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学臣 《中国民兵》2014,(12):28-28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现在,紧迫的任务是要把政治工作的威信树立起来,回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等这样一些基本原则上来”。政治干部是“党代表”,是党的形象化身。政治干部的威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靠一纸任命就有了的,而是在“五靠”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在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河南省宝丰县人武部注重唱好“三部曲” 选拔好“入伍的”。宝丰县人武部对选拔对象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提出“政绩突出的优先;有武装工作经验的转业干部和退伍兵优先;年龄小、文化高的优先;个人思想好、群众威信高的优先”。由于严格条件、考核全面、选拔合理,部党委提出的专武干部配备方案赢得了县委常  相似文献   

3.
基层之声     
当前,对专武干部的管理问题上,管人不管事,管事不管人,专武干部不专武,兼职过多,部分干部年龄偏大,素质低下,着装不整,威信降低等问题突出,导致有的基层武装部对县人武部下达的工作任务,拖拉,打折扣,应付了事,或强调客观困难条件,执行命令不坚决。县武装部鞭长莫及,诸事只能请当地政府协助解决,一件事情,转来转去久拖未决,严重制约了武装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个领导干部 能否团结带领群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群 众中的威信。威信,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是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那么,威信从何而来呢 ?有人认为,有了权就会有威信,领导干部讲什么,下面就得听什么。这是一种误解。建立 威信要靠个人努力,需要群众的认可。公正无私树威信。究竟以什么为出发点去树立威信呢?回 答是:从 “公”出发。俗话说:“德高而望重,无私而生威。”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威信不高,群众 不买他的账,大多是私心太重,要么一事当前,先为个人打算,总想多占便宜;要么就是不 惜损害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解决“专武干部不专武”的问题,辽宁省西丰县人武部采取强有力措施,不断加强专武干部教育管理,使专武干部素质明显提高。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是针对以往存在“地方管人不管事、人武部管事不管人”的问题,主动与地方组织部门协商形成一条规定:凡专武干部配备、  相似文献   

6.
人武部改建后,军分区干部由于进出困难已面临着“三多”:资历深的多,职务高的多,本地籍的多,“上不了、下不去、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日趋突出。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科学合理的流动,才能用好用活干部,保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疏通军分区干部合理流动的渠道呢? 一是疏通与人武系统交流的渠道。县(市)人武部移交给地方后,从编制上切断了与军队交流干  相似文献   

7.
“公生明,廉生威”、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领导干部要树立起威信,就必须要做到廉洁自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甚至是身居要职的干部,虽是两袖清风,但在群众中仍是威信不高.  相似文献   

8.
所谓“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即个人在群众心目中享有的信赖度。由威望所产生的“威信效应”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它影响个人或群体的成败、命运。作为基层连队指导员,要使连队工作争先创优,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威信。那么,如何建立威信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截然不...  相似文献   

9.
习主席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和“过硬部门”要求,为干部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以增强能力素质、强化职能作用为核心,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干部部门、争做学习型干部工作者”活动,着力在深化认识、明确目标、创新方法、浓厚氛围上下真功求实效。  相似文献   

10.
专武干部管理办法应改革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现行干部人事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重大缺陷……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这种现象在人武系统也很突出。因此,改革专武干部管理使用办法势在必行。应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区别不同情况,实行  相似文献   

11.
误区之一人缘好则威信高。人缘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人缘好的干部不仅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也能团结周围的干部,还能赢得士兵的好评。但现在有的干部人缘好却变了味,从表面来看,这些干部与士兵关系很融洽,没有与谁红过脸、吵过嘴、闹过别扭,上上下下都没有...  相似文献   

12.
谁都知道,唱“黑脸”容易得罪人。但湖南省洞口县人武部政委龚超群,任政委两年来,大大小小的事上唱了不下50多次的“黑脸”,不仅没有得罪一个人,相反把部党委的威信唱高了,人武部的形象唱好了。干部、职工说起他唱“黑脸”的故事,不仅没有丁点儿的怨情,反而如数家珍赞不绝口,用干部、职工的话说:龚政委的“黑脸”唱出了正气。 去年8月,人武部党委决定投资20万元对民兵训练基地食堂进行“增容”改造。一位干部私下找到龚政委提出把这个工程项目承包给他的一位亲戚,请龚政委关照,并暗示“肥水不流外人田”。那位老  相似文献   

13.
下部队调研时听说,一位基层政工干部为了树立威信,平时总是沉着脸,说起话来冷冰冰,集合开会总最后到……常常“装”得架子很大、派头十足,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地位、增加分量,“像那么一回事”。结果可想而知,威信不增反降。由此联想到,时下有少数基层政工干部,树威信试图走捷径,不是脚踏实地下真功、用苦功,而是浮于表面说官话、显官气,整天想着把威严拿足,以为距离远一点、表情严肃点,威信就能高一点。事实上,政工干部适当保持威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下基层时认识了一位连队文书。最近,他来电话说是主动要求到战斗班“锻炼”了。这位战士不仅懂点“琴棋书画”、板报出得好,而且上面要点材料、战友立功受奖的事迹也大都由他执笔。干得挺好的为何“辞职”呢?在我反复询问下他才道出实情:连队干部时常让他买点日用品、买包烟什么的,却又常忘付钱,自己又不好开口要,实在垫不起,只好“辞职”。据了解,在基层类似现象不为鲜见,不仅干部中有之,班长、骨干中也为数不少。为何一些干部、骨干如此“健忘”呢?细细想来,缘由并不复杂:因为工作繁忙,百忙之中真就给忘掉了,此其一;因为钱数不多,三元…  相似文献   

15.
李晶  黄汉阳 《政工学刊》2009,(11):64-65
领导干部形象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奉公、语言有度、行为有谱,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提高自己的亲和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说,领导形象是领导者有效实施领导行为的“无形资产”。目前,我军绝大多数干部走得正、威信高,但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形象不佳,嘴馋、腿懒、耳偏、心散、手长。由此看来,有必要矫正领导干部的不良形象。  相似文献   

16.
人武干部作为当地军队的“窗口”.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军队的声誉和军人的威信。因此,解决好人武干部工作作风,以“五个模范”规范自己,是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当务之急。一是切实搞好教育,用思想管。首先是管好思想,加强对人武干部的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养成教育。二是严格条令条例,用制度管。以制度治人治事是从严治军、依法治军的保证,时刻做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抵制“酒绿灯红”的影响,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一、当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近些年来,各级党和领导针对部队的实际情况,在思想政治建设中一般都能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摆在重要地位.但是,在要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问题上,一些同志也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一是“过时论”.认为强调加强思想建设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都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只适应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大开国门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按价值规律办事,用不着再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二是“冲突论”.认为部队有《军官服役条例》,地方有《选举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在的问题是按法律落实就行了,再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会与现成的法规条例相悖.三是“妨碍论”.认为搞经济建设应当是管人与管事的结合,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利于发展市场经济,不  相似文献   

18.
李根成 《政工学刊》2002,(10):34-34
在基层 ,常见一些带兵干部这样说战士 :“让你干啥就干啥 ,问那么多干什么 ?”初听这话 ,以为是部属询问了某些涉密事项 ,做领导的不便公开讲解 ,可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一些管理中本该让战士清楚和明白的道理 ,或三言两语搪塞过去 ,或只字不提 ,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据了解 ,这种管理中重“管”轻“理”的现象在不少基层部队都普遍存在。究其原因 ,主要是一些带兵干部在管理过程中 ,误把管理当管制 ,认为抓基层就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别的不用讲那么多。于是 ,便出现了管理中的重“管”轻“理”现象。一是只“管”不“理”。只要求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强化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部队管理好,就要提高管理能力。所谓管理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军队管理的对象众多,管理的内容丰富,然而在众多的对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管好我们的干部。当前,有些干部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刚从院校毕业不久的干部,感到部队环境艰苦,工作紧张,奉献意识有所淡化;有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对进步发展受限制感到忧虑,认为与其苦熬不如早走,进取意识有所淡化;有的干部盲目攀比,看到地方干部穿的吃的…  相似文献   

20.
强化“参谋”意识●沈志明机关干部要想成为一名被领导赏识的好“参谋”,要强化四种意识。强化“参与”意识,实现由“奉命办事型”向“参谋智囊型”转变。当前,一些机关干部在为领导当参谋时遵命行文办事多、积极遗拾补缺少,被动参与意见多、主动出谋献策少,应下力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