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防科技》2003,(4):51-52
面对伊拉克以装甲部队为主力的陆军,美军的重型师是其陆地战场的主力部队,像101空中突击师和82空降师这样的部队虽然出色,但真正硬碰硬的进行地面战斗,尤其要进攻敌装甲部队和坚固防御地区,还是要靠重型部队解决问题,这也就是美国为何要调遣如此多的重型部队前往海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在德国于东线作战的所有盟友中,匈牙利拥有最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而且是除意大利之外唯一具备本土坦克生产能力的国家。不过,受限于产能与战场消耗,匈牙利在作战中主要依赖德国提供的坦克,这就涉及到一“轻”与一“重”,也就是T-38和“虎”式坦克。从德国来的捷克坦克在把自己绑上纳粹德国的战车之前,匈牙利装甲部队就已经有过战斗记录了。那是在1940年3月与斯洛伐克历时仅两天的边境冲突中,  相似文献   

3.
“这是—支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诞生的英雄部队;这是我军第—支对外开放的装甲部队;这是我军酋支担负专!№信息化“蓝军”任务的先锋部队;这是一支为展国威军威而敢于“亮剑”的窗口部队,……  相似文献   

4.
8月底,印度国防部批准向以色列采购可用于装备3个团的“蜘蛛”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以色列拉斐尔武器公司生产的一种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印度想用它来替换老式的俄制萨姆-8、萨姆13系统,以保护印陆军的装甲部队和关键设施。  相似文献   

5.
肖鹏 《国防科技》2005,(7):91-96
二战中,希特勒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打造了一支骁勇善战的装甲部队。这支部队汲取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科学成果,创造性运用全新作战理论,并以纪律严明、残忍好斗、武器精良而闻名世界。德国装甲部队忠心耿耿为希特勒侵略战争卖命,虽然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支部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优秀的作战部队之一,而德国陆军第3装甲师则更是这支部队王牌中的王牌。古德里安力排众议苦心经营,装甲3师横空出世百炼成钢德国第3装甲师是德国首批组建的装甲部队,它的组建成功和“纳粹”帝国赫赫有名的将领“闪击英雄”古德里…  相似文献   

6.
在战争第一年里中,希特勒的征服造成了欧洲地图短暂而惊人的变化,其后果已永远地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这一划时代的巨变与其认为是希特勒带来的,还不如说更多地是古德里安造成的。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创建了德国装甲部队,并且领悟到用这种快速运动的兵种,作深远的战略突破的可能性。他亲手训练出德国装甲部队,将深远贯穿的战略可能性付诸现实。古德里安即是创造者同时又是决定性的实践者,这一现象在历史上所罕见。他在色当的突破、以及后来指挥担克集群向海峡和瑞士边境长驱直入,导致了法国的崩溃。假如没有古德里安,整个…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战争中,对数字化装甲部队指挥信息对抗能力的评估是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采用何种评估方法是值得研究的.在建立数字化装甲部队指挥信息对抗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又称为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来求解.  相似文献   

8.
早期进入部队的分阶段部署武器清单最前面列有M270多管火箭炮和“阿帕奇”直升机。这种部队一着陆,即可探测战斗纵深内的装甲威胁。理想的情形是不用冒损失宝贵的“阿帕奇”直升机的危险就能摧毁深内运动的敌装甲部队。早期进入部队将在不太远的将来配备Ⅱ型陆军战术导弹,从而实现这一理想。  相似文献   

9.
钟明 《宁夏科技》2001,(12):32-37
战争的胜负,最终将取决于地面部队的拼杀,那些坦克装甲车看似在地面上所向无敌,却对来自空中的戚胁无能为力,因此,对于坦克来说,最大的天敌之一就是反坦克直升机,坦克本身缓慢(平地最大速度为70km.h)而且升机在高速移动的同时,可从山丘后面、森林的树梢上露出头,发射射程达4000-6000m的空对地导弹,但因射程远,直升机脱离又快,所以坦克是毫无办法的,即使是对抗直升机的对空坦克,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和攻击也是极困难的。即使发射“发射后不用管”的自动跟踪导弹,对这种直升机也无济于事,所以装甲部队所到之处,需要由战斗机对抗直升机的装备实施制空权的保护,担这些空中护卫需与装甲部队一起行动,这反而成了对空导弹的好诱饵,所以,目前就装甲部队而言,最惧怕的还是反坦克直升群。  相似文献   

10.
欧洲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虽然美国没有马上参战,但却促使美国各军种迅速走向战时体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装甲部队开始紧急研制轻中型坦克。 在中型坦克方面美国装甲部队首先研制了作为过渡型号的M3坦克,在此基础上,生产了美国最重要的M4谢尔曼式坦克。轻型坦克则是以M2为基础,发展出M3型轻型坦克。 相对于中轻型坦克的开发,研制什么样的重型坦克一直是个问题。1940年5月德军坦克横扫整个西欧。德国坦克在战场上杰出的表现让美军迅速确立了重型坦克的标准。 这时美国装甲部队希望能按照德军装甲部队中以3号坦克为主力、4号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布局,生产能为M3和M4中型坦克提供强大火力支援的重型坦克。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为发展灵巧弹药,美国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在制导技术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灵巧弹药需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效地对付苏联装甲部队以及与之配合的机动防空部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基于这一原因,最初发展灵巧弹药的焦点放在发展地面发射和空中发射的反装甲武器系统上。  相似文献   

12.
历经50余年战斗的以色列装甲兵如今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王牌钢铁劲旅。但谁又能想到,在创建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它的手中仅有3辆偷来的战车。这支装甲部队曾一度被戏称为“乌合之众”。现在拥有4000辆主战坦克和1万辆装甲车辆的装甲部队已经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力。它是如何成长的呢?  相似文献   

13.
~~在伊拉克巡逻的美军装甲部队  相似文献   

14.
装甲部队的创建是军队建设史上的重大军事创新成果,它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陆战变革,并成为机械化军事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军指导思想的巨大差异,两次世界大战之问英法德三国装甲部队的建设走过了不同的道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后人以重要启示:军事改革与创新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建立一种适合于改革与创新的组织环境与军事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装甲部队的创建是军队建设史上的重大军事创新成果,它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陆战变革,并戍为机械化军事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军指导思想的巨大差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法德三国装甲部队的建设走过了不同的道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后人以重要启示:军事改革与创新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建立一种适合于改革与创新的组织环境与军事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192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从英国为自己的税警总队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开启了国民政府中央系军队的机械化历程。1930年,德国军事顾问乔治·魏采尔来华,大力推动了军事教育的发展,建立了许多特种兵军校。交辎学校成立时,进口了一批新式的器材用作教学和训练,其中包括了坦克和装甲车。其间中国从德国购买了10辆轻型坦克,从意大利买了20辆CV33超轻型坦克,1935~1936年从英国购买20辆“维克斯”6TE型坦克和另外29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坦克。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军队中的坦克大约有96辆(含地方军阀掌握的数量)。1937年4月,国民党在南京方山成立了国民革命军装甲兵团,这通常被视为是中国装甲部队之始。这支部队是一支多兵种合成的装甲部队,而非以前的单一兵种部队,其规模也远胜于国内其他的装甲部队。装甲兵团包括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交通兵第2团所属装甲汽车队等单位,团长杜聿明。抗战全面爆发前,装甲兵团共有3个营——战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朔州某预备役坦克团是我区唯一的一支预备役装甲部队,组建9年来,团党委针对兵种专业特点,立足团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预备役兵种分  相似文献   

18.
二战中,日本陆军装甲部队装备之差,技战术之低劣有目共睹。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时刻面临着苏联强大装甲部队的威胁,所以日本组建自卫队时,就十分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不论是坦克还是装甲车都是以苏军同时期的主力装备为假想敌,力求能压过对手,占据技术上的优势。在这种指导思想下,89式步兵战车研制成功,开始装备部队。作为日本最先进的履带式步兵战车,却由于价格原因一直没有大规模换装。从89式定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如今的89式步兵战车还能站在世界步兵战车的前列吗?  相似文献   

19.
油料消耗量的精确预测直接影响装甲部队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而传统预测模型精度不高,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难以满足信息化战争精确保障的需要。提出一种装甲部队油料消耗预测的组合模型,对历史油料消耗数据和油耗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各影响因素与油耗量的关联度作为权重系数;通过改进GM(1,1)模型预测某部队下一次军事行动的油耗量;用GM(1,1)模型的预测值、加权后的各影响因素值和油耗实际值训练网络,对下一次想定的军事行动油耗量进行预测。通过平均相对误差计算表明,组合预测模型比单一的GM(1,1)模型预测精度高,能够较好地指导部队进行下一步的油料供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保密就是保生存、保战斗力。这是经过战争血与火考验的至理名言。但如果不讲方法,把握不好分寸,也会影响甚至是损害战斗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德国用闪击战的方式,导致波兰亡国。但事实上,波兰对德国的闪击战术,在战前是早有防备并有对策的。为了应对德国日益壮大的装甲部队的入侵威胁,波兰陆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出一种新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