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文摘》2023,(4):36-39
<正>小编的话:2000年,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可真是太忙了!航天员们在太空中马不停蹄,完成了俄罗斯吊臂的安装,增添了“星辰号”服务舱,顶端1号、左舷6号构架结构,3号增压对接适配器,美国第一组太阳电池阵和散热器,等等。看看太空中这些忙忙碌碌的身影吧!  相似文献   

2.
《军事文摘》2023,(20):38-41
<正>小编的话:2023年7月31日下午,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返回57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航天员邓清明坚守25年,终圆飞天梦,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的太空感言吧!  相似文献   

3.
《军事文摘》2024,(6):10-11
<正>中国空间站在2022年底已经全面建成,如果两个飞行乘组在太空中会师,就会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就需要有6个航天员的私密空间供航天员使用。因此,空间站配置了可供6个航天员使用的个人睡眠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4.
《军事文摘》2023,(16):10-11
<正>航天员的的天宫“生活剧”在亿万人的目光中不断精彩上演,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了世人关注。比如,航天员穿的鞋子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感兴趣的是:这双“太空鞋”跟我们平时穿的鞋子相比,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这双鞋的优点很多:柔软、轻便、环保、抗静电、透气,还富有弹性。鞋面采用“鱼排骨”波状结构,脚部前端与后端设计兼顾了灵活性与保护性。  相似文献   

5.
火星报     
《军事文摘》2023,(16):32-37
<正>小编的话:火星上最忙的人是谁?有可能是大耳朵,嘻嘻!为了捕捉新闻热点,大耳朵每天开着小飞船到处跑,一会儿回地球,一会儿去月球,跑坏好几艘小飞船啦。最近火星有哪些好玩的事儿呢?快来看看吧!火星首次迎来小学生研学营火星上要出现小朋友啦!火星居民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开心,毕竟从来没有小朋友来过火星呢。毕竟太空旅行会流失钙质,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军事文摘》2024,(6):4-9
<正>中国空间站有危险啦?是这样的:随着太空垃圾(空间碎片)的日益增多,中国空间站也随时可能被周围绕着地球飞的微小颗粒撞击呢!在前期检查中,人们发现中国空间站太阳翼曾多次受到微小颗粒撞击,已经造成了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7.
《军事文摘》2023,(6):4-9
<正>我们普通人的下班非常简单,航天员可不一样,从太空“下班回家”简直是轰轰烈烈:不仅回家时间要提前周密计划,回家之路也被全程跟踪,回到地面后还有很多人搜救迎接……看来,从天上回来的就不一样啊!好吧,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了让航天员顺利“下班回家”,人们都设置了哪些场地、措施,采取了哪些行动吧!  相似文献   

8.
太空盖房子     
《军事文摘》2023,(2):36-39
<正>小编的话:现在,中国已经在太空建造起了“天宫”,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其实,在我们的头顶,一直有一个由几个国家和组织共同建造的国际空间站。那这个大房子是如何建造的呢?它的建造可不容易,先让我们看看这个大房子是如何一点点搭建起来的吧!  相似文献   

9.
国际空间站美俄宇航员 问候中国航天员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太好了。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居留的华裔美国宇航员卢杰用汉语向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致以问候。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文摘》2023,(6):36-39
<正>小编的话:从太空安全返回到地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的航天器会落在茫茫大海,有的航天器会落在皑皑冰雪上,甚至需要航天员费力地自己爬出舱。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航天器返回和着陆的种种画面吧!  相似文献   

11.
当我第一次能把束缚带解开,我迅速漂浮到舷窗边去看外面的世界,去俯瞰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蔚蓝的地球上空飘着淡淡的白云,非常漂亮,无比壮观,这一刻,我深深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一刻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了不起。杨利伟在《天地九重》中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天地九重》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的自述,是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的真实记录太空之旅航天员生活揭密的专著。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读者跟随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该书用平实的语言告  相似文献   

12.
《军事文摘》2023,(8):38-41
<正>小编的话:航天器发射前,无论是火箭、航天飞机或者空间站部件,运输都是一个重要环节。航天员就更不要说了,进入飞船前,会有专门车辆为他们服务。而为了保证飞行器的安全,会有任务专家、专业技师来对它们随时检修。好吧,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发射前的忙忙碌碌吧!  相似文献   

13.
事件     
《环球军事》2013,(13):4-4
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我能够有机会代表中国亿万女性出征太空,为此我感到无上光荣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我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应有的贡献。——刘洋6月16日,神舟九号载着三名中国航天员奔赴太空,这是中国人的第四次太空之旅。在这次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刘洋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并迅速成为新闻焦点。中国首位飞天女英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铸造的?她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她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刘洋家。"一张"奇特"的书桌在刘洋家,记者一眼看到了一张"奇特"的书桌,这张蓝色油漆的木质书桌,"奇特"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桌面只有大约10厘米宽。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刘洋的母亲向记者介绍了这张桌子的来历。刘洋出生在1978年,  相似文献   

15.
“神舟六号”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整成功发射,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2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五天的太空探索中,始终佩戴着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飞亚达航天表进行太空探测。究竟,神六航天表凭借怎样的技术优势完成任务,其又是怎样配合航天员进行工作的呢?近日,中国航天表首席设计师孙磊,终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我国"神州12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5时54分飞船完成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们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历史性的一刻,立即引发外界的高度关注,英国广播公司称:这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也是近五年来的第一次。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写道: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太空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8.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预示中国航天已越过建立空间站的一道关键门槛,并向2020年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半年多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完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天宫一号就一直在浩瀚的太空中静候着神舟飞船的再一次到访。而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圆满完成的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也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禁要问: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技术创新及突破?存在着哪些风险?它对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有何意义?对此,  相似文献   

19.
神舟九号最令人关注的是载人交会对接,但是,无论是自动交会对接还是手控交会对接,都要在测控通信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测控通信系统是最重要的支持与保障系统。相对无人交会对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对测控系统建设的要求有什么不同?系统设计上着重进行了怎样的优化与完善?神九飞天,是不是因为有航天员在太空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测控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徐平 《军事史林》2010,(4):55-57
问:看过电影《集结号》很想了解军号的情况。军队里的军号有多少种?每种军号分别表示什么呢?我军有没有“集结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