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级都在抓落实,但层层都叫落实难.难在何处?不能正确处理“抓”与“落实”的辩证关系,是一重要原因.“抓”是一种手段、措施,“落实”是指目的、结果.“抓”离开了“落实”这一目的,只能是盲目瞎干;“落实”离开了“抓”这一措施手段,也只能成为一句赶时髦的空话,因此,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抓落实既是一门真功夫、硬功夫,又要讲究艺术、讲究方法.其关键在“抓”,通过“抓”来确保“落实”:一是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这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确是很有道理的.有些同志喜欢闻“风”而动,上面要求什么抓什么,强调一下抓一下,出  相似文献   

2.
每个党员,应把“四自”当作“四件宝”。即:把自重当作“一杆秤”,随时称量自己;把自省当作“一面镜子”,随时照一照自己;把自警当作“一把手术刀”,随时解剖自己;把自励当作“一剂兴奋剂”,随时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3.
“排头”,东北人,身高1.85米,雅号“流川枫”。“排尾”,籍贯四川,身高1.70米,带球行云流水,如过无人之境,有NBA球员“艾弗森”之称。“排头”、“排尾”均是我队篮球主力队员,一个大中锋,一个得分后卫,比赛少了他们谁都不好看,不过在篮球场上他们却是“横眉冷对”,场下干什么也是当仁不让。“排  相似文献   

4.
抗洪斗争使“管涌”一词逐渐为大家所熟悉。它初显之微小,但最终危害之巨大,一时使得抗洪军民谈“涌”色变。“管涌”就是堤内的水从堤上蚁穴或松动处以管状往外渗漏或涌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可能造成决口或溃堤。我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管涌”的“杰作”。但“管涌”也并不可怕,如发现、处理及时,是可以轻松解决的;即使发生较大“管涌”,采取有效措施,经过努力也可避免较大损失。由预防“管涌”,联想到部队的“两防”。同“管涌”一样,一些事故案件发生之前是有苗头和征兆的,如果管理工作者都能像抗洪军民预防“管涌”那…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把“闪击战”与“战略突袭”看作一回事,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从字面上看,“闪击战”一词来源于德文“BLitzkrieg”,其英文对应词是“LightningWar”,二者的完整译名均为“闪电式的战争”。而“战略突袭”一词在英文中是“Strategic Sur-prise Attack”,其完整译名是“战略上的突然袭击”。两相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闪击战”指的是一场战争(War),而“战略突袭”则是指一种攻击样式(Attack)。其次,从词的含义来看,“闪击战”与“战  相似文献   

6.
“不死鸟”是美国的一种导弹。有一天,6枚“不死鸟”不慎葬身海底,成了“死鸟”,引起了美国军方和朝野的极度恐慌。“不死鸟”的“死亡”时间是1979年9月14日。这天,北大西洋的波涛汹涌不息,拍打着一只钢铁巨兽——美国最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约翰·肯尼迪”号。宽阔无垠的海面上,舰只来来往往,一  相似文献   

7.
翻阅古籍、坐听古戏,“大人”与“小人”之词频频闪现、不绝于耳。“大人”者,有权有势有钱之人也。平头百姓见之,总是低头俯身屈膝,“奴才有事禀报大人”、“小女子叩见大人”、“草民回大人的话”、“恳请大人开恩”等等。每当此时,“大人”们总是高高在上、正襟危坐,摆出一副“救世主”、“大青天”的模样。话听得顺耳,点头抚须,叫一声“退下”;话听得逆耳,拍案惊堂,喝一声“拿下”。“大人”们如此的派头、如此的作风、如此的声威,怎能不令草民百姓心惊胆战、望而生畏、惟恐避之不及,即便有些真话、实话、心里话,又怎敢向…  相似文献   

8.
一、着眼“硬件”建设 ,在“堵”上下功夫。古语说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虽然部队事故案件时有发生 ,但不能像有的同志说的“全军几百万人 ,要完成训练、演习等那么多有危险的任务 ,出点事故、案件是难免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推脱责任、自我安慰的消极思想 ,万万要不得。那么 ,如何“补牢” ,如何“堵”呢 ?(一 )发挥组织功能 ,打牢“堵”的基础。“两防”工作不是单靠某个领导、几个干部就能解决的 ,必须依靠组织的群体力量 ,群策群防。①充分发挥党委、支部抓“两防”的力度。党委、支部要把“两防”工作放在部队全面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9.
“临渊羡鱼”与“退而结网”陈子升当前,一些官兵受社会上“下海”经商浪潮的冲击,思想出现波动,颇想到“海”中游一游,但苦于“军人不准经商”的限制,他们就感叹“军队不是干事业的地方”,“要想奔小康,趁早脱军装”,抱着“混”的想法等待转业,饱食终日,不思进...  相似文献   

10.
上级工作组到某人武部检查工作时,一个部长把一干部征兵中违纪的“家丑”作了如实汇报,而另一个人武部却把一参谋参与地方打群架汇报成见义勇为。事后,一领导批评前者不会“汇报”,而表扬后者“会报”。时下,这种怪现象在基层时有发生。 汇报思想和汇报工作,是军队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也是上级了解下情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为此,不少单位的领导时常“点拨”部属  相似文献   

11.
赵景霜 《政工学刊》2013,(10):43-43
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研究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政治指导员、教导员是部队一线政治工作的主体。顾名思义,指导,指点引导;教导,教育引导。“指”“教”后之“导”十分重要。所谓“导”,就是结合官兵的客观实际状况,按照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采取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官兵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是“指”“教”的完善与巩固。“指”“教”与“导”可以说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双翅膀,两者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尹松 《政工学刊》2002,(7):40-40
近 日 ,笔者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件常见的“怪事” :一位身着便衣的青年“军人” ,未带军人身份证 ,却执意要享受“军人免票”待遇 ,其理由是自己还穿着军裤、军鞋 ,还有同行战友的“支持” ,其态度更是强词夺理、盛气凌人。不难发现 ,类似上述军人惯以“军人特殊”的身份在社会上“横行一世”的怪现象屡见不鲜。如有的军车司机在道路上开“霸王车” ,通过市区随意“闯红灯” ,甚至有乘火车逃票、打的拒绝付款的现象发生。至于那些打着“军人特殊”的旗号 ,到处寻求“优先”、“优惠”、“免费”待遇的事就不足为奇了。他们认为 ,平日训练辛苦 …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 :浙江、广东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改变老的传统称呼 ,把长期以来人们叫惯了的“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主”的称谓 ,改称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主”。这一改动改得好 ,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称谓、名字 ,一般情况下是个符号代表而已 ,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不必十分在意。比如 ,中国人取名 ,有叫发财、富贵、福寿的 ,为的是图个吉利 ;也有叫狗剩、铁旦、栓柱什么的 ,为的是好养活 ,不必太较真了 ,非要探究出个“名正言顺”来。然而 ,当一种称谓 ,要体现出某一事物的性质 ,反映出它的本质特征 ,特别象“私营经济”、“私…  相似文献   

14.
求“爷爷”不如告“奶奶”施志根一日,笔者在街上邂逅“下海“的老同事朱君,见他裹金着银,珠光宝气,浑身上下无一不是名牌精品,俨然一副“款爷”的派头。就向他讨教“暴发”的秘诀。朱君笑笑说:“我那两下子,别人不知道,你还不清楚?我这几年挣了百八十万,全凭公...  相似文献   

15.
听说“阿庆嫂”还健在,我们特地拜访了她。在常熟市董浜乡集镇上,有一家面街临水的茶馆,那旧木板门上,挂着一块“涵芬阁”的匾牌。这就是“阿庆嫂”当年舌战“刁德一”、智斗“胡  相似文献   

16.
一位领导干部谈起学习“三个代表”重思想的体会,说到,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泽民同志倡导的“执政为民”思想,要在作实践中正确处理“量力而行”与“尽力为”的辩证关系。听后很受启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我们党组织义容辞的责任,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现。因此,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刚被提拔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动性强、热情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也很得提倡。但是“热情高”是一回事,能不能得好又是另外一回事。实现这两者的完结合,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关系问题。回顾或反思以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17.
“革命青年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一句曾经鼓舞了整整几代人在社会主义初创时期艰辛开拓、奉献青春的口号.然而,在今天它不仅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既使偶然提及,一些人非但对此不屑一顾,反而冷潮热讽,有的甚至振振有词地说:“砖”的精神早已过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专”而非“砖”;需要的是“人才流动”,而非“东西南北任意搬”.“砖”和“专”真的如此壁垒分明,水火不容吗?“砖”乃是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之材,没有“砖”便筑不起古代的御侮长城,更盖不起今天的摩天大厦.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它有着敬业乐群,千钧重负,在所不疲的品格.“革命青年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反映的正是这种革命青年服从组织,甘当社会主义大厦“奠基石”,不求闻达,脚踏实地的朴实精神.社会的发展,对“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报喜”的“军人”1980年3月的一天上午,冀东某村军属陈大娘家,来了一位“解放军干部”。他彬彬有礼地问:“这是陈××的家吗?”大娘一见部队上的人,满心欢喜,连声说是。“解放军干部”坐定之后,关  相似文献   

19.
王金龙 《国防》2005,(6):67-67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一条世人皆知的几何公理。但日常生活中,我们走路也好,登山也罢,想方设法选择的“捷径”却往往事与愿违,不仅费时费力,遇到的麻烦也不少,有时倒不如绕“弯路”更方便快捷。在这一点上,日本“绳索大王”岛村的发家史倒可给我们一些启示。一开始,岛村买进麻绳后以原价售出,这桩不赚钱的生意,他心甘情愿地干了一年。当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时,岛村拿着购绳收据对订户说:“这是我的购绳收据,一分钱也没有赚你们的,长此下去,我只好破产了。”订户为之感动,每根麻绳增加五分钱。他又拿着卖绳收据找到供货商:“我只是给你…  相似文献   

20.
一伙“狗娃”演绎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辉煌篇章;一群军人精心呵护这破土的幼苗,绽开的花蕾。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