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2.
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天皇制政治军事体制的建立,追逐资本积累和增殖的经济动机,以及中国的散弱无力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使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罔顾战争公约,违背人类道义,对中国军民频繁进行化学战,罪恶昭昭。明年即将迎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2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回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对促进人类和平、彻底消除化学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把侵吞中国作为其即定国策。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期,日本帝国主义除了在政治上宣扬所谓:排除欧美列强侵略中国及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渗透,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谬论外,在经济上也积极备战。他们通过对内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实行经济军事化;对其占领区殖民地实行殖民掠夺等方法,为其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5.
1937年,日本法西斯在作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后,于7月7日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始全国抗战。“七七”全国抗战对中国前途命运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军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始终把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资料记载,中国抗日战场历年牵制日本陆军兵力为: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多行不义必自毙!从1937年到1945年,日军先后有21位将级军官和许多因侵华战绩“辉煌”而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赋以各种称号的“明星”飞行员折戟空中,他们或在空战中被英勇的中、美、苏三国飞行员击落,粉身碎骨于中国领空,或迫降地面,被我抗日军民击毙,或因飞机失事,殒命中国.  相似文献   

8.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2,(23):58-6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炮响,日寇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以战养战”,他们大肆掠夺中国宝贵的黄金等战略物质和资源,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是中国著名的“金都”,  相似文献   

9.
马晓娟 《军事历史》2021,(1):98-105
日本侵华陆军中的“中坚”军人群体在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日本陆军“中坚层”军人把其所受系统的军事教育转化为战争理论,进而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占领“满蒙”对其理论进行初步实践,从而为日后日本侵略全中国乃至日美作战进行全球性战略布局.本文通过追溯这一过程,揭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长达14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莫大的痛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入探讨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对于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驳斥少数人为日本侵华罪行辩护的无耻谰言,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军事战略,即协调地发展、部署和使用军事力量以达成国防战略目标的方针和策略,有时也称为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1.
徐平  王子钰 《军事史林》2013,(12):40-46
中国派遣军,日方称“支那派遣军”,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派驻到中国关内的侵略军,于1939年10月成立,日本战败投降后撤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组建的第一个总军(方面军群)级战略集团。可以说,中国派遣军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罪行最多的一支侵略军。  相似文献   

12.
5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比中国有较强的军事、经济、政治及战争组织力,但因内部固有矛盾随战争的持久化不断增强和扩大,逐步减杀优势。这是造成侵华日军最后灭亡的内部原因。那么,有哪些固有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加速其走向崩溃的呢?  相似文献   

13.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给中华民族造成灾难最重的一场战争。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不仅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侵略,而且还对后方的沦陷区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华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日本在占领后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统治政策,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且以华北模式为母版在整个占领区进行推广,因而又具有其普遍性的一面。本文拟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统治政策及手段进行阐述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本质。  相似文献   

14.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进攻,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继而在1937年7月一手制造卢沟桥事变,从而点燃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火。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自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长达14年的武装侵华过程中,日本却始终没有向中国正式宣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拟对日本不向中国宣战的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的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举国一致进行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至欧洲战事爆发前,中国战场牵制侵华日军百余万人,鼓舞和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本期的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抗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颖而深入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抗战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伟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戴伟  罗卫萍 《军事历史》2021,(1):106-110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媒体通过掩护身份获取情报、舆论宣传诱导军民、虚假报道实施欺骗、反情报的欺骗与拒止等手段对中国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情报工作,呈现出在“战时体制”下情报工作与新闻宣传融为一体的特征,这些工作成果对于日本当局把握中国局势、制定对华政策、发动侵华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出版军事历史、战争题材作品见长的解 放军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长虹出版公司),从前年下半年开始,精心组织 编辑,认真出版,至今年6月底共推出100多种 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系列图书。既有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景纪实, 又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详尽纪录;既有中国 抗日英雄人物的风云传记,又有外国著名将帅及 战争亲历者的回忆述说;既有对日本帝国主义残 暴罪行的深刻揭露和对日本战犯的庄严审判,又 有对日本侵华战争进行的深层次历史文化反思。 这些图书全方位、多角度,客观、真实地再现和 解析了那段壮丽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德、意法西斯先后挑起的局部战争而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战争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步骤。日本侵华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9月2日签字投降为止,整整延续了十  相似文献   

19.
日军侵华战争中进行化学战探微李力刚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无视国际法,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曾在中国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日本战败后,侵略者为逃避罪责矢口否认,加之美国的操纵和包庇,远东国际法庭又不追究,致使发动化学战的罪魁祸首、战争罪犯逍遥法外。随着时...  相似文献   

20.
68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凶残的侵略者在中国大地大肆烧杀抢掠、奴役和残害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如今的日本政府始终不肯正面承担历史责任,日本国内的右翼极端分子也不断否定曾经的暴行。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特刊发此文,以还原历史本来之面目,昭彰侵略恶魔之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