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期间,农村籍战士小王父母来队时捎来一只烧鸡,说什么请我准许给孩子开次小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似乎也听到了自己母亲倚在老家电话旁的叮咛。小王很快就读懂了我的心思,连忙接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个兵     
父亲是个兵。准确地说,曾经是个兵。更准确的说法:先是国民党的兵,后当共产党的兵。但胜利解放海南岛后,他却放弃了荣升的机会,当了“逃兵”——其时,母亲已有了大姐,家里的日子紧得很,他心里放不下她们母女俩啊! 母亲去世早。我以前没有认  相似文献   

3.
电话中得知母亲要来部队看我,心里很是激动,一连几天都睡不着觉。我的老家在苏北一个贫困县,当地人大多以种地为生,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为了能让孩子读书上学,父辈们哪怕是喝稀饭、吃萝卜干,甚至去讨饭都愿意。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没指望。鸡窝里能飞出个金凤凰”,唯一的愿望就是我们兄弟俩能跳出农门,做个自食其力的人。  相似文献   

4.
一位同事愁眉不展,问起缘由才知道,他出生不足两月,母亲就丢下他与人私奔,是奶奶把他养大的。现在母亲得了癌症将要离开人世,很想见儿子一面,他开始执意不见的同时,心里也纠结:当年母亲丢下自己,是她绝情,不近人意,可眼下亲生母亲离世前想见一面,自己却不能满足,不是和当年母亲一样绝情吗?他最终去了医院。在走出病房的思索中,他渐渐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客人就是接纳自己,容得下形形色色的人,就是在内心深处悦纳了一个又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5.
给母亲洗脚     
春天来了,我想人间一定有很多的温暖在角角落落里蓬勃生长着!这的确是个温暖的季节,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些事情来, 我被我自己感动了……寒假回家过年,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渐渐地多了,脸色也越来越沧桑,我心里真的好痛!眼看着母亲一年比一年衰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难过揪着心,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家里最苦的是母亲:父亲是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我们兄  相似文献   

6.
孝子情     
5月21日,河南省虞城县店集乡张桥村出现奇特一幕:村外一个身穿孝服、面戴口罩的男子跪地痛哭:“娘啊,儿不孝,不能回家为您老送终……”而几百米外,男子的老娘正办丧事,这名男子却不能近前。 男子叫张传领,34岁,某预备役高炮团预任军官。张传领4月份在新疆出差时接母亲病重电话。5月12日,家人电告母亲病危,想见他一面。张传领急忙乘火车赶回。下火车后他看到好多人都戴着口罩,谈论外出人员归来对非典传播的潜在危害时,心里思忖着,自己在火车上坐了两天两夜,不敢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唠叨     
母亲生于1945年,今年74岁。和一般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样,母亲爱唠叨。记忆中,母亲唠叨的时候,我是不能走神的,否则,母亲便会提高了嗓门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母亲的唠叨很琐碎,有时像个气象局。我长时间身处藏区,与母亲的交流大多是书信、电话。  相似文献   

8.
母爱伴我行     
又是佳节思亲时,我很想回家,回家看一下我年迈的母亲,但我却怕,怕令母亲担心,怕见母亲为我操劳的样子,每每想起总让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疼痛。平时母亲总是念叨着我,希望能和我说说话,可我一告诉她我要回家,她就开始担心,直到我回家。如果是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就在你回家没几天,她就开始担心:“你休这几十天不会影响工作吧?”我说:“不会的,这是正常休假。”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好像天天待在单位才算尽责似的,直到我回部队。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10.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吻     
上小学时我学过很多歌曲,但记忆最深令我终身难忘的还是那首《妈妈的吻》。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音乐老师唱歌时伸长了脖子,满脸、满眼的深情。他说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人是不会爱别人的,定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为了能有出息,我们都很认真地学唱那首歌,心里却在暗笑他那滑稽的模样。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们还不能体会那种对妈妈的感情。小时候的我,认为妈妈的爱就是:每次考试得了第一名,可  相似文献   

12.
想娘亲     
2014年10月1日是我43岁生日。往年过生日,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漂泊的大海上,首先拨通的肯定是山东老家母亲的电话,"妈,今天是我的生日,孩的生日娘的苦日,记得买点好吃的,我在执行任务不能回去看您了。"然而现在,这个电话竟成了莫大的奢望,手拿电话,怅然若失,心像被掏空了一样,母亲已走了两年了。  相似文献   

13.
很庆幸,每年的"母亲节",我都能从电视、报纸、广播甚至同事的闲聊中得到提醒,但惭愧的是这个日子却没有一次是自己记着的。多年来,母亲的节日就这幺被我这个女儿当成了一种形式,像作业一样被动地完成着。虽然我从来没有像母亲为我准备生日那样用心地为她过一次节,然而母亲却总是那么满足,仅仅一声问候,也总能在她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4.
坚信自己     
昨天,弟弟打来电话询问我现在境况时.很庆幸地说了一句,幸亏8年前我没有放弃……8年前,我初中毕业。母亲患了严重的类风湿,几乎瘫痪。患轻微类风湿的哥哥也由于生意失意,挣点钱也只能勉强维持母亲和自己的医疗费用。土地里微薄的出产,根本支付不了我和弟弟2000元左右的学费。面临失学的我,特别渴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改变辍学的命运。当时,苦恼的  相似文献   

15.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人们常常用“儿不嫌母丑”来比喻对祖国的热爱.这话如果仅从儿子对母亲的挚爱感情来理解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推及到不嫌祖国母亲的贫穷、落后,把穷与丑划了一个等号,我却不敢苟同.丑是指相貌难看;穷则是说贫困.我们的母亲——祖国现在确实还很穷,但却不丑,不仅不丑,而且很美,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美人.我想起在兰州黄河桥头看到的那尊巨大的“黄河母亲”塑像,我觉得她就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形象.她没有华丽的服装,珍贵的食物,一副符合中国国情的普通劳动妇女打扮,然而却是很美的,望上一眼就再也忘不了.她那慈祥、坚毅、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像是在向我们述说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她那丰满的乳房,养育了我们地大物博的锦锈河山,而在她那弯曲有力的双臂中搂抱的婴儿,不正是我们56个民族勤劳智慧的儿子吗?!看,我们的母亲多美啊!我们怎能不为她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生日     
天 底下很少有记不住儿女生日的母亲 ,却不乏记不清母亲生日的儿女。母亲养育了我和三个哥哥 ,四个儿子却没有一个知道母亲的生日。不是我们不孝 ,而是母亲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母亲出生时 ,我外公正头顶一个“赤”字闹革命 ,常常在外躲躲藏藏 ,外婆则整天在家提心吊胆 ,哪里有心思记日子。只记得院子里的桃花刚开 ,是在仲春二月。母亲不识一个字。母亲没过过一次生日。解放了 ,“荣归故里”的外公 ,把外婆她们接到了“天堂”———杭州 ,母亲却已在我们那仅十几户单有郭姓人家的偏远小山村扎下了根。母亲上要侍候年老的公婆 ,下要抚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电话已成为最快捷的联络方式 ,一些官兵热衷于打电话 ,而不愿动笔写家信。为何热了电话冷了家信 ?是父母希望听电话而不愿看家信吗 ?让我们听听部分父母的心声。家信的份量重如金古时有“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古训。当今家信的份量几何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其它方式对部分战士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他们希望孩子打电话 ,更希望他们多写家信。新战士小王的母亲讲 ,小王到部队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虽然每星期都打电话 ,但比起来还是信重要 ,电话听着虽然亲切 ,但家信却可以随时拿来看 ,每…  相似文献   

18.
母爱如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  相似文献   

19.
军校毕业后,我到了偏远的边防。转眼几年过去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人和部队的领导对我的终身大事很是关心。母亲已托人为我瞄上了一位“好姑娘”,早在电话里跟我描述过好几次。女孩是我们那儿一所医院的医生。万事俱备,只欠“人归”, 就等我回去相亲了。去年冬天,领导安排我休假解决个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她是一位母亲,心里惦记的却是更多人的孩子、更多人的母亲,被福建省评为“十佳母亲”;她是一位企业拥军志愿者,心中常挂念部队、挂念和自己孩子一样年纪的战士,她就是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会长张富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