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实施“21世纪部队”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建设“数字化战场”。数字化战场将是作战空间、作战速率、作战复杂程度都大为扩展或提升的战场。在这种动态的作战环境中,火力支援必须能满足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的要求,甚至要左右整个战场的进程,以不负“战争之神”的称谓。而美国陆军目前最先进的M-109A6型“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被确认为“目前美国合成部队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将更加力不从心。因此五角大楼在砍掉了许多研制计划的情况下,仍然保留了“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系统(包括XM2001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相似文献   

2.
“密封”服装 21世纪的士兵将处在“密封”的军服和配有传感器、能控制所有武器的头盔保护下。他们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彼此联络;通过头盔前额部分的屏幕观察到战场上的情况,这与为战斗直升机飞行员研制的最新型装备相似。他们的个人装备中还包括能随眼球转动而改变方向的传感器。士兵本人只要注视着目标就足够了,剩下的工作便可由装备来完成,这套装备的成本大约3万美元。大功率的微型便携式电脑、防激光眼镜和可制造小气候的密封军服将使新世纪的战士成为“超级斗士”。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大国不断加强无人机的研制和改进工作,无人机的作战任务正由传统的空中侦察、战场监视和战情评估等向战场抑制、对地攻击、长时预警,甚至空中格斗等领域转变。可以预言,在21世纪的战场上,特别是空中作战中,将会有大量无人机参战,空中作战的面貌必将发生极大的改观。展望21世纪的无人机,其重点将向隐身、进攻性、高空长航时、战略预警等方向发展,在未来的空中战场上,无人机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联合特遣部队”,是美军为适应21世纪初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而构想的一种新的兵力兵器组合形式。这一形式的基本特征是,三军力量统一进行作战编组。美军认为,在21世纪,战争将进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是数字化的战场,数字化战场上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这种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不是传统意义上,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联合作战。其多元性和整体性要求比  相似文献   

5.
"轰,轰……"土石飞溅,硝烟弥漫,一个个肩扛"Y"军衔的迷彩战士穿梭在战场上救死扶伤。6月14日.在贵州预备役师爱军精武比武竞赛场上.记者感受到  相似文献   

6.
王辉 《国防科技》2002,(4):64-6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起,一大批高技术群体骤然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来,大量的信息化武器装备进入战场,使战场的面貌日新月异,由原来的陆、海、空单一独立的战场,发展成为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多维化战场。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高技术战场面貌将又呈现那些高技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7.
隐身技术是继喷气发动机后出现的又一项革命性的高新技术,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使得许多隐身兵器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隐身兵器是指为了防止敌方雷达、红外、电子、声纳、可见光等探测系统的有效探测,普遍采用了隐身技术的兵器.隐身兵器的逐步广泛使用,已经预示着"无形战争"的到来,因此,有军事专家指出:隐身兵器必将成为21世纪战场的王者兵器之一.  相似文献   

8.
陆军是各国武装力量的基础,陆军武器装备是各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之一。21世纪初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部队过渡21世纪战场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杠杆作用,获得信息采集、控制和使用的主动权,而战场数字化建设是陆军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战场数字化主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将战场上的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探测系统、后勤支援系统乃至单兵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分布式的战场信息网络,在整个作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国军方的重视。近几年来,无人机的研制和改进工作迅速发展,从大型长航时到微型,包括无人侦察机、无人作战飞机等各类无人机纷纷出现。可以预言,这些无人机将在未来战场扮演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在未来战场上,军队将使用没有地雷的“雷场”。所谓没有地雷的“雷场”,实际上是依据战场上一定的地形,由无数的超低功耗、超小体积、超轻重量的微型探测器、微型摄像头和无线电设备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来监视战场上的态势,并将情报及时传送给指挥部,以便召唤火力,打击敌人。这  相似文献   

11.
美国开发纳米技术的经费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国防部系统;欧洲有关纳米技术的一项军事研究计划已在法国一个实验室开始起步。预计21世纪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微型武器将充斥未来战场。纳米武器是指那些外形轮廓尺寸在厘米以下,具有特定军用功能,可控制、可运动的微型机电装置。军事科技工作者已研制出了  相似文献   

12.
发展无人作战飞机的技术与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型无人机种——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无人机将一改在战场上仅仅充当辅助角色的状况,除了执行空中侦察、战场监视和毁伤评估等作战支援任务外,还能执行压制敌防空系统、对地攻击,甚至对空作战等主要作战任务。无人作战飞机不仅能在未来战场上与有人战斗机并肩作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替代后者,成为未来空中作战的主力航空武器装备之一。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将引起未来空中作战的组织编制、条例条令、作战原则、战术思想乃至装备采购策略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掌握信息历来是军事家取胜的基本要素。离开信息,所有的军事行动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未来战场将演变成利用声音、电磁频谱、调制解调器和电传等手段传递数字信息的巨大平台。21世纪的陆军正是围绕着信息化进行发展,21世纪的战场也是围绕着信息化进行建设的。而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战场系统和信息的数字化,即用数字式通信系统和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把战场上的各种武器平台和各兵种分队(直到单兵)连  相似文献   

14.
在引发21世纪武器装备革命性变化的高新技术中,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生物技术将成为军事高技术的制高点。有识之士认为,现代化生物武器是一支重要的或慑力量,在未来战场上,生物武器比原子弹更可怕。据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将有十大生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战场,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战场。因此,把军事斗争军需保障准备定位在保障打赢数字化战争上,加强数字化战场军需保障理论研究,对于提高未来作战军需保障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数字化战场对军需保障的影响与要求(一)一体化的作战行动,要求军需保障一体化数字化战场上,将是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的联合作战,军种间作战的界限将不易区分,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战斗勤务支援  相似文献   

16.
“十字军战士”火炮系统是美国陆军于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先进野战火炮系统/未来装甲补给车(AFAS/FARV)”计划的最终产物,是为21世纪信息化战场环境专门设计的第一种地面战斗车辆,预计作为2010年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主要的火炮支援装备,为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提供间接火力支援。“十字军战士”计划于2003年开始生产,2008年前投入使用,取代已有40年“军龄”的陆军 M109系列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及其 M992/M992A2弹药支援车(FAASV)。“十字军战士”曾被美国陆军誉为“陆军现代化皇冠上的珠宝”。  相似文献   

17.
本期推荐院校: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名片"零距离"培育军械人才推荐人: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校长苏群星推荐理由:我们的学员,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拉得出、打得赢,即使在"战场"上也能HOLD住!毕业前夕,某实战训练场,炮火纷飞、狼烟四起。一场在实装、实战背景下的综合演练"砺剑——12"在武汉士官学校正式拉开帷幕。战场上,某装备操作手呼叫××,"某新型高炮出现故障,请求支援"。几分  相似文献   

18.
王霄 《环球军事》2004,(23):38-3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形势风云突变。德意日法西斯挥舞着屠刀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危难时刻,掌握侵略者的动向,窥测敌人的意图,攸关民族命运、国家存亡。英伦三岛仰仗"超级秘密"顶住了希特勒的狂轰滥炸,"魔术"则帮助美国稳住了太平洋战场的危局。鲜为人知的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中国密码破译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叶的战场将是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的战场。轻武器是未来战场上步兵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结合国际新形势下轻武器的发展趋势,未来战争的战术技术要求的改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利用,对轻武器未来的发展将如何不断得到更新、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军事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特殊需要,一般来说总是最先吸纳人类社会最新的科技成果,而这些最新技术的应用直接导致了军事技术革命和一大批高新技术装备的出现。预计在21世纪战场上,高新技术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变未来战场的面貌。 纳米技术——让21世纪军事斗争面貌改变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时,高科技领域里有支异军正在突起,这就是纳米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微米层次深入到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次,使人类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纳米技术是指在千万分之一米到十亿分之一米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一纳米即一米的十亿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