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范围内常规潜艇力量的不断扩张已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尤其是以俄罗斯为主的各国争相研制新型潜艇,与潜艇相关的先进技术的扩散更加引人注目。从下述国家潜艇的发展中,可以窥见世界各国常规潜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俄罗斯的 K 级和“拉达”级俄罗斯海军中现役有24艘 K级常规潜艇,其中16艘是性能稍  相似文献   

2.
据外刊报道,越南海军于1997年从国外引进2艘小型潜艇。这种潜艇的水面排水量为90吨,水下110吨;水面航速12节,水下8节;艇员4人,可载6~7名蛙人;续航力水面10节时550海里,水下4节时50海里。从上述战技性能分析,越南海军引进该型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引进中型常规潜艇训练人员;二是装备其水上特工部队。说到越南海军的水上特工部队,那可是一支以赫赫战绩而闻名遐尔的部队。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3~2004年世界舰艇年鉴中登记,除了吨位不足100吨的袖珍型潜艇以外,从最大型俄罗斯的2.65万吨“台风”级核潜艇,到最小型德国的450吨205型常规潜艇,及至朝鲜的277吨San—o级常规潜艇,世界目前共有42个国家拥有419艘潜艇。  相似文献   

4.
212型潜艇是德国HDW船厂于1990年在209级1200型潜艇的基础上,加装燃料电池系统,并换装性能更先进的声呐、潜望镜及武器系统而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型装备燃料电池AIP系统的潜艇。后来,德国海军根据意大利海军的要求对212型潜艇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潜深增大,并采用了改进的外部通信系统和更好的逃生设备,称作212A型潜艇。该型艇既能反舰,又能反潜和攻势布雷,是一型设计新颖、性能优良、能较长时间在水下进行战斗活动的新型常规潜艇。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基洛”级潜艇(西方称为 K 级)是由前苏联红宝石舰船设计局设计的,具有世界80年代先进水平的常规动力潜艇。该级潜艇1990年在远东共青城造船厂完成首制艇的建造和试验,并开始装备前苏联海军。苏联解体后,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俄军方对 K 级潜艇进行了改进并出口国外,出口型号共两种,877型和636型(877的改进型),都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孙柱国,研究员,1937年出生在河南省巩县,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三系(现为航海工程学院),参加了我国第一型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鱼雷发射装置的研制工作,是我国首型测绘仿制鱼雷发射装置的产品负责人(总设计师),曾任第705 研究所所长,是我国鱼雷发射装置研制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常规动力潜艇家族中,俄罗斯的“基洛”级与德国的209级以其优越的作战性能,成为上个世纪海底世界的统治者。直到今天,人们仍认为这两型潜艇是常规动力潜艇中的经典之作,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最优秀的常规动力潜艇研制水平。谁将真正成为大洋里的霸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两型潜艇加以比较,还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常规动力潜艇家族中,俄罗斯的“基洛”级与德国的209级以其优越的作战性能,成为上个世纪海底世界的统治者。直到今天,人们仍认为这两型潜艇是常规动力潜艇中的经典之作,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最优秀的常规动力潜艇研制水平。谁将真正成为大洋里的霸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两型潜艇加以比较,还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法国舰艇建造局(DCN)推出了“鲉魚”级新一代常规潜艇,欲与德国潜艇争夺潜挺客户。在1997年和2002年,法国分别与智利和马来西亚海军签定了“鲉鱼”级潜艇销售合同,2005年9月,印度又与法国签定了新购6艘“鲉鱼”级潜艇的合同,印度原已从德国和俄罗斯购买了209型和“基洛”级潜艇,此前俄罗斯也在向印度兜售新一代“阿穆尔”级常规潜艇,而印度却选中了法国新一代潜艇,说明法国潜艇的性能、技术转让力度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吸引力,并且这又一次印证了法国县有较强的潜艇科  相似文献   

10.
靳涛 《当代海军》2006,(9):70-71
20世纪50~80年代无疑是前苏联潜艇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当时,苏联潜艇不仅达到了世界水平,而且在许多方面是领先的,所创造的一些世界纪录甚至至今未被打破。和平时期产量最大的潜艇——613型常规潜艇40年代末,苏联第18中央设计局(今“红宝石”中央航海技术装备设计局)制定了613型中型潜艇(北约称为“威士忌”级)的技术文件。该文件体现了二战期间各国所积累的潜艇制造经验。613型艇潜深达200米,水下最大航速13.1节,武器为12枚鱼雷或24枚水雷,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设备。50年代,苏联的4家造船厂一共建造了215艘613型潜艇。  相似文献   

11.
SUT鱼雷是战后德国研制的第二代重型电动线导鱼雷。SUT鱼雷于1980年服役,随着209型潜艇的出口而在多个国家海军中"落户",现在早已停产。与209型潜艇相同的是,SUT鱼雷也仅用于出口,德国海军从未装备。尽管从基本性能数据上看,SUT鱼雷与MK48、"旗鱼"等大型热动力鱼雷存在差距,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  相似文献   

12.
美国MK46鱼雷     
一、研制背景MK46鱼雷是美国继 MK43和 MK44鱼雷之后的第三代小型反潜鱼雷。1950年开始研制的MK43鱼雷,于1951年服役,它是美国第一代小型反潜鱼雷,也是鱼雷史上第一型最小的鱼雷,为小型鱼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因技术性能较低,如航速15节,与常规潜艇速度相当,难以打击潜艇。为此,1952年美国开  相似文献   

13.
1944年1月16日,德国海军格奥哈特中尉指挥的U66号U型潜艇从位于比斯开湾的法国洛里昂出航,开往西非沿岸的弗里敦至几内亚湾海域执行任务。U66号潜艇是一艘远洋ⅨC型攻击潜艇,1941年1月建成服役,水下排水量1232吨。由于在建造时它的艇体长度大幅增加,艇上燃料柜容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可储备燃油高达208吨。因此,其续航力也加大了,当在水面以10节速度航行时,其航程为13450海里。  相似文献   

14.
《现代舰船》2004年第4期“猜想210”一文,再次引发了广大读者对美、俄潜艇性能的关注。在以前关于美、俄潜艇对比的文章中,通常会从潜艇自身的噪声特征和武器系统等方面对双方的作战实力加以分析,但是决定潜艇作战能力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该型潜艇所配备的声呐系统性能的高低。冷战期间美、俄对潜艇声呐系统的研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其技术研发能力基本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下面就对双方现役的综合声呐系统作一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5.
潜水艇的耐攻击性依据它们逃逸被探测目标的能力而定。目前,在开阔的海洋中,潜艇位置的隐蔽性能比探测潜艇的能力好得多。而海洋是浩翰的。很明显,潜艇探测不是十分有效的,事实上苏联和美国双方均继续创建了更多的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和攻击型潜艇就足以说明了,这些新艇比以往的更有战斗力,而且隐蔽性能好。 从战略观点来看,反潜战技术和性能与战术反潜战技术和性能是极不相同的。战略攻击艇(能发射弹道导弹的潜艇)能携带它们的导弹——运载核武器,用以对付敌对国家。与此同时利用部署和作战逃逸模式以减少白身的易损性。另一方面战术或攻击型潜艇必须逼近其  相似文献   

16.
潜艇自航模试验技术是以按照相似理论设计建造的潜艇自航模型为基础,集成了控制系统、测量系统、通信传输系统,可进行潜艇操纵性、快速性、隐声性等航行性能试验的综合、开放的试验技术,是潜艇水动力综合性能研究的新方法,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补充与拓展。美国通过三条潜艇自航模试验研究,已经将潜艇自航模发展成为系统性、综合性的潜艇航行性能试验评估和设计优化的主要平台,其产生的大量研究成果是促进美国潜艇技术水平持续进步的强大动力,也使潜艇自航模技术成为美军新型潜艇研制体系的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的潜艇自航模技术已具备潜艇在水下空间机动的试验研究能力,正在向综合航行性能试验、验证、优化设计功能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1月29日,荷兰海军部通过英国BBC广播电台对外宣布:“一艘荷兰潜艇用鱼雷击沉了一艘德国法西斯的潜艇。这是荷兰潜艇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我们的潜艇决不惧怕任何德国潜艇。”这就是发生在二战期间,一艘荷兰O型潜艇成功击沉一艘德国U型潜艇而大获全胜的战斗。在O21潜艇1941年的航海日记里,对这次潜艇遭遇战是这样记载的:“1941年11月28日,从艉部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命中,成功击沉一艘德国U95潜艇,救起12名幸存者。”  相似文献   

18.
SMDM自航沉底水雷是介于水雷和鱼雷之间的一种水雷。它由现有的533毫米或650毫米鱼雷增加一个硬件而成。用于不适合潜艇布雷或有强大反潜兵力地区的潜艇布设。Ⅰ型鱼雷式水雷是把鱼雷的推进部分与含有2个通道音响和磁性爆炸装置的水雷新模块结合在一起。Ⅱ型鱼雷式水雷较简单。它将2个通道的音响和磁性爆炸装置直接装在现有鱼雷的雷头内。 SMDM自航沉底水雷通过潜艇的鱼雷管发射,航速为70节。布雷深度可从4~8米到100~150米。当到达布设地点后,此雷即自行沉入海底,成为沉底水雷。Ⅰ型的有效寿命为6个月;Ⅱ型的有效寿命为1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3日,由德国HDW公司生产的南非海军最新型潜艇S-101号建成。它是德国209型潜艇最新的出口型号1400M型。该级潜艇水下排水量1594吨,全长62米,采用柴电混合动力,单轴输出,功率3.7兆瓦,水下最大速度 21.5节,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这是第一次公布该艇内部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从性能上看,两型濒海战斗舰都具有航速高、机动性好的特点,都达到了40节以上的高速。"自由"号从静止状态加速到46节的时间少于2分钟,以全速航行时,可在7个舰长的距离内做360°回转。"自由"号(LCS 1)与"独立"号(LCS 2)濒海战斗舰之间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