部队是美国在战争初期动员的首要对象,是迅速扩充现役部队兵力的主要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动员的总兵力近一千五百万人,其中后备役人员调服现役的三百万人;同时通过后备军官训练团,为征来  相似文献   

4.
罗燕军 《国防》2003,(10):42-43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未来配合现役部队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必须下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的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其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 一是要确立“一体化”建设思想。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都大量动用预备役人员参战的美国,一直重视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一体化”建设。其国会曾通过裁减常备军提案,但多次否决裁减后备役提案,相反还增加了后备役在“总体力量”中的比重,目前在陆军中50%的战斗部队和80%的后勤支援部队都由后备役人员担任。我  相似文献   

5.
杜新江  吴广晶  马剑 《国防》2004,(3):30-31
当今世界军事强国虽然拥有最现代化的常备军,但无一例外地都注重加强后备役部队建设,把后备役人员作为参战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使用。我们应借  相似文献   

6.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在全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动员,总计征召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后备役人员24.5万人。其中有10.6万人被部署到海湾地区(约占美军在该地区总兵力的19.6%),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都是朝鲜战争以来的第一次。 作为在高技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应付地区性危机,就在广大的范围和诸多的领域实施了如此大规模的兵员动员,对于我  相似文献   

7.
军事纵横     
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署的人力和武器之多是以前历次战争无法比拟的,而且死亡人数也是历史土最多的一次。 据有关方面估计,在1939—1945年期间,总共动员了大约9000万人参战,其中苏联人2200万,美国人1500万,大英帝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 死亡人数总计约达5500万,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为1300万。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  相似文献   

8.
2001年2月,美国国民警卫队第49装甲师接管了美军驻波斯尼亚维和部队的指挥权。美军后备役部队参与战争行动本来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这次维和行动却与众不同,它开创了美军后备役部队历史上的3个“第一”:越战后美军后备役师的第一次海外部署;二战后后备役部队司令部第一次取得对现役部队的指  相似文献   

9.
青原 《国防》2002,(1):42-44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取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做到“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台湾当局采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后备役兵员被视为“国家”总体战力量重要的一环。台军制定了“平时广积蓄、战时速扩张”的动员政策,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后备役兵员的快速动员能力,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任萧彤 《国防科技》2018,39(6):113-117
越南战争是二战以来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对其影响十分深远的一场战争。与面临整个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越南人民相比,受限于全球战略的均衡性和此次战争的非正义性,美国既无法在越南战场上无限制地投入资源,也不能在国内进行全面彻底的战争动员。这使得越南战场上美军参战士兵的心理更为复杂。他们既要面对残酷战场上的现实威胁,又需要承受国内反战势力的社会谴责。本文着重对越南战场上美军士兵战场行为心理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美国民警卫队第49装甲师接管了美军驻波斯尼亚维和部队的指挥权。它开创了美军后备役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次”,即越战后美军后备役师的第一次海外部署;二战后后备役部队司令部第一次取得对现役部队的指挥权;有史以来后备役部队第一次取得对多国部队的作战控制权。这次引人注目的行动标志着美军后备役建设已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后备役部队正逐步走上历史前台。  相似文献   

12.
战争动员是一个现代概念。1870年俄国首先使用这一术语。当时,俄国政府还制订了一份关于征集和分配后备役军人的动员计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规模巨大,关于战争动员的概念、内容、性质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动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民防动员、军费动员等。  相似文献   

13.
叶建  师玉来 《国防》2002,(6):52-53
动员民船参战支前,是国防动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民船动员必须着眼发挥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深入研究民船动员平时准备和战时运用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其参战支前作用。 一、摸清底数,搞好民船动员潜力调查  相似文献   

14.
魏玉祥  何灵 《国防》2001,(12):41-41
由于民船的民用特点突出,无论是船只的结构特点、机械布局,还是技术设备状况,都与军事需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用船只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给动员民船参战支前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快速、高效地组织战时民用船只参战支前,必须研究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健全法规,完善机制 健全的动员法规,科学的动员机制,是实施战时民船快速动员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动员法规和机制的建设。英国在马岛战争、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之所以能迅速征用大量民船,遂行海上输送、渡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8):74-77
1991财年到1998财年,美三军总兵力从198.5万人逐步12年调整——美国战争动员急转弯减少到140.7万人,削减幅度为29.1%。与此同时,后备役部队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一类后备役中的编组后如果要问,海湾战争对于美国人最大的军事心得是备役部队从1991年的115.3万人削减到1998年的88.1什么,那便是看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前所未有的破坏万人。国防工业则从1993年到1996年进行了为期4年力。美国人感到:由信息化带来的武器破坏力,虽然不像的“国防工业基础重组”。重组前,美国有国营的军工企核武器那样具有瞬间就能毁灭一切的能力,但却能够像业146家,…  相似文献   

16.
1994~1996年历时21个月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士气低落,伤亡1万余人,结果却未达到目的。1999年9月开始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士气较高,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军事打击进展顺利,仅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就几乎解放了车臣全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军开展了有效的政治攻心战。一、大力加强战前教育动员,使官兵认清形势和作战意义。第一次车臣战争,参战官兵缺乏心理准备,没有想到真要打仗,许多官兵甚至认为这场战争是“自己打自己人”,是“非正义战争”。此次车臣开战前俄军就大力开展了教育动员工作。主要做法是,通过组织参战官兵收看电视、收听…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国防》2001,(12):46-46
组织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广大人民群众参战支前,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是取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根据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实施快速有效参战支前动员应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18.
孙汉波  林齐华 《国防》2001,(12):38-39
民用船舶动员征集是指战时征集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参战支前,配合作战部队完成登陆作战任务的过程,是国防动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感到,组织民船动员征用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建立健全动员组织领导机构和顺畅的民船组织指挥关系 民船动员涉及面广、保障复杂、组织指挥难度大;民船编队在登陆作战中处于配合地位,动员和参战过程中的组织指挥与主力军团、地方各职能部门关系密切,大量的行动指挥、保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战争债券作为战争动员的有效工具,在从独立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的战争筹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债券筹资功能的演变与美国财政体制、经济实力和人民参战意愿的变迁密切相关。新世纪美国政府为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重启战争债券的发行,但付出的财政代价高昂。  相似文献   

20.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兵力运用超常加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作战消耗空前增大,征集动员民用运力保障参战支前,是后方部队快速机动到前线参战,及时输送补充作战物资的有效途径。研究和探索民用运力征集动员,是内陆地区国防动员委员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征集动员民力运力的准备和保障工作比较繁杂,在进行征集动员时,要突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