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说过:“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毛泽东选集》第188页)后来党史界和军事界有不少同志一直沿用这个说法,认为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已经形成了(有的说“全部形成了”;有的说“基本形成了”;还有的说“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因为红军的作战原则不等于也不能完全包括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同时,也与历史事实不尽相符。在三次反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是60年代初,党中央从战略需要和国家长远经济建设布局考虑,本着“靠山、分散、隐蔽”以及“建设小城镇”的建设方针开展的。由于“三线”工厂远离大城市,因而从一开始这些企业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尽管如此,“三线”建设对于促进内地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布局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三线建设是当代中国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可以与现  相似文献   

3.
有的同志认为“带兵关键要靠政策制度,待遇上不来,思想工作再做也没用”;有的感到“兵员成分太复杂,对有的人思想工作不起什么作用”;还有的觉得“社会越来越复杂,思想工作没法做”。笔者认为解决这些模糊认识,需要在三个方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正确认识思...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全民奋起。一些败类却沉渣泛起,卖国求荣。在日寇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等地建立了一个个伪政权,为其主子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充当帮凶。本文概略记述了这些伪政权的建立、演变和覆亡,借以揭露汉奸的卖国罪行和日寇“以华制华”的图谋。“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往学者对孔子的军事思想多有阐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这里择其要而述之:清初提倡“周孔正学”、猛烈抨击“程朱理学”的颜元就认为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并非被世人所误解的一介书生①。今人孙柞民先生认为“孔子在战略战术上也有一定的研究。”“孔子反对的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性战争。在反抗强暴,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中,孔子和他的弟子是站到最前线的。”②李天佑先生也曾指出:“孔子原来是军事行家出身,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儒家大师。”认为孔子的“足食、足兵就是法家后来的耕战思想。”③高尚刚先生认为“孔子军事思想确实是…  相似文献   

6.
近一二十年来 ,部分西方学者过分夸大中国前近代经济发展水平 ;麦迪森认为 ,从 11世纪至 15世纪 ,中国经济就人均收入而言一直领先于世界 ,这个说法很靠不住。因为就现有史料而言 ,要计算中国古代的人均收入是很困难的。弗兰克认为在 180 0年以前 ,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秩序中处于中心地位 ,这种观点也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持。中国古代和某些外国的朝贡贸易 ,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世界经济秩序的中心。在世界各国尚未形成“整体的世界史”的前资本主义时代 ,有没有一个“世界经济体系”的领头雁或支配中心 ,是大可怀疑的。把这顶桂冠加在自然经济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观念对世界和平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军事文化”概念的定义分析入手 ,为军事文化研究确立了可供操作的前提。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普遍性出发 ,引出春秋战国与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性质的比较分析 ,得出两者在国际政治方面的五个共同特征 ,进而指出 :先秦诸子军事文化观念与当今体现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西方军事文化观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西方国家以“人权高于主权”进行军事干预 ,为自己的霸权主义服务 ,与春秋战国时期以“攻其国 ,爱其民 ,攻之可也”为借口的“假仁以霸”情形完全一致。国际反霸权主义的思想同孟子的反霸权思想本质上相同。作者认为 :由于最初的地理原因 ,“封闭型文明”比“开放型文明”更早完成“暴力建立秩序”的历史过程 ,因而也就较早地出现制约暴力的和平主义因素。中国古代属于“封闭型大河流域灌溉型农业文明” ,因而较早地产生了具有浓厚人道主义关怀与和平主义倾向的军事思想 ,而渗透着东方古典人道关怀与和平主义的“慎战”、“不战而胜”等战争观念为当代西方所接纳和推崇 ,表明西方文明正在摆脱与生俱来的崇尚暴力的传统 ,在战争观的进步上 ,正在接近中国古典文明时期的水平。究其原因 ,在于春秋战国的社会与当代国际社会某些性质相似。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既可以看成西方文明或当代世界文明已经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1972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后,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参与维和行动。从1981年第36届联大开始,中国才原则上赞成联合国按照宪章精神开展维和,并缴纳了第一笔维和摊款。1989年,中国派遣军事观察员参加中东“停战监督组织”,才被公认为是中国直接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开端。从那以来,中国已先后派遣了约1600人次官兵参加联合国在全球的各种维和行动。不过,这些中国军人(包括民警)虽然执行的是联合国的任务,却只服从中国的指挥。 而目前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李柏林则不同。他被联合国从解放军“借”出,等于暂时完全脱离了中国军  相似文献   

10.
名墨訾应论     
名墨两家是中国古代两大逻辑学派,他们的逻辑思想堪称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高峰,因此,探讨两家逻辑思想的关系,弄清他们逻辑思想之异同有一定意义。关于“名实之见”,名墨均认为“名实相符”,但名家主要表现为形而上学的名实观,墨家则表现为辩证的名实观;关于“坚白之辩”,主要表现为名墨两家的“离盈之辩”,名家认为“离坚白”,即感觉的分离证明了事物属性的分离,坚、白二属性是独立存在的,墨家认为“盈坚白”,即触觉和视觉都存在于事物,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关于“同异之论”,名墨都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思想,但墨家进一步认为,本质上相同的事物即为同类,其中之异就是次要的,本质上相异的事物即为异类,其中之同就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当代西方著作多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均具有某些中国文化特征:偏重战略防御,崇尚有限战争或有节制地使用武力,低估“纯暴力”在解决安全问题中的作用。笔者研究中国古代兵书后得知,中国军事思想包含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主张,在崇尚战略防御的同时,又主张攻击、摧毁或征服敌人;在强调“义战”和“权变”的同时,又似乎对战争目标、范围和方法的制约因素置之度外;为达成政治目的,在采取非暴力手段的同时,又强调使用暴力。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唐河县人武部,把400多册《中国民兵》杂志及成才致富知识的书籍,以乡、镇武装部为单位,通过“青年民兵之家”,赠送给全县300多名刚从部队退伍回乡的战士,从政治思想上关怀这些回乡战士。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阐述李昆明(科研部副部长、副教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十六大报告着眼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深刻总结过去 ,科学谋划未来 ,通篇贯穿着“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智慧。十六大报告认真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从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内在联系上 ,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属性。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高度概括了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实践及其在新的实践中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报告指出 :这些经验 ,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土地革命初期党的“六大”以前中共中央的探索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贡献。文章认为,这一时期中央虽然存在“左”的偏差,但党提出了土地革命、农民起义与割据、建立革命政权、建设工农武装的思想。这些思想通过中央的指示和宣传,深入到全党的思想之中,成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5.
古代军队在处理军民关系的过程中 ,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思想 ,作者从查阅的资料中 ,整理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行师先整伍”、“举兵先正心”的纪律整顿思想。认为军队有没有严格的群众纪律 ,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因此 ,要求部队有严明的纪律。“市不易肆 ,民不知兵”的兵不扰民思想。认为这是体现一支军队纪律素养的重要标志。“兵无民不坚 ,民无兵不固”的军民互为依托思想。认为军和民是互为依靠的关系 ,要是处理不好 ,就不能够取得胜利。“军民和协”、“兵农合一”的军民一体思想。强调民为天下之本 ,兵皆出于民 ,“民者兵之命”等等。这些思想中闪烁着真理的光彩 ,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在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认为,“三个代表”的思想具体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层和企业服务,为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发展和振兴贡献全部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将“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实在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从宏观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战略形势的不断发展,亚太地区在世界的安全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上一些政治家和学者认为,世界的文明中心正由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西方报刊上充斥着对“亚洲价值观”、“亚洲发展道路”的评论。这些观点和评论既反映了亚太地区的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现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更为深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事史研究成果主要有:林则徐“以守为攻以远待劳”防御思想讲长期以来史学界评价甚高,称之为“积极防御思想”,或“积极的海防战略思想。”有的作者指出不同意见,认为林则徐这里提出的防御思想,仅仅是‘做役防御”、或者是“战斗防御”,而决无全局的“战略防御”之意。这不是一种“积极防御”思想,事实上它仅是一种保守的“守主型”海疆口岸防御思想。当然,这一思想较之同时期的其他封疆大吏的防御思想大大地进了一步,是中国近代国防建设思想上的一次突破,其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的学者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奉为《孙子兵法》的精髓。黄朴民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孙子〉精髓说之驳议》一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