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朝灭亡的前夜,万户巴丹归附于明朝并授平凉正千户,后裔散居于固原境内从事草原民族传统畜牧业。明朝初年,北元兵锋经常南下与明朝沿边发生军事冲突,包括蒙古上层或明或暗的唆使和相约;再加上官府的欺压和官吏的贪婪,巴丹后裔满俊于1468年在固原起义,以石城为根据地与明朝官军抗衡。文章论证了满俊起义的时间与性质,分析了背景与原因,论述了石城围剿战的整个过程,认为石城之战提升了固原军事机构设置层级,为之后陕西三边总督驻节固原统御整个西北地区军事防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事备忘     
1841年2月26日,英军在鸦片战争中攻陷虎门,并占领10余座炮台和1000余处炮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英勇战死,这是中英鸦片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作战。 1895年2月12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等主要海军将领在威海之战兵败后自尽殉国。17日,日本联合舰队开进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看明朝的电视剧时,常看到"厂卫"里的人抓捕人."厂卫"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在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恐怕要数明代的"厂卫"了.在明朝,中央除设刑部等部门依法办理案件外,还设置了"厂卫"办案,"厂卫"直接隶属于皇帝,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它主要掌握大臣的动态,搜集谋反人的情报,处理违旨、对抗朝廷的人.  相似文献   

4.
1884年6月,法国侵略者公然入侵我国。在法军统帅尼克里率领陆军侵占我国边疆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被我民族英雄冯子材率军抗敌,取得了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的同时,法军海军提督孤拔中将也率舰队入侵我东南沿海,爆发了著名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但法侵华海军提督孤拔在海战中被炮击毙命成了历史之迷。  相似文献   

5.
战争轶闻     
关天培的特殊遗物 抗英民族英雄关天培,临战前曾千里迢迢从广东虎门寄一木匣回故乡江苏省山阴县(今准安县)。 原来,任广东水师提督的关天培镇守虎门威远炮台,在虎门其它炮台沦陷后,自知人少难支便派人到广州向琦善求援,但遭到拒绝。为鼓舞士气,决心以死报国,关提督毅然坠齿数枚,剪发一束连同几件旧衣服一起装进木匣里寄回家,以表达忠贞爱国,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视死而归的英雄气慨,也作  相似文献   

6.
1683年,康熙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东征台湾。施琅统率水师,经7天惨烈海战,击溃据守澎湖的郑军水师,逼使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降清,从而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这个历史业绩的获得,是历经了20年艰难、反复的较量,清朝付出重大代价夺得闽海的制海权之后才取得的。一、明末清初水师装备和海战战术概述明朝水师的装备状况,可以从茅元仪的《武备志》中看出个大概。该书第11册,第116、117卷的“战船”篇,分列出各类战船,并附有图示。战船中的主力舰为福建所造的海船,统称为“福船”。它们按大中小分为六种。一、二号名福船,高大体重,为主将的座舰。三…  相似文献   

7.
军事百科     
何谓“锦衣卫”“锦衣卫”简称“锦衣”,官署名,即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于明朝洪武15年(1382年)设置。原先是护卫皇帝的亲军,掌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赋予巡  相似文献   

8.
吴琼 《当代海军》2002,(10):38-39
萨镇冰,我国海军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历任广东水师提督、海军统制、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著名作家冰心的父亲谢宝璋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萨镇冰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9.
在元朝统治的90年内,起义烽火连年不断,最后汇合成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红巾军起义。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参加起义后,在浙东一些大地主的帮助下,势力不断扩大,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同年9月,明朝北伐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明朝疆域东起朝鲜,西至新疆,南达安南,北尽外蒙,纵横逾万里。开国伊始,朱元璋恢复汉唐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发展生产。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将都城迁到北京,亲率大军"扫  相似文献   

10.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江苏省太仓市,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 600多年前,这位明朝航海家率领水军从这里走向海洋,播撒和平友谊种子,向世界展示了明朝水军的风采。 600多年后,在郑和船队启航的古渡码头,一支身穿迷彩服的矫健队伍,年年由此誓师出征,在海上练远程支前保障、遂行多样化任务,成为一支远近闻名的海上支前劲旅。这支队伍就是太仓市海上民兵应急大队。  相似文献   

11.
王红 《现代舰船》2011,(6):48-51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远航西沙群岛,进行了引人注自的巡视和勘测考察。作者主要以20世纪30年代记者采访李准写成的《李准巡海记》为参照,描述了李准等的西沙之行,包括巡视过程、为岛屿命名和勒石升国旗等。李准等的西沙之行再一次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对西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100年前的那场“七.二五”惨案至今令亿万华夏子孙义愤填膺。 1894年7月,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接到李鸿章密令,派遣军舰从塘沽护送外籍运兵船到朝鲜牙山前线。 根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命令而在塘沽集结的清军已做好渡海到朝鲜作战的准备,清政府雇来的英国运兵船“爱仁”、“飞鲸”、“高升”三条火轮已向大沽口移动,从旅顺口启航的北洋海军护航舰船正向大沽口驶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1996年12月4日,我国最大的通讯机构——新华通讯社向全国所有新闻传媒播发了这样一则通稿:违法制作美化日本军国主义游戏软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日本光荣公司被处罚。 以下是通稿原文:今年4月1日至7月2日期间,日本独资企业天津光荣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审核,违法制作了从日本光荣株式会社承接的电子游戏软件《提督的决断——  相似文献   

14.
毛元佑 《国防》2008,(1):74-75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后,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占领北京,攻陷南京,兵临浙江。全国各地掀起了抗击清军的浪潮,明朝宗室的几个藩王也先后成立了3个南明政权。1645年初夏,当清军占领杭州时,浙东地区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一个26岁的读书人张煌言,从此开始了长达19年的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15.
边防军镇明太祖朱元璋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旗帜下,南征北战,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政权。明初的洪武年间,明军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把元军的残余势力赶到了蒙古高原一带。但是,退居大漠以北的“元人北归,屡谋兴复”,企图卷图重来,不断向南进犯。到了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清军强大起来,开始觊觎关内。于是明朝“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筑垒,或挑堑”,大修长城,设立边关,建立军镇,加强北部边防。明朝初期,明廷沿长城东西一线的险要地带建立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后迁榆林)4个边防军镇,正统(1436~1450年)…  相似文献   

16.
李占良 《国防》2007,(12):59-61
明朝末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崛起了一个名叫女真的民族,其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后,即率领部众向明政权发起进攻.  相似文献   

17.
甲午黄海海战,是中日两国近代海军的主力决战。李鸿章经营了近二十年的北洋海军,经此一战,便损失了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和广甲五舰,合计九千多吨,死伤管带以下官兵千余人,从此丧失了制海权。北洋海军战败受挫,不是偶然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海军提督丁汝昌主观指导失误,对这场关系全局的大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和战斗决心,  相似文献   

18.
明朝末年涌现了许多抗倭民族英雄,尤以戚继光最负英名。可人们也许不知,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谭纶也是抗倭名将。1502年,谭纶出生在江西宜黄  相似文献   

19.
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是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第一次海上军事冲突 ,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对鲜为人知的屯门之战进行了史料分类和梳理 ,并认为中葡关系的恶化导致明朝强化海禁政策 ,对其后“嘉靖大倭寇”的泛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元1841年2月26日,在投降派裁军毁防,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时年六十岁、“身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亲临虎门靖远炮台,“亲燃炮火”,率部与英国侵略者浴血死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与游击麦廷章等四百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成了我国最早为抗击外围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高级将领。关天培阵亡的消息,使已被“革职待罪”的林则徐悲痛欲绝。他愤然写下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